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选自《必由之路·兴国之魂》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准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甲、乙两图,请写一段话简要说明消费者在不同消费链路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
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北京大学招生办:
我是华清学校高三(六)班学生王梓。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现惠赠文章一篇,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华清中学 王梓
2019年1月20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凭阑观潮起,逐浪扬风帆。
黄海之滨,浮山湾畔。( );海纳百川,见证着开放包容的广阔襟怀。
应约而至, 。一架架飞机降落在青岛机场,上合组织领导人齐聚岛城,共商合作发展大计。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是“和合”思想的时代思辨,是中国理念同“上海精神”的 ;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会场内的亭台楼阁元素、地方特色的节目表演……一个个细节更凸显出中华文化底蕴。而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9日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 ,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背景墙上的巨幅工笔画《花开盛世》 ,恰若辉煌锦绣,尽显雍容华贵;宴会厅内,灯火通明,各方嘉宾静静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讲话。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东方大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B.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仪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C.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了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心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D.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心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2.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乐奏万方,响彻在寥廓丰饶的齐鲁大地
B. 心存一处,演绎着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C. 风送千帆,奔涌着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
D. 文承一脉,彰显着融通相生的文明之邦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风云变幻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赏心悦目
B. 风云际会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赏心悦目
C. 风云变幻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叹为观止
D. 风云际会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叹为观止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解释自己判断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③《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运用起“兴”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B. 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第三联,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点明了浓浓的乡思。
C. “迷津欲有问”,化用典故,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
D. “平海夕漫漫”写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2.请结合诗句分析首联中“寒”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