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儒家重视诚信之徳,源于诚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儒家重视诚信之徳,源于诚信在修身做人、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诚信”是由“诚”与“信”两个既有差异、又相互贯通的德目融合而成。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认为“诚”就是真实无妄,是天道之本然,也是天地自然运动变化的原动力。关于“信”字,《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认为“信”的基本语义是言行一致。在“诚”与“信”的关系上,儒家主张“诚于中,信于外”。“诚”属于道德理念本体,是道德主体的一种内在德性,也是“信”的前提与内在依据;“信”是一种实践理性法则,体现的是社会化的道徳践行,是“诚的保证与外在表现。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守诚信,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还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一个人说话做事能诚实守信,虽行万里也不难,反之,如果不讲诚信,必然会寸步难行。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认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迫求诚信是做人的必备品质。

取信于民是为政之根本,也是一个国家政治生命之所在。《论语》中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认为治理面积小、资源少的小国,基本的施政方针是工作严谨,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根据农时役使百姓。当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时,孔子回答说当政者可以没有饭吃,政府也可以去掉武备,唯独不能失去人民的信任。

儒家认为个人要养成诚信之德,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孔子说“笃信妤学,守死善道”,在通往诚信的道路上,要有坚定的信念,应该勤奋好学。“好信而不好学,其蔽也贼。”一个只讲诚信而不好学习的人,因为不明是非就容易为人所利用,反过来还会害已害人。孔子还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强调以德教的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觉悟。儒家虽然主张“言必信,行必果”,但又强调坚守诚信是有条件的,须以合平“义”为前提,只有合乎正义、公理的承诺才能兑现。2009年,蔡铭超在法国佳士得以3149万欧元的高价竞拍被掠夺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但声称“不会付款”,此举实为智慧。可见,在人际交往中,坚守诚信道德标准,应建立在坚实的道德正义基础之上;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国家信用,也应该建立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

(选自《诚信思想的因与革》,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朱熹认为“诚”就是真实无妄,是天道之本然,因而“诚”是“信”的内在依据。

B. 儒家认为“诚信”是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诚信也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必备品质

C. “诚”重在德性,存于本心;“信”重在实践,显于外化。两者既有差异,又相互贯通,共同属于德目范畴。

D. 儒家认为,取信于民是为政之根本,是一个国家政治生命的所在。失去人民的信任,一个国家可能会走向灭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既有“明引”,也有“暗引”,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也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B. 对“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的观点,全文是从“诚信在修身及治国方面的重要作用”两个维度来展开论述的。

C. 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借用孔孟等儒家名言,重点论述了“遵守诚信”的相关内容,这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D. 文章既有道理论据,又有事实论据。论证思路清晰,论证方法得当,这样就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使论证极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主张“言必信,行必果”,但又强调践行诚信是有条件的。此种认识不仅不矛盾,还体现出辩证法思想。

B. 治国者可以没有饭吃,可以去掉武器装备,唯独不能失信于民,因此诚信理应是建立一个国家的最重要因素。

C. 文中“好信而不好学,其蔽也贼”,是强调学习诚信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唯有了解诚信,才能更好地坚守诚信。

D. 文章围绕“诚信”论题展开全面论述其目的在于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与国际交往中如何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1. A 2. B 3. A 【解析】 1.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朱熹认为‘诚’就是真实无妄,是天道之本然”和 “‘诚’是‘信’的内在依据”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选项强拉因果。故选A。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从‘诚信在修身及治国方面的重要作用’两个维度来展开论述的”错误,还有“如何养成诚信之德”这方面的内容。故选B。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因果倒置,因该是“诚信是建立一个国家的最重要因素”因而“治国者可以没有饭吃,可以去掉武器装备,唯独不能失信于民”;C项,“强调学习诚信相关知识的重要性”错误,原文“一个只讲诚信而不好学习的人,因为不明是非就容易为人所利用,反过来还会害已害人”;D项,“如何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错误,原文“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国家信用,也应该建立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风可以吹走

一张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会飞的蝴蝶

 

查看答案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感慨“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情调有些低沉,你觉得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极悲观的?

 

查看答案

我们已经学习了《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焦仲卿在焦母面前唯唯诺诺,不敢抗争,最后只能“自挂东南枝”,那么,在焦仲卿身上到底有没有反抗精神?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本人昨天在篮球场遗失一副白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赵组长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不胜感激。

C. 前天本人不慎丢失《三国演义》一书于操场,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

D. 昨日本人遗失手机于学校三楼食堂,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1)到过青岛的人无不         于那美丽的碧海蓝天,乐而忘返。

(2)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         于这片绿色。

(3)我拿绿色来         我这简陋的房间。

(4)人往往追求物质的丰富,偏偏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和最美好的         ———灵魂。

A. 留恋    留连     装饰     妆饰

B. 留连    留恋     装饰     妆饰

C. 留恋    留连     妆饰     装饰

D. 留连    留恋     妆饰     装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