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 梅 马卫 ⑴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   梅

马卫

⑴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伴,要

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⑵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 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位男人呢?

⑶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已丑,所以找表哥代替。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

⑷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它。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赚不到啥钱。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⑸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⑹苦梅在超市,极认真。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地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

⑺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倍数,而且轻松多了。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⑻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如果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⑼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认。她说:捉奸捉双,拿贼拿赃。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现在,你是污蔑我!我和你没完。

⑽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

⑾苦梅只能这样说了。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⑿苦梅和表姐合住的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位蒙面男人,把她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

⒀蒙面人走了,半天苦梅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不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所以,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⒁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嘟囔出来。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坚决回家。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⒂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了原。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要得富,开店铺。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用品。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货自己去进,晚上做台帐。乡里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⒃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有了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也方便。至于田和地,只种谷子、蔬菜,剩的种树。

⒄她家没有种其它树,只种苦梅。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尤其那些爱喝醉酒的男人们,他们嘴上还要占便宜:苦梅,吃你呢!

⒅苦梅的脸上,全是笑。嘴上说:吃我?酸死人!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苦梅是一味良药,苦梅把它送给需要的人,给人帮助,也可以招徕更多客户。

B. 苦梅家只种苦梅树,是因为这树能给苦梅心理上带来一种亲近感。

C. 本文使用第三人称展开文章的叙述,故事娓娓道来,对情节的描述客观真实,好像读者就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见证人,更易引起共鸣。

D. 文章结尾,苦梅说“吃我?酸死人!”使用夸张的手法,意在强调自己种的乌梅未到成熟季节,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又酸又涩,非常难吃。

2.作为领班的苦梅,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3.小说题目是“苦梅”,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它的妙处。

 

1. D 2. ①工作细心负责任: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巧芋偷吃话梅。 ②处理问题讲策略:没有当面揭穿巧芋,而是把她带到办公室处理事件。 ③心地善良有同情心:面对巧芋的不认账,考虑到她养家糊口的艰难,没有追究。 3. ①它一语双关,既指乌梅,又指名叫“苦梅”的姑娘,两者相得益彰。 ②隐喻人物个性。苦梅味酸、涩、平,可隐喻主人公人生的不幸,而其敛肺、润肠、生津、解酒,可隐喻主人公善良的品格。 ③暗示小说主题:人即使命运不好,也不能失去善良和真诚,而要努力去改变现状。 ④能引人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以“苦梅”为题,能让人产生了解内容的欲望:何为苦梅?苦梅与人物与主题有何关系?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D项,“意在强调自己种的乌梅未到成熟季节,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又酸又涩,非常难吃。”不对,这个解释太浅显,苦梅这样说是调侃说话的人不要动别的心思。故选D。 2.此题考核赏析文章的艺术形象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他人的评价环境的烘托等分析,此题要求概括作为领班的苦梅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要求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根据文本寻找相关信息“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 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 苦梅只能这样说了。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就可以概括出人物形象,解答此题是一定要注意审题,题目要求的是作为领班的苦梅,规定了概括的区间是担任领班时的苦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本题主要考查文本标题内涵分析。标题的含义注意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分析。表层含义“苦梅”的本意是一种水果,在文中又是主人公的名字,所以是一语双关;“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这句话放在最后既是说明了植物的特性,结合文本我们可以看出也是人物个性的隐喻;从文章主旨来看,也是在表达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主题,即一个人可以出身不好,但是只要保持善良勤劳的本性,努力去做也可以改善自己的境遇。从字面上讲“苦梅”,是一种不太常见的水果,以此为题目很好的起到了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让人很想知道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卡梅隆·柯里认为以真菌为生的蚂蚁从5000万年前开始,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B. “真菌蚂蚁”以真菌蘑菇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但不同的“真菌蚂蚁”种植的真菌蘑菇是不同的。

C. 蚂蚁的腺窝里寄生着一种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抗生素。

D. 为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蚂蚁的每一个腺窝上都有一个小孔通向身体外部。

2.对“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

B. 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

C. 雌蚁分泌出的链霉素活细菌除能消灭Es-covopsis霉菌外,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

D. 尽管Es-covopsis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切叶蚁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蚂蚁腺窝传播出的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蚂蚁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B. 切叶蚁不换作物品种,是因为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产量高,轮作的不同作物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

C. 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认为根据蚂蚁身上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特征,人类今后应该可以仿照这种特征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D. 人类现在使用的抗生素同蚂蚁所用抗生素的不同在于,长期使用,前者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后者却不会。

 

查看答案

请以“假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②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③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④日本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坊间传言核辐射会污染海水,海盐也会受到核辐射污染,于是人们杯弓蛇影,我国许多地方发生疯狂抢购碘盐的现象。

⑤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⑥时过境迁,文化传统或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A. ②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不胫而走  对簿公堂  白驹过隙  不稂不莠

B. 嗷嗷待哺  沧海一栗  蚕食鲸吞  不容置喙

C. 筚路蓝缕  得陇望蜀  耳熟能详  哀鹄遍野

D. 不落巢臼  顶礼膜拜  豆蔻年华  不愠不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医生的职责

斯蒂芬凯伦(澳大利亚)

①诺顿将新来的病人领进诊室,对索勒大夫说:“大夫,这个病人好像受到了惊吓,总是惶恐不安。他是保加利亚人,英语说得不好。因为你也是保加利亚人,院长让我把他带到你这儿。”

②“交给我吧。”索勒大夫点点头,诺顿便离开了诊室。新来的病人白发苍苍,他佝偻着身子站在那里,不一会儿全身就哆嗦起来,然后他颤巍巍地举起左臂遮住了自己的脸。

③索勒医生操着保加利亚语对他说:“请坐,你不用害怕。我叫索勒·格鲍尔,你的主治医生。”

④熟悉的乡音使病人感到宽慰,他坐下来,探过身子低声地问道:“真高兴听到我们自己的语言,大夫,你是我们的同胞吗?”

⑤“我也是保加利亚人。”索勒医生点点头。

⑥“谢天谢地!”病人舒了口气。紧接着他又变得惊慌起来:“索勒大夫,他们穷追不舍,想杀死我。我吃不下、睡不着。昨天有人跟踪了我一整天,他们也许会对我下毒。索勒大夫,救救我,我不想死……”

⑦“你在这里很安全,没人想杀死你!”索勒大夫平静地告诉他。

⑧“他们会的,他们一定会杀死我!”病人坚持说道。

⑨索勒知道要想解开病人的心结,就应该了解问题的实质:“他们是谁?”

⑩“是那些犹太人!我是科洛内尔·扎卡洛夫,当年曾是索菲亚一个集中营的司令官,这些犹太人一直追踪我来到了澳大利亚,他们要杀死我……”

⑪索勒大夫默默地坐在那里倾听着病人近似呻吟的诉说,过了一会儿,他大声地对病人说道:“好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你可以走了!”

⑫“谢谢,谢谢!”扎卡洛夫很感激。索勒大夫起身按铃,诺顿进来领走病人。病人刚一离开,索勒大夫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全身上下情不自禁地颤抖了起来。当年他和家人在集中营里惨遭迫害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他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就像当年在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集中营里目睹亲人惨死时那样无声地抽泣着。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亲眼看到了爸爸、妈妈和姐姐被处死的情景。也不知哭了多久,索勒慢慢地抬起头来,咬牙切齿地说道:“苍天有眼,这个该死的恶魔终于落到我的手上,我要亲手杀死他,为死去的亲人报仇!”说着,他打开一个上了锁的柜子,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小药瓶,把它和一管注射器放进一个小盒子里。可是他抬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那幅《希波克拉底誓言》,不禁愣住了,脑中又闪出了在医科大学宣誓的那个场景,他想:“我是一名医生,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他现在是我的病人,我怎么能害死我的病人呢?”索勒医生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整个下午,索勒大夫一直坐在那里没动,内心深处,医生的职责和复仇的欲望交织在一起,让他不能自拔。

⑬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把它们放回原处,然后收拾东西回家。

⑭这天晚上索勒大夫彻夜未眠,少年时代在集中营里遭受的苦难像演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天快亮的时候,他才迷迷糊糊地闭上眼。忽然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把他惊醒。索勒大夫打开门,看到诺顿站在那里。“不好了,新来的病人出事了!”诺顿惊慌失措地说道。“他怎么啦?”“我想可能是我的话刺激了他!”诺顿说。“到底怎么回事?”索勒大夫很着急。“昨天下午我送他回病房,曾经比划着告诉他,你当年曾在索菲亚的集中营里呆过。他似乎听懂了我的话,问我你为什么被关进集中营。我告诉他是保加利亚的纳粹分子把你一家投入了集中营,因为你是犹太人。”

⑮“他听后什么反应?”索勒大夫问。“他一声不吭,不过脸色非常难看,当时我也没在意。今天早上我去他病房,发现他倒在血泊中。他割断了自己的静脉,身边还留着一张纸条。”

⑯索勒大夫接过纸条,只见上面用保加利亚文写着:“假如有来生,我再也不会做过去的那些事情了,医生,对不起,请饶恕我们这些罪人吧!”尽管索勒大夫有一种解脱感,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内心深处多少也感到了一些内疚,他赶紧对诺顿说:“快带我去他那儿,我们要救活他,绝不能让他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言行、心理描写,刻画了索勒医生这一典型的战争受害者的形象,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的心理创伤。

B. 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用近似呻吟的语气诉说自己的身份和经历,表明他年老体衰,惊恐万分,并对自己曾经的罪行感到愧疚。

C. 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并把它们放回原处,这一细节表明他已经彻底地原谅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

D. 诺顿告诉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索勒医生是犹太人而且是集中营幸存者,只是无意中说出索勒医生的犹太人身份,并没有为了让科洛内尔·扎卡洛夫感到内疚的意图。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索勒医生这一人物形象?

3.文章第段,索勒医生在听完病人扎卡洛夫自叙身世后大声让他离开,请从情节设置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