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年人开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年人开始被这样的文章刷屏:《年轻人,别让拖延症毁了你》《手机,正在摧毁年轻一代》《外卖,正在毁灭年轻人的生活》……

其实,在青年人群体中,还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要做一个nice(可译为“美好向善的”或“友好仁爱的”)的人,可理解为在竞争环境下,面对挑战所拥有的各种品性,如斗志、原则、气节、初心等的。

请以“致今天的青年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能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致今天的青年人 何为青年?听到这个词,往往可以和另一个词联系起来——青春。 青春是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魄;青春是食指“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年轻”的毅力;青春是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成熟与独立…… 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青年是一个人蜕变的时期,我们褪去稚嫩的蝉衣,露出宽厚的胸膛迎接风暴的洗礼,我们将要用坚忍的臂膀背负起明天的太阳。正值青年的我们当是幸福的,我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活跃的思想;正值青年的我们当是不安的,意味着我们稚嫩的脸庞不再,幼稚的思想不再,我们的肩头正沉甸甸的是责任。我们拥有的是最珍贵美好的青春,我们当下正是时间的宠儿。 有人认为,青春是用来挥霍的,其实不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愿君莫惜金缕衣,愿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一句句古人的诗训无不告诫着我们,珍惜当下,活出精彩。然而,我们应当把握青春成为怎样的青年呢? 有人说青年应当无所畏惧,俨然顶天立地。是啊,有志青年何须枉?我们应当勇往直前,坚持不懈。恰同学少年的我们风华正茂,我们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然而,这样真的好吗?人生在世,也当有所畏惧的吧?这里的畏惧不指其他,而恰恰是智谋的表现。有勇气有毅力的同时,我们也应知进退。《孙子兵法》道: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三十六计》中“欲擒故纵”一计,诸葛孔明“七擒孟获”,无不昭示着智谋的重要性。人生在世,一味地只知“冲冲冲”很难成功,我们不仅要学习“三顾茅庐”的毅力,更要学会进退自如,万万不可被逼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方才悔悟。再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安能“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也有人说:青年要大有作为。是啊,羽翼渐丰的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大展宏图,飞上九霄云端。心中怀有满腔热血,扬鞭一挥向着理想策马奔腾。然而,太多时间的我们眼高手低,空有报负。太多的声音说现在的青年“高分低能”。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于是有些人就对自己的未来无所谓,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的表现。还有一些人,仅有三分钟热度,口口声声说着精彩绝伦的大话,手中干的却是不正经的事。他们或许三百六十行,行行通。但仅是“通”,并非精通,重在一个“精”字。怕是太多人认为“玩”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一天到晚“玩”的人不会出息。但是,玩到一定程度,也许“精”了,就上了一个档次,一切都不一样了。近段时间风靡全国的游戏——“三国杀”,它的发明者就是三个“爱玩”的“80后”大学生,“三国杀”的原型就是手工制作的纸牌画上人物进行多人对战。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却使它的发明者赢得了暴利。所以说,青年不一定要胸有大志,致力于小点也能成功。 青年应该追求理想,但绝不是盲目的。愿我们把握现在,让我们的青春发光发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命题作文,所给题目是“致今天的青年人”,针对这一题目,考生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今天的青年人存在什么现象,二是对这样的现象持什么态度。从材料来看,本题所给的材料具有较强的时代感,贴近当代社会青年人的生活表现。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针对青年人的一些文章,如《年轻人,别让拖延症毁了你》《手机,正在摧毁年轻一代》《外卖,正在毁灭年轻人的生活》,这些文章指出青年人中存在的问题,如做事拖沓,智能手机占据了生活中的相当大比例的时间和精力;二是青年人群体中流行的一句话,“要做一个nice(可译为‘美好向善的’或‘友好仁爱的’)的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竞争环境下,面对挑战所拥有的各种品性,如斗志、原则、气节、初心等。材料所说有缺点,也有优点。对于青年人身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指出来;对于青年人身上的优点,我们要给予肯定。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角度来作文,也可以辩证看待青年人身上的优缺点。考生可以指出当代青年人身上存在的问题,然后从青年人自我身份的认同、在生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应该担当的使命等方面入手分析;可以肯定当代青年人身上的优点,如青年人的斗志、做事的原则、做人的气节、保有的初心等方面切入议论;还可以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从文体上来看,材料虽然没有明确的限制,但就材料本身而言,更倾向于议论文或散文,这就要求考生在作文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论证思路。作文的题目是“致今天的青年人”,从人称的角度来看,更适合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参考如下: 青年人要能承担责任,担当意识不可缺 现实生活中,青年人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勇于面对挑战,展现青年风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请参考示例运用的归谬法,用一句话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示例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

反驳一: 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  ①  ?”

(示例二)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反驳说:“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

反驳二: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 语文老师反驳说:“  ②  ?”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记者釆访楹联专家李某的开头部分,请从下列所提供的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将这段话补充完整。只填序号。

李老师您好,感谢您能①      接受我的采访。拿到您这本关于对联故事的②      ,想着您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我一定好好③      !看您书里写的行业联我很感兴趣,比如这副写医生的“④      ⑤   ",我觉得里面充满了文化元素,您能给大家解读一下吗?

A.有幸     B.拨冗      C.大作      D.拙作      E.笑纳     F.惠存      G.珍藏    K.碧水竞舟十里欢    L.橘井挹泉滋蕙香      M.杏林分种逢春茂   N.艾人驱瘴千门乐

答: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他以积极      的精神,用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诗史”。他的五、七言古诗,格调大变,            。七言律诗在他手中正式成立,沉着痛快。他的诗歌             ,既有清新刻画的句子,又有议论和用典,(       )所以,自中唐开始,他就被称为“诗圣”,宋人更是对他         

1.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开创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B. 他把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C. 他开创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让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D. 他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2.在括号了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刚烈也有严肃,有诙谐也有柔情。

B. 有刚烈也有诙谐,有严肃也有柔情。

C. 有严肃也有柔情,有刚烈也有诙谐。

D. 有严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刚烈。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入时         抑扬顿挫        博大精深      关怀备至

B. 入世         沉郁顿挫        博大精深      推崇备至

C. 入时         沉郁顿挫        博采众长      关怀备至

D. 入世         抑扬顿挫        博采众长      推崇备至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勤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述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归去来兮辞》中写船行顺风,轻快如飞,而心情的愉快亦尽在其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诗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B. 第一句写时间,第二句写空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C.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D. 第五句写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

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