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 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

③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药铺对联

④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⑤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

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高晓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两到三则,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800字。

 

责任与梦想 曾几何时,一个幼稚而大胆的新进青年的形象已深深地扎进了中国人的心里。他就是觉慧,敢于反抗的他,有着新思想,反对旧礼教。 但在我眼里,他有的只是勇敢与年轻。有时他“不识时机”的幼稚行为,却让他的“家”更加混乱。 虽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理想,是生命的绿洲。”但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觉新不懂得循序渐进,积沙成塔,从小家开始改变。想一下就改变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思想,可能吗? 在军阀压迫的时期,他不知能屈能伸;在家里出了乱子后,他依然把同学带回家讨论怎样反抗封建势力;在大哥觉新一再规劝他,提示他时,他却反过来怒斥觉新没有坚守自己的理想,屈服于封建旧观念;在他们的报社被查封后,他不顾觉新的处境,将报社搬入他大哥管辖的商场,当纸包不住火,他的报社最终被军阀发现后;他却斥责一直帮助他隐瞒家人,暗中帮助他的大哥,怀疑是大哥告密。 他在为自己所谓的理想而奋斗时,没有顾虑到他的行为会给自己的“小家”惹上多大麻烦,他有的只是理想,却没有看到责任,一个人对家的责任,他责备大哥,却不曾考虑他的感受。 觉新一个人扛起一个大家,有的不仅仅是责任感,还要有勇气,有勇气去舍弃自己的理想,抛弃美好的前程。觉新虽然是被逼的,但他却没有逃避现实,勇敢地接下了一个将要四分五裂的家。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 我依然认为觉新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歌德曾说过:“尚未实现的崇高目标,要比伸手可得的渺小的珍贵得多。”他暗中帮助觉慧,他想一点一点的改变这个社会,慢慢地让人们接受新思想,渐渐地让旧封建观念沉入人们的心底,他虽然这样做不会很快的看见成效,但这比觉慧的想法甚至做法要妙的多。 虽然他的沉闷少语的个性造成了无人理解他,体谅他的结局,他在很多人眼里是软弱的,是屈服于封建的,是惟命是从的,但他在我眼里却是一个坚强勇敢的男子汉。因为他挑起了最折磨人的担子。尽管这份责任有时使他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也许梦与责任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但无论选择谁,都必须要有勇气。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名人名言,从名人名言中找到写作的角度。①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从李贺的诗句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少年的壮志。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从范仲淹的名句中,然我们看到了世人的责任。③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药铺对联。从以上的对联中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愿望和追求。④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从顾炎武的名句中我们读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⑤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从鲁迅的名句中,我们看到了其责任和担当的精神。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高晓松。从高晓松的话中,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现实和理想。对以上名人名言解读后,考生不难发现材料中谈论的是责任和理解的话题。所以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责任担当与梦想同在、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现实和理解的追求永远在远方。以上都可以是写作立意的角度,考生在写作中要扣住材料的中心,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作文。在写作内容上要注意关注时事和现实生活,这样作文才能符合考场作文接地气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画线的语句,利用所给的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材料:眼力足       笔力足       脑力足

      深入浅出     深谋远虑     高瞻远瞩

      武装头脑     宣传政策     体察民情

      聚民心       抓本质       长见识     出成果     下功夫     筑同心

党的宣传干部,要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脚力足,行稳致远、深入基层,经风雨、见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封学生自荐信中的部分正文,其中有几处表达不恰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诚挚地感谢您拨冗拜读我的自荐信!我是XX学院的一名后生,即将迈出校门。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专业知识,曾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颇有建树。我积极投身学生会和广播站等学生组织,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兼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我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单位,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为贵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敬请斟酌,恳请垂怜,回函是盼!

自荐人:XXX

X年X月X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        式的浅阅读远远不够。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对此,作家们往往采取        的阅读方式,以接近深读状态。比如,王安忆每天浏览十万字不在话下,笑谈自己“泡在文字里才能喂饱”;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心态细读作品妙处,好的作品一下午品读四五页心里就“美得不行”。“我们或许        ,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洞若观火的读者。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法国作家梭罗在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说过,“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说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利,那么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对此,学者们        地谈到,海量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往往推送或抓取的仅是跟个体兴趣相关的“窄化”资讯。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使读者能超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心他人。恰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宣称,通过阅读小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避重就轻    截然不同    博学多才    不约而同

B. 浮光掠影    大同小异    天赋异禀    饶有兴味

C. 避重就轻    大同小异    博学多才    饶有兴味

D. 浮光掠影    截然不同    天赋异禀    不约而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B. 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C. 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

D. 是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心他人。

B.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心他人。

C.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心他

人。

D.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超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心他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采用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曲的特点。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两句意境壮阔,通过夸张、想象手法,点明送别之地和杜少府将去之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注)①阻风:被风阻滞。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注)①鸳湖: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城南,离查慎行的家乡只几十里地。秀州城:即今浙江嘉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首句都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但春风在诗人眼中的情义却不相同,一者挽留诗人,一者催人启程。

B. 古人多以水喻思,如“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方诗即景取喻,显得更加自然贴切,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C. 查诗中的“绿”字表现力极强,用以比喻碧绿的湖水,和“涨”字结合在一起,富有动感,引发想象。

D. “与君尽日闲临水”中的“君”,既可以理解为同船的友人,也可以理解为船,无论是谁,在此都无关紧要,诗人整日临水,心绪别有寄托。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此外,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尾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