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小 至①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小    至①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②添弱线③,吹葭④六琯⑤动浮灰⑥。

岸容徒腊⑦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⑧掌中杯。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第二天。②五纹:指五色彩线。③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④葭:初生的芦苇。⑤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⑥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⑦腊:腊月。⑧覆:倾,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拟人,天时人事每日催促,过了冬至天气回暖,春天又将到来。

B. 颔联以女工刺绣、浮灰飞动的细节表现了白日变长、阳气吹送的景象。

C. 颈联兼用拟人和想象,设想寒气退去之后堤柳舒枝、山梅开放的景象。

D. 本诗“事”“景”“感”三者烘托,感受敏锐,选材典型,表现细腻。

2.本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1. C 2. ①岁月匆匆、时不我待的紧迫;②白昼增长、暖气将至的欣喜;③热爱生活、细观自然的情趣(或:柳树待舒、山梅欲放的期待);④身处异乡、云物不殊的舒适 (或:异乡纵酒、聊慰思心的无奈)。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将内容理解与选项进行对比分析。选项C,“设想寒气退去之后堤柳舒枝、山梅开放的景象”错,颈联所写的是堤岸好像等待腊月赶快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的景象;并没有写堤柳舒枝、山梅开放。故答案选C。 2.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情感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种是给出分析的方向,让考生通过诗歌进行解读,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此题是自己分析,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行准确赏析诗歌的情感。《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奋,字玄威,安定临泾人也,魏车骑将军阴密侯遵之子也。奋性开朗,有筹略,少好武事。宣帝之伐辽东也,以白衣侍从左右,甚见接待。还为校尉,稍迁徐州剌史,封夏阳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过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咸宁二年,并州虏犯塞,奋击破之。五年,大举伐吴,为平南将军,出夏口。太康元年,克江安。以功累迁都督荆川诸军事,迁护军。加散骑常侍。奋家世将门,晚乃好学,有刀笔之用,所在有声绩,居边特有威惠。泰始末,武帝息政事而耽于色,大采择公卿女以充六宫,奋女选入为贵人。奋唯有一子,为南阳王友,早亡。及闻女为贵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儿,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奋既旧臣,兼有椒房之助,甚见宽待。迁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时杨骏以后父骄傲自得,奋谓骏曰:“卿恃女更益豪邪?历观前代,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观卿举措,适所以速祸。”骏曰:“卿女不在天家乎?”奋曰:“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损益!”时人皆为之惧,骏虽衔之,而不能害。后卒于官,赠车骑将军,谥曰壮。奋兄弟六人,兄广,弟烈,并知名。广字宣祖,位至散骑常侍、少府。广子喜,字林甫,亦以开济为称,住至凉州刺史、建武将军。烈字武玄,为将伐蜀。烈子世元,时年十八,为士卒先,攻杀钟会,名驰远近。烈为秦州刺史,及凉州叛,烈电于万斛堆,为虏所围,无援,遇害。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B. 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C. 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D. 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的服装,因此指平民,这里指尤官职、穿便服的士兵。

B. 稍迁,稍微提升官职:文中与官爵变动有关的词语另有封、累迁、迁、加、赠等。

C. 子,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D. 椒房,西汉皇后的寝宫,以椒和泥涂壁,使温暖、芳香,并象征多子,代称后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奋出身将门,兄弟闻名。他是曹魏时期车骑将军阴密侯胡遵的儿子,哥哥名胡广,官位做到散骑常侍、少府;弟弟名胡烈,任秦州刺史时被叛贼杀害。

B. 胡奋爱好武事,建功立业。他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宣帝训伐辽东时,他侍从左右,经常得到宣帝接待:在击破并州胡虏、大举伐吴等战斗中,功绩赫赫。

C. 胡奋见地独到,谋思深远。女儿被选入皇宫,他没有高兴反而忧伤;他受到宠爱优待却不以为福,并劝皇后的父亲杨骏不要骄傲自大,认为会招致灾祸。

D. 胡奋声名远播,得以善终。胡奋晚年喜好学习。有文笔犀利、用笔如刀的名声,所任过职的地方口碑很好,在边境上独有声威和美誉,后来在官任上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闻女为贵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儿,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

(2)奋曰:“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损益!”时人皆为之惧,骏虽衔之,而不能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记者近日从国务院扶贫办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最好成绩,5年减贫超过6800万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取得如此成绩,关键在于发挥了党领导下的制度优势。扶贫工作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责任书,建立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形成“五级书记抓脱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当前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更大。从目前进展看,总体上完成任务问题不大。现在,要由“打赢”向“打好”转变,从关注脱贫速度转向提升脱贫质量。国家层面将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脱贫攻坚新举措,拿出更多让贫困群众得实惠的实招硬招。

(摘编自侯雪静《我国5年减贫超6800万创减贫史上最好成绩》,“新华网”2018年2月18日)

材料二

8月1日记者获悉,《甘肃省脱贫攻坚就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计划》明确提出,我省实施扶贫台账基础建设等八大专项行动,进行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90万人,在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开发7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支撑和带动6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我省将实施扶贫台账基础建设专项行动。以建立完善“一库五名单”(建档立卡劳动力登记数据库,建档立卡劳动力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名单)为抓手,确保就业扶贫工作全覆盖,实施技能素质提升专项行动。

实施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提高专项行动。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用工联动机制,实施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鼓励定点帮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开发就业岗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

实施返乡创业扶持专项行动。鼓励各地发展创业示范基地、孵化基地、农民创业园区、“扶贫车间”等,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入园就业、创业。通过扶持担保、贴息贷款、给予补助、减免费用、给予税费优惠等途径,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创业。

(摘编自吕霞《我省实施脱贫攻坚就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甘肃经济日报》2018年8月1日)

材料三

输血变造血,产业扶贫挺在前。建立37个蔬菜大棚,对贫困户只收900元土地流转金,赢利为贫困户所有。规划和实施9项产业示范项目,包括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养殖场等,招收多名工人.带动贫困户增收。

扶贫先扶志,从根本上拔穷根。多次组织到学校慰问,为尹庄村小学建设教学楼:争取资金建设村广场,配备10套健身器材,成立舞蹈队。村里的路面加宽,安装148盏太阳能路灯,并栽种绿植。环境好了,路灯亮了,群众的心里也亮堂了。

自2015年9月全省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开展以来,省公安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历次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和省委组织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部署,按照“省直机关百千万工程助力脱贫攻坚计划”,坚持厅党委负总责、驻村帮扶工作队当先锋、厅直单位党组织和党员民警为后盾,层层压实责任、细化帮扶措施、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结对帮扶与公安业务工作相促进,积极助力脱贫攻坚,真正把帮扶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摘编自赵蕾、井春冉《用心用情驻村精准精细扶贫——省公安厅驻尹庄村帮扶工作队扶贫掠影》,《河南法制报》2018年8月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累计减贫6853万人,大幅消除绝对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创造了减贫以来最好成绩。

B.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发挥了党领导下的制度优势。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政负责同志各负其责,合力攻关,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C. 甘肃省制定脱贫攻坚就业扶贫三年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实施八大专项行动,压实责任,提供岗位,帮助6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D. 输血不如造血,产业扶贫使贫困户增收;扶贫应先扶志,扶志方为扶贫根本,是河南省公安厅驻尹庄村帮扶工作队取得的扶贫经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虽仍有难题,但从目前进展看,总体上完成任务问题不大。现在的要求是从关注脱贫的速度转向提升脱贫的质量。

B. 从材料一来看,今后三年,我国还有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要脱贫,有8万个左右贫困村要出列,有600多个贫困县要摘帽,脱贫的难度较大。

C. 甘肃省脱贫攻坚就业扶贫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要点是精细摸底、强化培训、劳务输转、开发岗位、扶持就业和创业。

D. 驻尹庄村帮扶工作队找门路、创机会,发放补助、增加就业,重视教育和文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帮扶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3.以上三则材料中,三家媒体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唱石头

张港

    科浅屯九十一岁的老德玛干了件吓死人的事,她竟然把西下屋大梁上的萨满鼓弄了下来。

萨满教是流传在东北的一种原始宗教,沟通人与神的人叫萨满。老德玛早年就是萨满。

    老德玛盘腿坐在炕上,嘴上哼哼着,拿块新毛巾擦鼓。儿子进家,吓得差点儿一个倒仰。

    听老人讲,萨满约莫自己不行了,要交代后事,就唱,就跳。九十一岁的老德玛,这不是明摆着么。

    听过老德玛唱的,看过老德玛跳的,全都老得起不来炕、出不了屋了。这回有了新鲜,屋里窗下,全是看热闹的。

    老德玛盘腿坐在炕上,精神极好,她抻来六面绣花的荞麦皮瓤的枕头,拿了剪子,噗一下破肚,荞麦皮粉尘满屋。老德玛闭了眼,在荞麦皮里摸。一屋子眼睛全让那双干枯的手牵扯着:金镏子?存折?清朝的玉扳指?

    老德玛闭着眼睛,在荞麦皮里摸索出一块鸡蛋大的灰石头。人们全凑上前,张大了嘴,倒吸着气。

    老德玛又摸出一块,鸽子蛋大,黑的;一块尖尖的,一块片片的,一块花花纹的。老德玛睁开眼睛,长长出一口气,长长吸一口气,让五块石头一个挨一个排上队。

    “去去去,上县上,找个管事的干部来,我有话说。”

    人们更惊了:雪兔过河,那可不是一跳就成的事。儿媳妇使个眼色,说:“中,中,中,这事就办。”   

    出了屋,儿子就拍大腿:“咋个办法?县上干部,能来听个老太太的?”

    儿媳妇说:“老太太——咱妈,那眼睛灯泡似的,通着电,不应行么?这么着,何教员,县高中那何教员,哔叽服上,别两管笔,又会说干部话,就让他顶顶。”

    说谎不是好孩子,况且是对九十一岁的老妈,但,没别的招了。

    何教员来了。老德玛在炕上摆开石头,从炕梢拖来萨满鼓,眯缝着眼睛凑近何教员:“你可是县上干部?”

    “是,是是。”

    “是干部,咋站他们身后?咋不讲话?”

    “对对对,老人家,早就应该,应该慰问,只是工作忙,太忙,瞎忙……”

    老德玛摆摆手,闭上眼睛,嘭嘭嘭,弹弹鼓面,这是提醒大家注意。

    咚一声重鼓,九十一岁的老德玛从炕头跳下,一个前倾,一个后仰,“啊……”一个长调,接着是:

    大雁飞过,你不知道,白云知道

    老虎走过,人不知道,神树知道

    老德玛,真的来了精神,跳出了桃花水,跳出了吹帽风。

    冰凌花开日

    花鼠出洞找食吃

    毕力格上山送粮食,送粮食

    一屋子全傻了,何教员最傻。

    儿子用肘子碰碰何教员:“毕力格,我姥爷,俺娘的爹。”

    老德玛一手敲鼓,一手捏起黑石头。

    好汉队长叫刘才智

    爹娘老家在关里

    老德玛边唱边捏起灰石头。

好汉多荣达斡尔汉子

    枪法功夫无人比

    老德玛亦唱亦舞亦转石头。

    人人都听明白了,那五块石头,有名有姓,是五个被日军包围的抗联战士。石头进退,射击

劈刺;石头翻倒,战士负伤;石头离开,有人牺牲。

    歌声震荡,孤雁索云,火狐叫春,花豹跳涧,乳鹿穿林。

    何教员喊:“谁有录音,快录!快录!”

    儿子、媳妇全不能录音。

    “不得了!不得了!我从资料知道,咱们这儿有五个抗联英雄牺牲,就是不知名姓,原来全在唱词里!”何教员气喘吁吁,摘下笔,掏出纸。

    老德玛不理何教员,唱大雁,唱八杈鹿,唱花鼠子,渐渐地唱词乱了,听不明白了。

    何教员贴近老德玛,喊:“老德玛姑姑,你停停,你说说五个人的姓名。”

    老德玛皮鼓一扔,突然一个后仰,倚靠墙上。一屋子慌乱,抹前胸捶后背。老德玛合着眼睛,手划拉着五块石头,竟靠墙打上了呼噜。

    何教员插了笔就跑,喊:“我找县里去!”

    大雪封了山,一封几天。

    科浅屯来了小汽车,车上有县长有宣传部有何教员。

    刚进屯子,就听大喇叭吹的喜丧调哇哇山响。何教员大叫:“坏莱!”

    一屯子人在忙活送老德玛归土地,三个儿子戴着孝。

    见过礼节,何教员问道:“老人家可留下话语?”

    “她说,真的干部来了,就把五块石头献了。”

    县长说:“光是石头有什么用,要的是名单。”

    “阿妈她说、她说这石头是从五个人身子下边拿回来的。俺姥爷眼睁睁看着五个人牺牲,让日本人烧成灰。他从五个人的身下,各取回一块石头。”

    “那五个烈士人名?”

    “打那儿后,她再也没唱出声来。也问过她,她要唱,唱不出来了。”

后来,市纪念馆就有了五块石头,标着“刘才智、多荣等五烈士”。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先写曾做萨满的九十一岁的老德玛竟把西下屋大梁上的萨满鼓弄了下来,儿子猜她可能要唱着、跳着交代后事。开头富于悬念,吸引读者。

B. 老德玛剪开枕头,里面没有值钱的东西,只有五块平平常常的石头;而她又要儿子把县里管事的干部找来。一次次设置悬念,充分吊起读者胃口。

C. 小说高潮部分写老德玛竭尽全力,转动石头唱出抗联五位烈士的精彩故事,以小见大,生动地表现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军队的深情。

D. 老德玛唱石头时现场未能录音,后来虽何教员几经努力但县里官员不作为,最终没能把唱词里的五位烈士的名字全都记录下来,是个永远的遗憾。

2.小说中的老德玛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小说以“唱石头”为题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儒家关于国家的制度文明设计中,由《诗经》而衍生出的风雅精神是奠基性的,它构成了中国美学乃至中华民族精神中一个最受推崇的侧面。按照现代学科分类,诗被纳入文学,其价值仅被定性为审美愉悦;与此密切相关的风雅,则仅指文人士大夫所追慕的生活格调和情趣。这种定位,不仅使“文学”“诗学”之于传统中国的意义被狭隘化,而且使风雅之于中国传统制度文明建构的意义也变得逼仄了。那么,关于风雅,我们如何理解它的价值,并认识它的现代意义呢?

首先,奠基于诗教的风雅之教是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孔子之所以将诗教排在“三教”首位,原因无非在于诗总是传达关于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情愫,能够使人在受教育之初,就因感悟世界美好而兴发良善心志,进而使人性变得积极、健康、乐观。这种心志,是风雅赖以形成的心理基础,否则就极可能成为缺乏内在根据的假风雅或附庸风雅。

其次,孔子以“温柔敦厚”为风雅定调,并不意味着为人处世柔顺软弱,而恰恰是要由此彰显超越世俗价值的雄强和果敢。在儒家看来,以泰然心态面对方为真勇者和大丈夫。如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围困鲁国曲阜,面对行将降临的屠城灾难,“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这种对文明价值的无畏坚守,显然是一种大风雅和大勇敢。同时,儒家的温柔敦厚,也不是不讲原则,而是外圆内方,怨刺而不失善意,坚持原则而不伤大雅。

第三,在中华文明史上,风雅不仅关乎士人个体的精神养成,更关乎家国天下的风尚再造。在个体层面,风雅表现为士人文质一体、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即孔子所讲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家族层面,它表现为对人文教养和知识文化学习的重视,古人所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无一不是将良好家风的养成作为家族延续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在国家层面,周公制礼作乐是中国数千年风雅传统的开端,此后的中国史,就是对这一传统的不断追忆、回溯、复归和发扬。

需要指出的是,风雅在传统中国,虽然具有多元价值面向,但它归根结底奠基于中国人对美和艺术的崇尚。在一个以礼乐风雅为标识的国度,美和艺术因为对中国文明乃至国家建构的深度参与而显现出崇高性和神圣性。我们今天提倡的“美丽中国”建设,不仅应指自然界山川秀美,同时也应将人文礼乐风雅纳入其中。这种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在世界文明史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良传统。

(摘编自刘成纪《走向风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诗经》衍生出的风雅精神是中国美学乃至中华民族精神最受推崇的侧面之一。

B. 表现为君子之风的风雅赖以形成的心理基础是因感悟世界美好而兴发的良善心志。

C. 孔子讲的“温柔敦厚”内含超越世俗价值的雄强果敢,外显为不失善意和不伤大雅。

D. 孔子关于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的说法倡导的是士人文质一体、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介绍“风雅”的价值及现代人们对其狭隘化的定位,从而引出了问题。

B. 文章分析了风雅对于人文教化、人性修养、家国天下等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C. 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论证等,分析由表及里、由小到大。

D. 文章末尾指出了风雅的来源,提出了风雅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诗学对于传统中国,风雅对于中国传统的制度文明建构,均具有普遍意义。

B. 孔子将诗教排在了“三教”的首位,所以我们说风雅之教是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

C. 风雅对士人个体的修养、家族的延续、国家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D. 人文礼乐风雅是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是崇高而神圣的优良传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

③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药铺对联

④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⑤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

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高晓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两到三则,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