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报道,日前,京津冀三地爱卫会和卫计委联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报道,日前,京津冀三地爱卫会和卫计委联合举办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现场启动了“京津冀控烟协同发展项目”,以打造2022年无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联手推进三地无烟环境。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超过3亿烟民,不吸烟人口中有7.6亿人每天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若在我国全国范围的公共场所全面实行禁烟,可让烟民数量减少1300万名,使600万人避免过早死亡。“无烟冬奥”就是利用体育作为载体,希望人们能重视健康,改变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它是出于人文关怀的考虑,符合奥运精神,也契合我国大力推进控烟工作。我们不妨借助“无烟冬奥”的举办,让其成为中国控烟的新起点,让无烟中国早日到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5月31日13版)

材料二: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死亡人数的40%以上。约12%的心脏病死亡归因于烟草使用和二手烟暴露。”在今日召开的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发布上,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姜垣说。

2018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本次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九家单位以“烟草和心脏病”为重点,共同发布了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核心信息旨在提高人们对烟草与中风等心脏和其它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的认识,及倡导制定可有效减少烟草消费的政策。

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书记、副主任李新华说,每天只抽一支烟也会使男性冠心病风险增加74%,女性增加119%。吸烟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然而我国成人中知晓吸烟导致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分别只有31%和42.6%,在世界各国处于较低水平。戒烟可降低心脏病的风险;戒烟5~15年,中风发病风险降至非吸烟者。

“吸烟是疾病的首恶,戒烟是健康的首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冠心病和中风发病及死亡风险超高。任何年龄戒烟都会获益,戒烟越早越好。”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表示。

2018年世界无烟日核心信息旨在通过发布与传播,倡导政府与公众做出远离烟草,有利于心脏健康的承诺;同时,鼓励国家各级强化落实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执行各项控烟措施。

(摘编自《中国戒烟网》,2018年11月25日)

材料三:

某地区中学生抽烟抽样数据调查统计表

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调查

人数

吸烟

人数

吸烟率

%

人数

吸烟

人数

吸烟率

%

人数

吸烟

人数

吸烟率

%

初一

583

24

4.1

293

24

8.2

290

0

0

初二

535

37

6.9

268

36

13.4

267

1

0.4

初三

575

54

9.4

293

53

18.1

282

1

0.4

高一

546

76

13.9

281

73

26.0

265

3

1.1

高二

551

89

16.2

261

89

34.0

290

0

0

合计

2790

280

10.0

1396

275

19.7

1394

5

0.4

 

(摘编自《青年学报》,2018年2月刊)

材料四:

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今日表决通过《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室内全面禁烟、禁止烟草广告、促销、赞助,还强化了对控烟责任人的约束。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第九条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条例》同时规定,文保单位、学校、妇幼医院及体育场馆坐席比赛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也需要执行禁烟。如果在禁止吸烟场所和区域抽烟,《条例》规定,可以被处以最高200元罚款。

各个单位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将成为《条例》在本单位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而餐厅等营业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是所在场所执行控烟的第一责任人。禁止吸烟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不仅需要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和举报投诉电话号码标识,还需要对吸烟者劝阻,不听劝阻的还需要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如果经营者未履行上述职责,将被处以2000元至1万元罚款。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4年11月2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22年无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旨在向社会宣传健康无烟的生活理念,促进京津冀三地无烟环境的形成;这一活动既符合奥运精神,也契合我国大力推进控烟工作。

B. 虽然大多成人知道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首因是吸烟,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仍占总死亡人数的40%多,其中吸烟者中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

C. 据某地区不完全统计,在吸烟的中学生中,高中生比初中生吸烟的比率要高出一倍左右;但从性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男生,女生吸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不到。

D.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强化了对控烟责任人的约束,各单位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将要为自己控烟的不作为买单。该条例的颁布将为有效禁止室内吸烟提供保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1亿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吸烟的威胁,据世卫组织的估计,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公共场所禁烟,可以大大减少因吸烟而导致的死亡人数。

B. 戒烟能有效降低成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致死的风险。专家认为,戒烟成功5年以上,成人中风的风险可能会与非吸烟的人一样,任何年龄的人戒烟都会获益。

C. 从初一到高二,年级越高,吸烟学生的数量越多。中学生应远离烟草毒害,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要加强宣传和管理,这些是调查数据给我们的启示。

D. 北京市公共场所、工作场所以及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市内其他文保单位、学校、妇幼医院及体育场馆禁止吸烟;餐厅将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处罚的数额明显要高。

3.控烟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与协作,结合材料,简述如何才能更好地控烟禁烟。

 

1. B 2. D 3. ①政府要强化落实履行《公约》,加快控烟立法,力争在所有公共场所全面实行禁烟;②专业机构要加强宣传,让大众认识吸烟的危害性;③教育机构要加强管理,让青少年远离烟草毒害;④公民要严格自律,自觉做到不吸烟或者不在公众场合吸烟。 【解析】 1.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虽然大多成人知道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首因是吸烟”错误,材料二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识到吸烟是心梗和中风的首因。故选B。 2.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餐厅将作为重点整治对象”错误,体育场馆的禁烟条例中只限定在坐席比赛区;原材料中没有“餐厅作为重点整治对象”的意思。故选D。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如何才能更好地控烟禁烟,前面给出第的范围“国家、社会和个人”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要点概括作答即可,可根据文中的“希望人们能重视健康,改变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核心信息旨在提高人们对烟草与中风等心脏和其它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的认识,及倡导制定可有效减少烟草消费的政策”“鼓励国家各级强化落实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执行各项控烟措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室内全面禁烟、禁止烟草广告、促销、赞助,还强化了对控烟责任人的约束”“各个单位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将成为《条例》在本单位落实的第一责任人”从政府、相关机构和个人的角度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各题。

愁乡石

张晓风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剧烈又模糊。

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柔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那些炫人的小东西像繁花一样地开在白沙滩上,给发现的人一种难言的惊喜。而我站在那里,无法让悲激的心怀去适应一地的色彩。此处是异国,异国寂凉的海滩!

他们叫这一片海为中国海,世上再没有另一个海有这样美丽沉郁的名字了。海水在远处澎湃,海水在近处澎湃。我木然地坐在许多石块之间,那些灰色的、轮流着被海水和阳光煎熬的小圆石。

那些岛上的土著很幸福地过着他们的日子,他们在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所以他们不必痛心,他们没有骄傲过,所以无须悲哀。他们那样坦然地说着日本话、给小孩子起日本名字,他们那样怡然地走在美国人为他们铺的柏油马路上。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我们永远不会有也不屑有的。我们所有的只是超载的乡愁,只是世家子弟的那份茕独。

小圆石在不绝的浪涛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我拣了几个,包在手绢里,我的臂膀遂有着十分沉重的感觉。

忽然间,就那么不可避免地忆起了雨花台,忆起那闪亮了我整个童年的璀璨景象。那时候,那些彩色的小石曾怎样地令我迷惑。在去国离乡的岁月里,我们的箱箧里没有一撮故国的泥土,更不能想像一块雨花台石子的奢侈了。

灰色的小圆石一共是七块,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花,是来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它们听着遥远的消息,把七块小石转动着,它们便发出琅然的声音,那声音里有着一种神秘的回响,呢喃着这个世纪最大的悲剧。

“你拣的就是这个?”

游伴们从远远近近的沙滩上走了回来,展示着他们色彩缤纷的贝壳。

而我什么也没有,除了那七颗黯淡的灰色石子。

“可是,我爱它们。”我独自走开去,把那七颗小石压在胸口上,直压到我疼痛得淌出眼泪来。在流浪的岁月里我们一无所有,而今,我却有了它们,我们的命运多少有些类似,我们都生活在岛上,都曾日夜凝望着一个方向。

“愁乡石!”我说,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它决不会再有其他的名字。

我慢慢地走回去,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我一步一步艰难地摆脱它。而手绢里的愁乡石响着,响着久违的乡音。

(节选自《张晓风散文集》,有删节)

注:作者祖籍江苏,1949年随家人赴台,1968年游鹅库玛(冲绳极北端之海滩)写下此文。冲绳,史称“琉球”,明清时为中国的属邦。甲午战争后为日本占有,二战后美军于此建立军事基地。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画面感十足:一位去国十八年的游子,独自伫立在异国滩头,遥望祖国方向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故乡。

B. 作者并不关心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只是用“银河迢遥”作比,表现其回归故乡的希望渺茫时凄凉悲怆的心情。

C. 岛上土著无觉于曾经的屈辱历史,只是麻木地享受快乐,作者对此表示不屑,认为自己绝不会享受这样的快乐。

D. 文章展现出的乡愁内涵,深沉而博大,是整整一代人的心声,有特殊的时代色彩和民族特性,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文章两次写到“游伴”,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说“愁乡石”——“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饮酒(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不安的样子。②厉响,激越的叫声③翮:,鸟的翅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写一只失群孤鸟最终栖居于一棵松树,借此表达诗人的情思心志。

B. 前六句写孤鸟徘徊悲鸣,无所依托,苦苦找不到适合自己栖居的归宿。

C. 诗中的孤松在凛冽的劲风中荫绿不减,万象萧索中孤鸟只能无奈寄留

D. 全诗感情基调虽然悲凉,最后两句却昂然有力,表现出诗人操守的坚贞。。

2.诗中前后两个“独”字的意味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下列对这首古诗的赏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②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③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④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A. ①句写女子渡江采莲,兰泽上芳草遍地,客观描绘出一幅和美的采莲图。

B. ②句一转,写女子的担心:别人采莲都能送给心爱之人,我能送给谁啊?

C. ③句对写羁旅之人思念故乡,“浩浩”既写路途之远,也能表现思念之深。

D. ④句直接抒发诗人离居之愁,用“终老”的时间之长来加深离居的伤情。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湖字大渊,勃海蓚人也。汉太傅裒之后。祖庆,慕容垂司空。父泰,吏部尚书。湖少机敏,有器度,与兄韬俱知名于时,雅为乡人崔逞所敬异。少历显职,为散骑常侍。登国十年,垂遣其太子宝来伐也,湖言于垂曰:“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政当敦修旧好,乂宁国家,而复令太子率众远伐。且魏主雄略,兵马精强,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太子富于春秋,意果心锐。兵凶战危,难可独行。愿以深虑!”言颇切厉。垂怒,免湖官。既而宝果败于参合。宝立,乃起湖为征虏将军。宝走和龙,兄弟交争,湖见其衰乱,遂率户三千归国。太祖赐爵东阿侯。年七十卒。赠镇西将军,谥曰敬。

(节选自《魏书·高湖传》)

注:乂()宁,安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B.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C.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D.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2.下列不属于“宝果败于参合”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A. 政当敦修旧好,乂宁国家    B. 且魏主雄略,兵马精强

C. 太子富于春秋,意果心锐    D. 兵凶战危,难可独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少机敏,有器度,与兄韬俱知名于时,雅为乡人崔逞所敬异。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壬戌之秋,七月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焉用亡郑以邻?    陪:陪衬    B. 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C. 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夫晋,何之有?    厌:满足

2.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缒而出。    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B. 郑而有益于君。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

C. 越国以远。    鄙: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边邑

D. 邻之,君之薄也。    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得雄厚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壬戌    盘庚

B. 徘徊斗牛之间    因击沛公

C. 而不知所止    还也

D. 扣舷歌之    赂秦力亏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属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共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

B. “望”一般指农历每月的十五,除此之外,还有“朔”“晦”,分别指每月的末日和初日。

C. 我国古代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作宿。文中“斗牛”指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D. 古籍中的“河”一般指黄河,“江”一般指长江。文中“白露横江”的“江”就指长江。

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