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一份有关背诵材料时,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数据资料。试根据这个数据完成后面...

下面是一份有关背诵材料时,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数据资料。试根据这个数据完成后面两题。

时间分配

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

5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

立刻

4小时后

立刻

4小时后

全部时间诵读

35

15

35

16

1/5用于尝试回忆

50

26

37

19

2/5用于尝试回忆

54

28

41

25

3/5用于尝试回忆

57

37

42

26

4/5用于尝试回忆

74

48

42

26

 

(1)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字数不超过20个字)。

(2)按照“不能……,而应该……”的句式,写出这份实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字数不超过40个字)。

 

(1)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 (2) 背诵材料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以提高背诵效果。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图文转换题。第一问是要求将表中数据进行纵向的比较,从而得出答案。从表中来看,三组数据都是逐渐增大,其最左边一栏,是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来越多,右边两栏是记忆效果,从纵向数据来看,越来越大,这也就表明记忆的效果越来越好。因此就可以得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第二问,应着眼于表外,但要立足于表格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5)将       改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  ,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教这些知识了。更有甚者,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  。上海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报某个毫无资质的学前班,挤破了头不说,排队报名的黄牛号都涨到5000元,这事情也一度闹得  

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和儿童的想象力,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家长不可能不懂。既然如此,为何家长们依然   呢?原因就在于,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到时候就能轻松对付课内学习,也就可以比其他同学抢先一步。更重要的是,许多民办小学在招生时,也会明里暗里考察小孩掌握的知识,而那些提前学的孩子更有被录取的优势。

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幼儿园“小学化”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这样也才能避免专项治理工作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死循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靡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沸扬扬   蜂拥而至

B. 蔚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反盈天   趋之若鹜

C. 靡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沸扬扬   趋之若鹜

D. 蔚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反盈天   蜂拥而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

B. 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儿童的想象力

C. 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儿童的想象力

D. 这样做的弊端很显然,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

B. 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被逐渐减轻

C. 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被减轻

D. 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逐渐得以减轻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形象而准确地论证了赂秦的严重危害。

(2)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得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精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主旨,表现自己追求自由,傲岸不屈的人格个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 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C. 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乘舟离岸。

D. 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的风格很相似。

2.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的心境有着显著差异的一项是

A.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B.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孟浩然《万山潭作》)

C.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D. 渔翁持鱼扣舷卖,炯炯绿瞳双脸丹。(陆游《渔浦》)

3.“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

4.“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羽之死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木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

B. 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C. 骑皆曰       伏:心服

D. 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人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B. “麾下”,在文中指“部下”,它也用来表示对将帅的尊称。类似的尊称还有:对帝王尊称“陛下”,对皇太子、亲王尊称 “殿下”,对使节尊称“节下”。

C. “江东”,为古代地域名,指长江以东地区。因古人以东为右,故又称“江东”为“江右”。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

D. 司马迁的《史记》开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其中“本纪”所记录的大都是皇帝,项羽并没有成为皇帝,司马迁把他归入“本纪”表现了对项羽的尊重。

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垓下之围”重点写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两个连续性的事件,表现出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侧面。

B. “东城溃围之战”从不同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项羽也想以此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C. 项羽乌江拒渡表现了他的知耻重义,赐马给亭长又可见他的心地仁善,最后的赠头再次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D. 文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多次运用对比手法,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性格。

4.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