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代有许多圣贤大家,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展现了中国先民的杰出智慧和灿烂文化。今天我们不可能对他们都有深刻的体悟,但在他们当中总有一位圣贤大家的言论让你颇受启发、受用一生。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圣贤大家,谈谈他的言论对你的启迪和影响。
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苏轼。
要求选好人物和他的经典言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一份有关背诵材料时,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数据资料。试根据这个数据完成后面两题。
时间分配 | 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 | 5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 | ||
立刻 | 4小时后 | 立刻 | 4小时后 | |
全部时间诵读 | 35 | 15 | 35 | 16 |
1/5用于尝试回忆 | 50 | 26 | 37 | 19 |
2/5用于尝试回忆 | 54 | 28 | 41 | 25 |
3/5用于尝试回忆 | 57 | 37 | 42 | 26 |
4/5用于尝试回忆 | 74 | 48 | 42 | 26 |
(1)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字数不超过20个字)。
(2)按照“不能……,而应该……”的句式,写出这份实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字数不超过40个字)。
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5)将 改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 ,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教这些知识了。更有甚者,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 。上海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报某个毫无资质的学前班,挤破了头不说,排队报名的黄牛号都涨到5000元,这事情也一度闹得 。
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和儿童的想象力,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家长不可能不懂。既然如此,为何家长们依然 呢?原因就在于,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到时候就能轻松对付课内学习,也就可以比其他同学抢先一步。更重要的是,许多民办小学在招生时,也会明里暗里考察小孩掌握的知识,而那些提前学的孩子更有被录取的优势。
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幼儿园“小学化”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这样也才能避免专项治理工作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死循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靡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沸扬扬 蜂拥而至
B. 蔚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反盈天 趋之若鹜
C. 靡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沸扬扬 趋之若鹜
D. 蔚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反盈天 蜂拥而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
B. 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儿童的想象力
C. 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儿童的想象力
D. 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
B. 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被逐渐减轻
C. 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被减轻
D. 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逐渐得以减轻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形象而准确地论证了赂秦的严重危害。
(2)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得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精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主旨,表现自己追求自由,傲岸不屈的人格个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渔 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 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C. 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乘舟离岸。
D. 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的风格很相似。
2.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的心境有着显著差异的一项是
A.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B.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孟浩然《万山潭作》)
C.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D. 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陆游《渔浦》)
3.“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
4.“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