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7月16日,西安某高校手写录取通知书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7月16日,西安某高校手写录取通知书开写,10余位最大年龄为85岁的老教授用一周时间手写约4500份新生录取通知书。此外,学校在职教师代表、校友代表也参与进来。该校此做法已坚持12年。

   为进一步增强手书录取通知书的收藏价值,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毛笔手书”这一特性融合,新版通知书设计多选取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使得整个通知书呈现出古朴优雅的气质,在封泥印、剪纸剪影等的设计上显现出拥有悠悠历史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和该校独有的历史文化印记。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将发表在你们当地的晚报上,给广大市民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传承手写汉字 “今天,你还会写字吗?”这个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今天却成了问题。 随着手机、电脑的日渐普及,汉字书写脱离日常生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青少年汉字书写水平下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部2009年在全国七个省(市)进行的一项关于汉字书写水平的调查显示,接受问卷调查的3000多名教师中,有60%的人认为现在学生的书写水平下降或者是明显下降。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动笔的最好阶段,汉字书写一定要在这段时期打上扎实的基础。现在孩子们用电脑的机会更多,一些孩子家长不太重视汉字书写,有时孩子连写个作文都要打印出来。”北师大实验小学教学主任贾红斌对此很是无奈。 更加让人忧心的是,大学生用笔的机会更少。“我们寝室人手一台电脑,老师上课的讲义、资料都是通过公邮共享,大多数地方填表也都要交电子版,和朋友们的交流更是少不了电脑”,进入大学刚刚两个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新生单敏敏越来越意识到,大学里需要更多接触的是电脑而不是书写。 汉字书写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事则越来越多。光明网正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1.5%的人承认自己有提笔忘字的经历。“使用电脑、手机时间越长,提笔忘字越来越频繁,有时候明明很熟悉的字都可能一时想不起,非得掏出手机打个拼音不可。”中央财经大学07级保险学院的冯同学说。 汉字有感情,手写很温暖 “横平竖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从学字开始,我们就明白,汉字决不仅是一种信息符号和交流工具,它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对此大加赞叹:“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数十年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工作,每每板书,必引来学生一片赞叹。她说,“喜欢写字的人,随时随地都想写。写,是为了表达一种感情,与用电脑不是一种状态。” 七八年前,王宁开始了“书写汉字学”的研究,她是想通过自己的学术建设告诉大家,书写是有规则的,它凸显着一种自然美化,“一个字,怎么写叫好,怎么叫不好,以前从没研究过,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写字的普遍规律。” 古稀之年的王宁常用电脑和手机,但很多时候她还是喜欢用笔写,发短信也习惯手写输入。“文字的性质是什么?不是简单地传播信息,把语言书面化。文字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事项,而且是一个现代化的文化传播工具,一个人文符号。” “文化符号怎么能千篇一律呢?人文符号一定要由人来体现啊,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社会就没有了审美,也就变得贫乏而丧失了想像力。”王宁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电脑、手机后,不能把书写完全诉诸机器的根本原因。 书写态度最重要,提笔即是练字时 电脑时代,我们如何化解汉字“书写危机”,重温汉字之美?在今天,这个话题变得迫在眉睫。 “把汉字书写危机完全归罪于现代技术,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采访中,众多专家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王宁对此态度鲜明,她认为,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养才是化解书写危机的根本之道,社会不能光讲物质层面的东西,一些精神的、人文的意识必须重新提起。当然,当务之急还得从教育入手。 “识字教学境界、质量不高,只讲认,不讲写;写字教学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许多老师根本不知道怎样教,这是当前基础教育环节的突出问题。”而王宁正在以自己的积极行动,解决基础理论的创建问题,“小学识字教学中,应该给老师一个基本规则,让老师在要求学生正确笔顺的同时,告诉他们,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笔顺,通过规范教学,把汉字的自然美告诉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对汉字有感觉,让他们会写、爱写。”但她同时提醒人们注意一个误区,就是把书写汉字和书法混为一谈。“书写汉字绝不等同于书法,我们强调中小学生的书写教育,主要是对其自然审美的要求,首先要会写字,写得规范。”她不主张“字还不会写几个就去练书法”,“我们不要求每一个公民都懂书法,都成为书法家,但写字应当成为公民的一种文化素养。”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书写退化的趋势已经在逐渐改善。“90后就比80后强,应该承认,有很大的进步。”王宁直率地说。记者在查阅教育部相关文件时也发现,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今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规范汉字书写”,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另据了解,针对目前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有专家呼吁将书写规范列为小学必修课,广东、天津等城市目前已将书法课列为中小学必修课,专用教材编写以及专业教师培养工作将同步推进。在其他城市,多数学校也已经开始通过专业课程、兴趣小组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学习。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每周开设的写字课一直在坚持。为了让学生在学写生字的同时练好书法,学校专门请书法家将课本里的生字书写成字帖。除了常规的书写课程,学校每年要举行一次书法大赛,通过比赛,每个班选出五名小书法家,他们的作品会在全校展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写作重在理解材料,并找准写作立意的角度。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中主要是说某大学手写录取通知书和现代打印通知书的话题。根据理解材料,可以有如下参考立意:①收藏文化,珍视情怀;②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使浮躁的现代人变得安静和深远;③延续历史,传承文化;④现代与传统融合,创新和典雅贯通;⑤十二年的传承与坚守,体现出对文化的责任与情怀;⑥明明有更快的办法,为什么要用慢的?应该创造新文化,而不是让脱离时代的旧文化延续生命。 给市民写文章,语言要通俗易懂,不可古奥生涩;要有真切的感受,不可无病呻吟;要有具体的认知,不可泛泛而谈;要有深远的思考,不可肤浅来谈。要从本质、根源、趋向、办法等角度展开叙述描写或议论抒情,要联系地、发展地、一分为二而又有重点地辩证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市某辖区中学学籍管理(转学)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50个字。

中学学籍管理(转学)工作流程图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校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稿的节选,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

带着对暑假生活的美好记忆,我们又回到了宁静的校园。对亲爱的同学来说,今天是我们辉煌的成长历程中一个新起点;对尊敬的老师来说,今天是大家又一段美好事业的开始;对可亲的学校来说,它所引领的,将是我们中学灿烂的每一天!我代表学校对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长期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对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我们又一次开始新的征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日常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助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的要素。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            ,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            ,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

(        )。不可否认,该系列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            ,但为了追求这种好看却让内容失了真,在镜头前用戏剧化的手段来演绎历史,其根本目的是迎合后现代文化中的消费主义。反观《如果国宝会说话》,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这句话道出该片制作的关键在于            。第二季创作扩大了文物选取范围,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轨迹。另外,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使作品更加贴近学术前沿。而在制作层面,进一步采用新技术,呈现出精彩的动画演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末倒置    削足适履    美轮美奂    如琢如磨

B. 舍本逐末    削足适履    光彩夺目    精雕细琢

C. 本末倒置    生搬硬套    光彩夺目    如琢如磨

D. 舍本逐末    生搬硬套    美轮美奂    精雕细琢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存在争议

B. 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争议不断

C. 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有争议

D. 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争议不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B. 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C. 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D. 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 ”,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_________________”,以形象喻指内心的悲哀。

(3)《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妻、妾对自己的态度影射齐王,说齐王目前的处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小    至①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②添弱线③,吹葭④六琯⑤动浮灰⑥。

岸容徒腊⑦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⑧掌中杯。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第二天。②五纹:指五色彩线。③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④葭:初生的芦苇。⑤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⑥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⑦腊:腊月。⑧覆:倾,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拟人,天时人事每日催促,过了冬至天气回暖,春天又将到来。

B. 颔联以女工刺绣、浮灰飞动的细节表现了白日变长、阳气吹送的景象。

C. 颈联兼用拟人和想象,设想寒气退去之后堤柳舒枝、山梅开放的景象。

D. 本诗“事”“景”“感”三者烘托,感受敏锐,选材典型,表现细腻。

2.本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