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请参考示例运用的归谬法,用一句话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示例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

反驳一: 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  ①  ?”

(示例二)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反驳说:“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

反驳二: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 语文老师反驳说:“  ②  ?”

 

①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吗 ②那么你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这部伟大的科学著作呢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句,题干要求“请参考示例运用的归谬法,用一句话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题干中要求要使用归谬法,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要使用归谬法,得出的结论必须是错误的,因为有参考示例,所以难度降低了点,在解答时要注意原句所给出的具体例子,结合例子本身进行分析,再就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具体表达即可,“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这是假设性的观点,后者“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则是从反推法来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把握这个结构即可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位记者釆访楹联专家李某的开头部分,请从下列所提供的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将这段话补充完整。只填序号。

李老师您好,感谢您能①      接受我的采访。拿到您这本关于对联故事的②      ,想着您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我一定好好③      !看您书里写的行业联我很感兴趣,比如这副写医生的“④      ⑤   ",我觉得里面充满了文化元素,您能给大家解读一下吗?

A.有幸     B.拨冗      C.大作      D.拙作      E.笑纳     F.惠存      G.珍藏    K.碧水竞舟十里欢    L.橘井挹泉滋蕙香      M.杏林分种逢春茂   N.艾人驱瘴千门乐

答: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他以积极      的精神,用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诗史”。他的五、七言古诗,格调大变,            。七言律诗在他手中正式成立,沉着痛快。他的诗歌             ,既有清新刻画的句子,又有议论和用典,(       )所以,自中唐开始,他就被称为“诗圣”,宋人更是对他         

1.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开创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B. 他把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C. 他开创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让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D. 他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2.在括号了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刚烈也有严肃,有诙谐也有柔情。

B. 有刚烈也有诙谐,有严肃也有柔情。

C. 有严肃也有柔情,有刚烈也有诙谐。

D. 有严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刚烈。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入时         抑扬顿挫        博大精深      关怀备至

B. 入世         沉郁顿挫        博大精深      推崇备至

C. 入时         沉郁顿挫        博采众长      关怀备至

D. 入世         抑扬顿挫        博采众长      推崇备至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勤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述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归去来兮辞》中写船行顺风,轻快如飞,而心情的愉快亦尽在其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诗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B. 第一句写时间,第二句写空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C.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D. 第五句写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

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父抗,为郢府参军,云随父在府。

起家郢州西曹书佐,转法曹行参军。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云为军人所得,攸之召与语,声色甚厉,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攸之乃笑曰:“卿定可儿,且出就舍。”明旦,又召令送书入城。城内或欲诛之,云曰:“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心如荠。”长史柳世隆素与云善,乃免之。

齐建元初,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云始随王,王未之知也。会游秦望,使人视刻石文,时莫能识,云独诵之,王悦,自是宠冠府朝。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明帝召还都,及至,拜散骑侍郎。复出为始兴内史。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者,谋共杀害,不则逐去之。边带蛮俚,尤多盗贼,前内史皆以兵刃自卫。云入境,抚以恩德,罢亭候,商贾露宿,郡中称为神明。

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趣人之急。少时与领军长史王畡善,畡亡于官舍,贫无居宅,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帝曰:“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子良曰:“不然。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此亦殊可观。”众皆唯唯。云独曰:“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云手曰:“不图今日复闻谠言。”

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初,云为郡号称廉洁,及居贵重,颇通馈饷;然家无蓄积,随散之亲友。

选自《梁书·卷十三》(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

B. 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

C. 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

D. 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

2.下列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有名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 “出”字含义丰富,在文章中指京官离开京城去地方上任职。同时它还有“超出”的意思。

D. 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议论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云爱护家人。为了母亲和弟弟的安全,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替沈攸之送信。

B. 范云治政有方。范云到始兴做官,该郡地处偏远,豪强不守法纪,盗贼众多,范云到任后施以恩德,来往商贾可以安心露宿,郡内的百姓都称赞他是神明。

C. 范云为人正直。齐文惠太子曾经观看收获庄稼,认为杀几个猎物也很值得一看,其他人都连连答应,只有范云指出应该体察农民稼穑的艰难,不要贪求一时的享乐。

D. 范云聪敏博学。范云后来地位尊贵显赫,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他却能应对如流,毫无壅塞阻滞,官府的文书批示发送快速若神,当时的人们都很佩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

(2)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