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咬文嚼字》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

阅读《咬文嚼字》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1.下列对本段文字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的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的区别。

B. 字的直指的意义比联想的意义更有用。

C. 字的联想的意义比直指的意义更有用。

D. 字的难处在联想的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2.根据选文内容,下列“烟”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日照香炉生紫烟

B. 烟花三月下扬州

C. 依依墟里烟

D. 烟笼寒水月笼沙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科学的文字还是文学的文字,都必须做到让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完美结合起来。

B. 直指的意义固定、明显、确实,它更适宜于科学的文字,因为它可以使科学的文字更精确。

C. 联想的意义难用,但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它,因为它可以使诗文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D.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所以妙,就在于它巧妙地使用了文字联想的意义。

 

1. D 2. C 3. A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______,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2)木欣欣以向荣,______。(《归去来兮辞》)

(3)____,彩彻区明。(《滕王阁序》)

(4)穷且益坚,______。(《滕王阁序》)

(5)____,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逍遥游》)

(7)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8)____,死当结草。(《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舒頔(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1.从全词看,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空惆怅”和“无人解”?

2.除用典和即事抒怀外,本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③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徐。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释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饶?”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嵁(kān)岩:峭壁。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③度:勘测规划。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清貌。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必山石,沟涧壑           辇:用车载

B. 有石焉,翳于草             奥:深

C. 使命芟其芜,其涂           行:行走

D. 延野绿,远混天碧           迩:近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疲极人力,可以有为也        作栋宇,以为观游

B. 有泉焉,伏土涂              咸会谯门之内

C. 韦公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蛇虺之所蟠,狸鼠所游

D. 已乃延客入观,继宴娱        公之居高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先述于“郊邑”造胜景的不易,讥刺前任使君劳民伤财,穷奢极欲,为后面的描述与议论定下了基调。先放后收,构成悬念。

B. 中间两段,一写新堂修筑前的荒芜颓败,一写新堂筑成后的美妙天然,先自然后人文,先荒芜后治理,对比中突出了新堂之美与修筑新堂之功。

C. “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的“大”是指文中所说的“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饶”等仁政举措。

D. 作者并未止于单纯的描写厅堂之新与山水之美,而是在记堂写景之中抒写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是“文以明道”的典范作品。

4.把文段里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

③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谏

B. 三径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

C. 引壶觞以自酌,庭柯以怡颜      眄:随便看

D. 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策:拄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悟已往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熹微

B. 瞻衡宇,载欣载奔           设九宾礼于廷

C. 策扶老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D.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独悲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常关

3.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作了精辟的总结。

B. 小舟遥遥,衣袂飘飘,写尽归田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在官心境形成鲜明对比,一“问”一“恨”,显归意之坚,归心之切。

C. “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犹言做官本来无心,“流憩”“遐观”“盘桓”,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

D.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得到皇帝的器重赏识,而是回归田园,乐天知命享余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三位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