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某班级拟了一个班级学习分享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

某班级拟了一个班级学习分享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班级学习分享活动,由小组分享和班级分享两部分构成。其中,小组分享包括主题、书目、作业三部分;班级分享有海报展示、笔记漂流、投票评比三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能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简洁、通顺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中心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语言描述,最后是主题试题的要求,例如本题中心主题是:学习分享活动,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此题重点注意图中“小组”和“班级”的任务,然后回到活动的目的“提高学习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校团委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

通知

全体老师、同学们:

我校将从1月16日开始进行“唐之韵”诗歌朗诵大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老师、同学们找一找大赛开幕式和闭幕式的背景音乐,希望大家不吝赐教。请于明天下年2:00-5: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

                                                               校团委

2019年1月10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         ,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           ,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           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           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C.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D. 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C.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B.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 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采用蒙太奇手法再现了北宋军队在瓜洲一带击溃金兵和强渡渭水,激战大散关两个场景。

③《登岳阳楼》中,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南归阻雪

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注)①宛许:泛指今南阳许昌一带。②京豫:指东都洛阳。③十上:指作者十次上京赶考。④裴回:一作“徘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少年”句诗人为自己少年时只知舞文弄墨、专注于诗词歌赋而心有悔意。

B. “旷野”“孤烟”“归雁”等意象既勾勒出苍茫的环境,又暗指诗人的心境。

C. “饥鹰捉寒兔”,貌似写鹰在积雪天的饥饿难耐,实则还隐喻作者自身景况。

D. “滞宛许”“望京豫”点明诗人滞留的地点及遥望之所,照应了标题的“南归”。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传

丁母忧。熙宁二年,还朝。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①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节)

(注)①二宫:后宫的太皇太后及太后。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B.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C.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D.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 “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号。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为“号”。

C. 古制规定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D.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熙宁”是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上书说,元宵节在皇宫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明晓其真正目的,应该撤回诏令。

B. 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C. 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D. 苏轼写诗关注百姓疾苦,被断章取义诬陷而入狱,后被贬黄州,自号“东坡居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