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7月16日,西安某高校手写录取通知书开写,10余位最大年龄为85岁的老教授用一周时间手写约4500份新生录取通知书。此外,学校在职教师代表、校友代表也参与进来。该校此做法已坚持12年。
为进一步增强手书录取通知书的收藏价值,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毛笔手书”这一特性融合,新版通知书设计多选取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使得整个通知书呈现出古朴优雅的气质,在封泥印、剪纸剪影等的设计上显现出拥有悠悠历史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和该校独有的历史文化印记。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将发表在你们当地的晚报上,给广大市民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市某辖区中学学籍管理(转学)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50个字。
中学学籍管理(转学)工作流程图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校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稿的节选,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
带着对暑假生活的美好记忆,我们又回到了宁静的校园。对亲爱的同学来说,今天是我们辉煌的成长历程中一个新起点;对尊敬的老师来说,今天是大家又一段美好事业的开始;对可亲的学校来说,它所引领的,将是我们中学灿烂的每一天!我代表学校对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长期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对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我们又一次开始新的征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日常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助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的要素。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 ,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 ,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
( )。不可否认,该系列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 ,但为了追求这种好看却让内容失了真,在镜头前用戏剧化的手段来演绎历史,其根本目的是迎合后现代文化中的消费主义。反观《如果国宝会说话》,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这句话道出该片制作的关键在于 。第二季创作扩大了文物选取范围,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轨迹。另外,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使作品更加贴近学术前沿。而在制作层面,进一步采用新技术,呈现出精彩的动画演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末倒置 削足适履 美轮美奂 如琢如磨
B. 舍本逐末 削足适履 光彩夺目 精雕细琢
C. 本末倒置 生搬硬套 光彩夺目 如琢如磨
D. 舍本逐末 生搬硬套 美轮美奂 精雕细琢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存在争议
B. 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争议不断
C. 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有争议
D. 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争议不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B. 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C. 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D. 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 ”,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_________________”,以形象喻指内心的悲哀。
(3)《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妻、妾对自己的态度影射齐王,说齐王目前的处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小 至①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②添弱线③,吹葭④六琯⑤动浮灰⑥。
岸容徒腊⑦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⑧掌中杯。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第二天。②五纹:指五色彩线。③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④葭:初生的芦苇。⑤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⑥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⑦腊:腊月。⑧覆:倾,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拟人,天时人事每日催促,过了冬至天气回暖,春天又将到来。
B. 颔联以女工刺绣、浮灰飞动的细节表现了白日变长、阳气吹送的景象。
C. 颈联兼用拟人和想象,设想寒气退去之后堤柳舒枝、山梅开放的景象。
D. 本诗“事”“景”“感”三者烘托,感受敏锐,选材典型,表现细腻。
2.本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