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挥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

(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中国报告网)

附图:

近五年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情况

材料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 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

(摘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摘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

(摘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学院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医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B. 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 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国际话语权丢失,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D. 材料四指出了中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总部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倍受世界推崇。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比较合理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用图表直接呈现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反映我国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B. 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喜和忧,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C. 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

D. 材料一中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角度报道了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请简要分析。

 

1. B 2. A 3. 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只有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挥我国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才有可能顺利地解决相关的国际地位,海外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等问题。提升法律意识,做好秘方保密工作,利用相关的法律积极注册,保护知识产权。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作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概括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A项,“中医药学院”张冠李戴,应改为“中医药学”;C项,混淆了时态,“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属于未然,但选项中改成了已然;D项,“中医倍受世界推崇”属于无中生有、过度拔高。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对读,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关于手法首先看手法概括的是否得当,然后看分析的是否合理。B项,“精确数据”错误,材料四用的是约数; C项,“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说法过于绝对;D项,“材料一中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错误,两则材料的顺序正好相反,材料一先说背景,再说时效;材料四先说时效,再说背景,最后拓展。故选A。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解答时,应通读全文,结合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先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这是三个问题,第一问要回答影响我国中医药发展最关键的问题,第二个回答原因,第三问要回答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读全文,材料三最后一段“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表明问题的关键是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因为有了知识产权才有知识的归属权,才有话语权,中医药才能走出国门。解决问题的建议,从出现问题的角度深思,“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 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 “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这是我国中药界面临的问题,针对这样的一些现状提出具体的建议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到父母跟前吹牛去

尚小迪

自打17岁那年我到千里之外求学起,顶不住爸妈每天三问候,我学会了撒谎。最初仅限于在电话里虚报平安,后来领域不断扩张,谎撒得也越来越夸张,成了吹牛皮。

“妈,垒球赛我们赢了耶!”

“爸,这次考试你闺女全优,厉害吧?”

“论文写完了,空前绝后,正等着老师打高分呢!”

听得出,爸妈在电话那端比我还开心,有一次,老妈甚至对着话筒鼓起了掌。吹牛真好,它的益处在于让爸妈一次次得到欢愉,我呢,也一次次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好里,一次次身心舒畅。挂上电话,我会朝着我吹出来的那个缤纷世界努力前行。

毕业初,我进了一家并不优秀的单位。入职手续刚办完立刻给爸爸打电话:“爸,我签了家好单位,您就等着享福吧!”

刚收到第一个月工资,我就打了家里的电话:“发钱太多,都愁死了,怎么花啊?”

隔三差五,我就跟妈妈说:“我又签了大客户,一切都好!”

实际情况是,当时我没底薪,每月刨去房租,连吃饭都成问题。好在,逢月底我都会收到妈妈从老家邮来的煎饼和腊肉,我流着泪用它们果腹,然后擦干泪打电话责备妈妈:“我这啥都有,你不用寄了,不嫌麻烦呀?”妈在那端嘿嘿笑着说:“外面卖的哪有你妈做得好吃!”

瞧。连妈也吹上了。

后来我换了单位,有了男友,成了家。记得第一次带男友回家时,我跟往常一样,像只报喜鸟,叽叽喳喳不停。从家出来,男友跟我一笔笔算:“咱俩年收入满打满算9万块,房贷得还6万块,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你还炫富!”

“怎么,怕我家跟你借钱呀?”

“不怕借钱,怕掏不出来伤感情。”

“你想过没?老人们聚一起,爱聊谁家孩子年薪多,高兴自己的儿女有本事,我可不想让我爸妈抬不起头。”

“可是你说10来万,你没听到妈说呀‘一二十万哪,不错’,经妈的嘴一传,就成了一二十万,坊邻再传,会变成二三十万…… 可怎么收场呀?”

为此,男友特别焦灼。好在,并没人向我们借钱,我们悠哉乐哉地当了几年伪富人,每次回老家,一道道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让我的虚荣心飘啊飘。这份快乐虽然惊险,倒也挺受用。

婚后第六年,有天弟弟打电话给我,说要做生意,差10万块钱,想从我这挪挪。

挂了电话我就懵了。上个月我们全部存款刚满10万元,这可是我跟老公这么多年从牙缝里一点一点省出来的,要是弟弟的生意赔了呢?

老公脸色很不好看,他说:“爸妈年纪大了,我们做姐姐和姐夫的不帮一把说不过去,可钱在兜里还没热乎呢,我是真舍不得呀!”

三天后,爸跟弟一起来我家,不等弟开口,爸就说:“妮儿顶多只能借给你弟三万块。”转头对弟说,“生意要从小做到大,一步步来,一下子投入这么多钱,赔了可咋办?”

我松了一口气,当天下午就把钱给了弟弟。

后来我回家,旁敲侧击,为什么爸只许我借3万元?我又不差钱。

爸坐在堂屋八仙桌旁的椅子上,吧唧吧唧抽他的旱烟袋,吐出一大口白烟说:“我的闺女我心里有数,人好心善,就是爱逞点能。”

妈在一边附和:“这些年来,你说十分好,我和你爸就往一分里信。你是怕我们挂念着,我们懂。” 我的泪顷刻间滂沱起来,多年来的憋屈全宣泄开采,在妈怀里,我哭得像个小孩。许久,我抽抽搭搭地问。你们怎么断定我吃过苦,受过罪?

爸说:“你刚毕业时每次往家打电话都会在接近一分钟的时候挂断,我就断定你缺钱啊。怕饿着你,也怕你走孬路,就让你妈给你邮吃的。”

妈说:“你邮来的照片,跟你回家时穿的衣服总是同一身。你那么臭美,要不是手头紧,会不多添置几件衣裳吗?”

爸说:“每次回家,哪怕你妈炖个白菜豆腐,你也吃得津津有味,说明你在外面吃不着油水!”我嘟嘟囔囔替自己狡辩:“那是妈做得好吃!”

妈呵呵地笑了,她说:“闺女呀,我和你爸没有责备你的意思。你在外面打拼不容易,在自个爹妈面前,当然可以挺起胸膛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很愿意配合你的。你想呀,你吹牛夸自己好,我们听着心里也畅快呀,这两全其美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是呀,何乐而不为,往后权当爹妈那儿是情绪宣泄站了,多个放松心情增添自信的地儿,挺好。我对着镜子收拾妆容,边擦泪边说:“这是谁家的姑娘,长这么俊,随谁呢?”

爸和妈在一旁,会心地笑了。

(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从17岁到千里之外求学时起,学会了撒谎,因为爸妈每天电话三问候,为了让他们放心,就虚报平安,越来越夸张,就成了吹牛皮。

B. 吹牛的好处在于让牵挂着“我”的爸爸妈妈放心和快乐,“我”也一次次得到安慰和满足,挂上电话,“我”会以我吹出来的世界为目标努力奋斗。

C. “我”毕业参加工作后,因为不想让爸爸妈妈牵挂远方的自己,就继续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谎言,多亏有爸爸妈妈多次不动声色的支援,才渡过难关。

D. 弟弟向“我”借钱,“我”和老公心里很是矛盾,不帮说不过去,可要帮的话又确实没有能力,感到很为难,爸爸体谅女儿的难处,出面解了围。

2.小说结尾写到:“我对着镜子收拾妆容,边擦泪边说:‘这是谁家的姑娘,长这么俊,随谁呢?’”有怎样丰富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题为“到父母跟前吹牛去”?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但是作为儒家文献的《易传》,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②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君子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③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而且君子人格恰恰是要超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④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⑤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⑥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可是,儒家没有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家庭。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也成功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⑦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常应验。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论”的经验证明。因此古人也说:“德者,得也。”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深入人心。

⑧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并非迷信,而是儒家历史理性的结晶。它以儒家的成德之教为思想基础,强调德行修养和与人为善才是一个家庭长期繁荣兴盛的根本保障,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的证实,反映了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

(摘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易传》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虽然也含有报应的含义,但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不同,与西方的德福观也有区别。

B. 明白义利之辨是成为儒家君子的首要条件,君子为了仁义不但可以放弃一些个人利益,而且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

C. 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君子人格讲求超越功利主义的考虑,同时也要为后代积下“阴德”。

D.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却追求道德在更大范围、更长远的时间对人生和社会的益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积善”与“报应”这一话题出发,从个人修养、社会效应和家族传承三个层面阐述了儒家独特的福报观。

B. 本文运用了引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让读者对“积善”的意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C. 本文的二三自然段通过对孔孟观点及对钱穆先生研究成果的介绍,从个人道德修养的层面强调了儒家的主流观点。

D. 本文的四至七自然段主要阐释了“积善” 观在社会效应和家族传承方面的影响力,其中重点强调了儒家成功地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与佛、道及西方哲学相比,儒家报应观念有其独特性,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的论证。

B. 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引出儒家德福观的内容并与之对比、对其加以衬托。

C. 作者认为,“阴德”之说在乡村常常应验,而在城市中不易觉察,表明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

D. 作者认为,在儒家那里,“积善之家”的“家”被赋予了时间因素,常用来指那些传承久远的家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着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

(费孝通《乡土中国》)

上面一段文字,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请你给那位司机或者小姐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

材料:

取名无为         取名逍遥         取名忘我

如来发现了糊涂   老子发现了糊涂   庄子发现了糊涂

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家快递公司搬迁新址通告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出修改。

因业务大了,原有地方狭小,咱们公司自即日起搬迁到凤凰路72号。新址位于县二中东侧500米处,欢迎新老客户上门。询问电话:8321560。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