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
③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药铺对联
④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⑤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
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高晓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两到三则,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800字。
仿照下面画线的语句,利用所给的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材料:眼力足 笔力足 脑力足
深入浅出 深谋远虑 高瞻远瞩
武装头脑 宣传政策 体察民情
聚民心 抓本质 长见识 出成果 下功夫 筑同心
党的宣传干部,要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脚力足,行稳致远、深入基层,经风雨、见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一封学生自荐信中的部分正文,其中有几处表达不恰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诚挚地感谢您拨冗拜读我的自荐信!我是XX学院的一名后生,即将迈出校门。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专业知识,曾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颇有建树。我积极投身学生会和广播站等学生组织,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兼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我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单位,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为贵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敬请斟酌,恳请垂怜,回函是盼!
自荐人:XXX
X年X月X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 式的浅阅读远远不够。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对此,作家们往往采取 的阅读方式,以接近深读状态。比如,王安忆每天浏览十万字不在话下,笑谈自己“泡在文字里才能喂饱”;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心态细读作品妙处,好的作品一下午品读四五页心里就“美得不行”。“我们或许 ,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洞若观火的读者。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法国作家梭罗在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说过,“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说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利,那么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对此,学者们 地谈到,海量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往往推送或抓取的仅是跟个体兴趣相关的“窄化”资讯。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使读者能超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心他人。恰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宣称,通过阅读小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避重就轻 截然不同 博学多才 不约而同
B. 浮光掠影 大同小异 天赋异禀 饶有兴味
C. 避重就轻 大同小异 博学多才 饶有兴味
D. 浮光掠影 截然不同 天赋异禀 不约而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B. 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C. 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
D. 是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心他人。
B.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心他人。
C.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心他
人。
D.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超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心他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采用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曲的特点。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两句意境壮阔,通过夸张、想象手法,点明送别之地和杜少府将去之地。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武昌阻风①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注)①阻风:被风阻滞。
晓过鸳湖①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注)①鸳湖: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城南,离查慎行的家乡只几十里地。秀州城:即今浙江嘉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首句都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但春风在诗人眼中的情义却不相同,一者挽留诗人,一者催人启程。
B. 古人多以水喻思,如“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方诗即景取喻,显得更加自然贴切,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C. 查诗中的“绿”字表现力极强,用以比喻碧绿的湖水,和“涨”字结合在一起,富有动感,引发想象。
D. “与君尽日闲临水”中的“君”,既可以理解为同船的友人,也可以理解为船,无论是谁,在此都无关紧要,诗人整日临水,心绪别有寄托。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此外,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