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饮酒(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①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②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③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不安的样子。②厉响,激越的叫声③翮:hé,鸟的翅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写一只失群孤鸟最终栖居于一棵松树,借此表达诗人的情思心志。
B. 前六句写孤鸟徘徊悲鸣,无所依托,苦苦找不到适合自己栖居的归宿。
C. 诗中的孤松在凛冽的劲风中荫绿不减,万象萧索中孤鸟只能无奈寄留
D. 全诗感情基调虽然悲凉,最后两句却昂然有力,表现出诗人操守的坚贞。。
2.诗中前后两个“独”字的意味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下列对这首古诗的赏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②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③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④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A. ①句写女子渡江采莲,兰泽上芳草遍地,客观描绘出一幅和美的采莲图。
B. ②句一转,写女子的担心:别人采莲都能送给心爱之人,我能送给谁啊?
C. ③句对写羁旅之人思念故乡,“浩浩”既写路途之远,也能表现思念之深。
D. ④句直接抒发诗人离居之愁,用“终老”的时间之长来加深离居的伤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湖字大渊,勃海蓚人也。汉太傅裒之后。祖庆,慕容垂司空。父泰,吏部尚书。湖少机敏,有器度,与兄韬俱知名于时,雅为乡人崔逞所敬异。少历显职,为散骑常侍。登国十年,垂遣其太子宝来伐也,湖言于垂曰:“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政当敦修旧好,乂宁注国家,而复令太子率众远伐。且魏主雄略,兵马精强,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太子富于春秋,意果心锐。兵凶战危,难可独行。愿以深虑!”言颇切厉。垂怒,免湖官。既而宝果败于参合。宝立,乃起湖为征虏将军。宝走和龙,兄弟交争,湖见其衰乱,遂率户三千归国。太祖赐爵东阿侯。年七十卒。赠镇西将军,谥曰敬。
(节选自《魏书·高湖传》)
注:乂(yì)宁,安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B.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C.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D. 魏/燕之与国/和好多年行人/相继/往求马不得/遂留/其弟曲在于此/非彼之失/
2.下列不属于“宝果败于参合”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A. 政当敦修旧好,乂宁国家 B. 且魏主雄略,兵马精强
C. 太子富于春秋,意果心锐 D. 兵凶战危,难可独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少机敏,有器度,与兄韬俱知名于时,雅为乡人崔逞所敬异。
(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衬 B.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
2.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
C.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边邑
D.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得雄厚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壬戌之秋 盘庚之迁
B. 徘徊于斗牛之间 因击沛公于坐
C. 而不知其所止 吾其还也
D. 扣舷而歌之 赂秦而力亏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属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共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
B. “望”一般指农历每月的十五,除此之外,还有“朔”“晦”,分别指每月的末日和初日。
C. 我国古代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作宿。文中“斗牛”指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D. 古籍中的“河”一般指黄河,“江”一般指长江。文中“白露横江”的“江”就指长江。
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任选四道小题,补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静女》)
②人,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像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内外兼修的人。
③在《短歌行》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苏轼《赤壁赋》所用,引出了英雄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可奈何之悲。
④(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⑤念高危,_____________;惧满溢,_____________;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_____________,存亡之理,_____________,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词典对“接受”的解释是“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有一种“接受”是因为无法拒绝而只好容纳:接受自己并不满意的出身、相貌、天分;接受想得到的东西看得见而难以企及,接受亲近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一起……
这种“接受”是生命里的一门功课,对此,有人像只会啼哭的孩子,有人则会对自己说:“接受,是变好的开始”;你对这种因为无法拒绝而只好容纳的“接受”有怎样的体验、感受或思考呢?
请以“接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