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学校与家长不及时制止,孩子就可能会养成上网成瘾的习惯,就会养虎遗患,那后果不堪设想。
②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③别看他年纪小,脾气可不小。出生于富贵之家的他有看很强的优越感,无论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唯我独尊的模样。
④许多学者质疑蔺相如“完壁归赵”的具体做法,如明人王世贞就认为蔺相如是个冒险主义者,其成功不足为训,实乃“天曲全之”。
⑤熬夜是一种不良习惯,长期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危害人体健康,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但总有些人不以为意,仍旧爱做“熬夜族”。
⑥本是无心之举却换来不虞之誉,面对前来采访的各家媒体,这位朴实的农家大哥摸摸后脑勺,憨厚一笑道:“这不算啥,这是我应该做的。”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廖俊波同志因公殉职,让人扼腕叹惜,虽然他走了,但薪尽火传,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激励着每一个党员干部继续前行。
②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舞台上,深圳市代表团全体成员通力合作,长袖善舞,终于使深圳市获得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
③中央大街是一条有哈尔滨特色的商业街,因黑龙江比邻俄罗斯,所以这条街有很多俄罗斯风情元素融合在里边,建筑、食物和纪念品等等不一而足。
④哈市一位高中老师在回家途中,双手接住了一位从三楼不慎滑落的小女孩,此事经黑龙江交通广播播报后,被传得满城风雨,市民纷纷为这位老师点赞。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通用语言体系,并向全国推广。然而,依照何种标准形成最终的规范,众口难调,莫衷一是。
⑥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不温不火的性格有关,他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
A. 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吃穿用度都比别人差,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塞外风狂雪早的句子是:“___,___。”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两句,暗用了《庄子•物外篇》中“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两句,表现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高亭掩,江山此夜寒。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南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第二首诗,前两句将夜色刻画得细致入微。秋意渐浓,江畔上空湿雾如烟,笼罩亭阶,月飞南端,时光飞逝,离人难舍;末二句写离人去后情景。
C.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D.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地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2)第二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手法?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称赞王勃第二首诗末句有一字使用精妙:“诗人之情,俱从此字托出。”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郭给事①
王维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②疏钟官舍晚,省③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④。
强欲从君无那⑤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注):①郭给事:字复卿。给事,即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要职,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地位是十分显赫的。②禁里:禁中,即皇宫中。③省:唐代门下省。④琐闱:宫门,因宫门上刻着连琐图案并以青色饰之,故得名。⑤无那:无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郭给事所在门下省的暮春晚景,门下省官署较大,其间门户重叠,楼宇高耸,院中桃李已成绿荫,柳絮风扬。
B.颔联写郭给事在省中值晚班时的悠闲自在,如果说前两句的景物是开阔壮美的,这两句就转为恬淡了。
C.趋金殿,拜琐闱的动作描写表现出郭给事时时紧随皇帝的官职的显要。早朝时摇弄出玉佩的美音去金殿朝见皇帝,傍晚时捧着皇帝的诏书回到门下省给官吏们宣读。
D.本诗借景抒情,通过捕捉自然景象,使颂扬之情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中,从而达到了避俗从雅的艺术效果。
(2)从情感主旨来看,本诗与柳永的一首干谒词《望海潮》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的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C.“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的。
D.“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擢”是提升官职。“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并因此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为他求情惹怒唐肃宗。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②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