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作文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诗人曾说过:“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向往远方,远方是那样深广和缥缈,而我年轻的生命却是那样的浅薄和短暂。然而,我多么幸运,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翅膀载着我飞向远方,觅得了无限风光。 电影啊,那闪动的光影,是我隐形的翅膀。 电影带我飞向远方。我跟随吕克·贝松,飞向《碧海蓝天》,融化在爱琴海那深蓝幽静的海底世界;我会跟随鲁尔曼,飞向《澳大利亚》,驰骋在澳大利亚的广阔辽远的山谷荒原;我跟随黑泽明,飞向《罗生门》,飞向日本那古老沉郁的平安京;看《红白蓝》,飞向浪漫的法兰西;看《巴别塔》,飞向奔放的墨西哥…… 戏曲啊,那粉末的身影,也是我隐形的翅膀。 戏曲带我飞向远方。伫立在姹紫嫣红的牡丹亭,听丽娘婉转清唱,诉说柔肠万千,听那黄莺啼红了杜鹃,啼遍了荼架,啼遍了断壁颓垣。遥望黄花满地的十里长亭,看莺莺泪别张生,看北雁南飞,看秋染霜林醉。听长生殿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我在心碎里看到历史深处人性遭受的无情碾压。听秦淮河畔“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兴亡慨叹,我在冷峻中深深体会着无数鲜活生命堆积成的时光幻灭…… 千回百转,粉墨是梦。在戏曲世界里,我仿佛插上了隐形的翅膀,让我得以穿越古今,飞向历史的远方,让我在历史长河中自由的“飞翔”。粉墨春秋里,我感受人性的柔软和世事的无奈,感悟历史的沉浮和生命的脆弱。于是,我在飞翔中学会了用心灵感悟,学会了用思想审视。飞翔中,我依稀望见远方。 这影像,这戏曲,是我的翅膀,带我飞向远方。当灯光亮起,当大幕落下,一切也不会回到嘈杂逼仄的现实。因为他们隐于我内心深处,在我心中时时上演,永不散场。我这一双翅膀也不在我的身外,而是融入我的血液,滋养着一颗向往自由的心。 我向往自由,所以我愿意游遍世界,纵览寰球奇观,拓视野,展我胸怀。我向往自由,所以我愿意跟古人之悲欢,抒今人之情怀……这心灵的呼唤凝结成一双隐形的翅膀,跨越地域的阻挡,消除时间的隔阂,载我向精神的远方飞去。一颗不安的心,成为我远行的动力,让这自由之翼在我不断追寻新的景色,直至抵达心灵彼岸的远方。 身未动,心已远。因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本次作文的题目是“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首先要理解题目中关键词“翅膀”的含义。“翅膀”的本义是指“鸟类和昆虫飞行的器官。”拥有翅膀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再结合题前材料,也就是歌词|“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所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显然是一种比喻,审题时要弄清楚这个喻体的本体,才能找到立意的核心。从材料中“给我飞,给我希望”“带我飞,飞向远方”,可分析出“隐形的翅膀”指的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帮助的事物,它可以是亲人的关爱,可以是朋友的帮助,可以是书本的知识,可以是某种可以促进自己进步的爱好,也可以是自己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的勇气和努力等等。因此本题可写的角度非常多,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积累及人生体验从上述角度中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一个角度来写,写作中注意使用第一人称。立意角度参考:①表现亲情或友情:亲人或朋友的爱和关怀是一双隐形的翅膀,通过叙写亲人或朋友对自己的关心,表达对亲人朋友之间的真情和“我”的感恩之情;②表现知识的力量:知识是一双隐形的翅膀,通过写故事或论述,表现知识的力量;③表现良好的兴趣爱好帮助人成长的主题:某种爱好(如音乐、绘画、舞蹈等)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帮助“我”健康快乐成长。④表现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执着的精神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助“我”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永不言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一分钟自我介绍,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地方表达不够得体。请加以修改。

①我叫李明,18岁,是来自xx中学的高三学生。②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③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户外运动,每个周末都要和朋友们到郊外爬山。④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不惧挫折,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精神。⑤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⑥某某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⑦我的家乡在青岛,那里依山傍海,是风光秀丽的大都市,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⑧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机会,我将倍加珍惜。谢谢!

(1)应该删除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只填句子的序号)

(2)需要修改的地方: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茶不仅是“喝”的。随着技术不断成热,茶的“吃”法日益多样化。从“喝”到“吃”的转变,既满足了味蕾,也丰富了茶的食饮文化。

有古为今用、______的传统吃法。刚采下的鲜嫩茶青,经过蒸汽杀青,使用特质碾茶炉烘烤制成干茶,再通过精制工艺及专用碾磨设备,形成了一种独特细膩的粉末——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愈发魅力彰显。作为甜点的绝佳伴侣,清淡微苦的茶香中和了甜腻,让人_______。点茶时,将抹茶粉与水调和,用茶粉搅拌均匀,蘸润笔尖,便仿佛拥有了“________”的魔力。如今,在许多世界美食中都可觅得抹茶的踪迹。

(   )。铸铁壶,外观厚重朴拙,轻叩仿佛可以听闻咕嘟咕嘟的煮茶声,能更好地烘托热洱、陈年铁观音等发酵茶的风味;银壶,手工雕刻的繁复花盘桓壶身,用它撤茶,洁而不染异味,茶香更和顺韵长。

茶的器具有各种材质,然而其中所盛放的茶之精髓却______。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的医书上就有茶叶可以杀菌、止痢的记载。科学研究表明,这主要源于茶叶中的精华物质茶多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历久弥新        欲罢不能      点石成金     恒久不变

B. 革故鼎新        情不自已      点石成金     亘古不变

C. 历久弥新        情不自已      画龙点睛     亘古不变

D. 革故鼎新        欲罢不能      画龙点睛     恒久不变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现代饮食环境中,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魅力愈发彰显。

B. 脱胎、得益于先进的古老的碾茶、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愈发魅力彰显。

C. 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愈发魅力彰显。

D. 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愈发魅力彰显。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人来品鉴

B. 不同材质的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品鉴

C. 不同类型的品鉴,应针对不同材质的茶器

D. 材质不同的茶器,品鉴的类型也不同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什么事物都有个限度,以此来暗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

(2)写出《离骚》中叙述诗人崇尚美德而自律,却还是因为早上直言进谏晚上就被贬斥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以苇草作比,“纵一苇之所如”一句写作者任从小船前行,“____________”一句写作者越过辽阔江面。

(4)《离骚》中屈原说自己忍受着委屈压抑着意志,忍受着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赤壁赋》中采用夸张、对偶、拟人手法写出箫声使蛟龙起舞,寡妇哭泣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描写曹军连克荆州、江陵后顺流而下时军容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暮雨中送别诗。首联交代了送别的地点,紧紧扣住了诗题中的“雨”“暮”二字。

B. 首联对仗,“暮钟”对“微雨”,视听结合,从时空的角度渲染离别时细雨笼罩的凄清沉重。

C. 颈联“深”“远”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氛围,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界迷蒙,极为邈远。

D. 尾联中将沾襟的离别之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罐,用之。父羽奏补秘书省校书郎、监广积仓,知开封府仓曹参军。持法精审,明吏事。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罐年少辄诛索侵扰罐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罐门人魏纲上诋天书,流海岛,罐亦坐是停官。复监邓州税、鄂州茶,以大理寺丞知衡山县,就转运使。刘铱时计口以税,虽舟居皆不免,至是而雷、化、钦、廉、高州犹未除,罐为除之。减柳州无名役四百人。寻以罪降知洪州。自主客郎中太常少卿,知广州。史沆性险诐,尝为罐所劾免。会广州封送贡余椰子煎等饷京师,辄邀留之,飞奏指以为珍货,诏遣内侍发验无有,沆坐不实废,罐亦降知鄂州。未逾年,复为陕西转运使,徙河北。以给事中知开封府,政事严明,吏民惮之。侬智高寇广东、西,独广州城坚守不能下。于是论筑城功,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复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给禁卒五千,听以便宜从事。属狄青已破贼,召还,纠察在京刑狱。议者请开六塔河,塞商胡北流,宰相主其说,命罐按视,还奏以为不可塞。下溪州蛮彭士羲叛,将发兵讨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荆南。罐以为“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因条上三策,以招徕为上,守御为下,功取为失。不报。后卒如罐议。徙澶州、滑州。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卒。

(《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有删节)

(注)①险诐(bì):邪恶不正,阴险诡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罐年少辄诛索/侵扰罐/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B. 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罐年少/辄诛索侵扰罐/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C. 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罐年少辄诛索/侵扰罐/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D. 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罐年少/辄诛索侵扰/罐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上元”,即元宵节,有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故又称灯节。现已成为中国、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传统的重要年俗节日之一。

C. “奏”“疏”,和“章”“议”“表”“说”一样,均属古代常用文体,是臣下向君王、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看法的文书。

D. “补”“除”“迁”是古代官职授任或变动的术语。文中的“补”“除”与“授””拜”一样都是任职授官,“迁”与“徙”一样都是调动职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罐任职,蒙父推举。由于他的父亲魏羽奏请朝廷,他得以补任为秘书省校书郎,监管广积仓,开封府仓曹参军等职。

B. 魏罐持法,精审守正。他私下向天子揭发肆意妄为的宦官,后来他的门客魏纲上疏诋毁天书,他因此事受到牵连,被停职处分。

C. 魏罐在任,为民着想。当时雷州、化州、钦州、廉州、高州沿用刘铱当时按人口收税的办法,即使船民也难以幸免,魏罐替他们废除了这一苛税。

D. 魏罐为政,敢于建言。在京刑狱担任纠察时,曾经对开凿六塔河以及镇压彭士羲叛乱的两个朝议提出反对意见,朝廷都马上予以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

(2)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