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省气象台发布的寒潮蓝色预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

下面是某省气象台发布的寒潮蓝色预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省气象台24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受强冷空气不断影响,估计今天夜间至26日,我省将出现大风和很冷天气。气温将明显下降,过程降温幅度大:内陆地区-8℃左右,沿海地区-6℃左右。要求全省交警密切关注天气和路况,及时打开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交通安全风险。

 

(1)“不断”改为“持续”;(2)“估计”改为“预计”;(3)“很冷”改为“降温”或“寒冷”;(4)“要求”改为“希望”或“请”;(5)“打开”改为“启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本次材料是某省气象台发布的寒潮蓝色预警的部分内容。“受强冷空气不断影响”中"不断”用词太随意,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持续”。“估计今天夜间至26日”中“估计”是口语,用词太随意,应改为书面语“预计”。“很冷天气”中“很冷”也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降温”或“寒冷”。“要求全省交警密切关注天气和路况”中“要求”一词不妥,有命令的口气,应改为“希望”或“请”。“及时打开应急响应”中“打开”与宾语“应急响应”搭配不当,应改为“启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制定了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18年上半年,国务院分别批复同意广东深圳、广西桂林、山西太原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深圳、桂林、太原分别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有关部委负责人表示,首批示范区的三个城市,既体现了我国东中西不同地域        的合理布局,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不同阶段和面临的不同类型问题的代表性。有关城市的政府人士对记者        :为使示范区建设        ,希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能够        ,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等方面倾斜支持三个城市的建设。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制定了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方案。

B.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制定了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方案。

C.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制定了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方案。

D.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制定了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三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批复中被赋予不同的定位和要求

B. 三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批复中被赋予不同的要求和定位

C. 批复对三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定位

D. 批复对三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不同的定位和要求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因地制宜    直言不讳    高歌猛进    志同道合

B. 因地制宜    单刀直入    高歌猛进    同舟共济

C. 就地取材    单刀直入    急流勇进    志同道合

D. 就地取材    直言不讳    急流勇进    同舟共济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对太守宴会描绘得让人眼馋,不仅有“_________”捕到的肥鱼,还有用泉水酿的酒和摆在面前的各种“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女子把婚期延迟到秋天,是因为对方“_________”。回顾婚姻生活,自评没有差错,可是对方“_________”,行为没有准则,三心二意。

(3)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中“_________”一句用比喻手法写箫声的余音悠长,“_________”一句又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蛟龙起舞写出箫声极强的感染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纸鸢

王令①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②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注释)①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但一生壮志未酬,贫病交加而死。②偶能终日,意指纸鸢之线易断,偶尔能在一整天始终飞于高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揣测放风筝的人放风筝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的原因,是嫌弃飞鸟花样不够多。

B. 三、四句写风筝挣脱线高飞,便有“愚儿仰面看”,诗人借此暗讽世俗之人的势利。

C. 碧霄难至,风筝偶尔飞向高处便“遂为安”,好比暂居高位的小人志得意满的嘴脸。

D.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风筝的形状和色彩,以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现风筝飞升之高。

2.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与庄子《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形象有何异同?请简

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淳熙二年进士第。李昌图总蜀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昌图召入,首荐之,擢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仲鸿请行。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升。仲鸿建议,请以兵之当汰者授之田,存赤籍,迟以数年,汰者众,耕者多,则横敛一切之赋可次第以减。辅然之。赵汝愚在枢密,谓仲鸿直谅多闻,访以蜀中利病。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仲鸿遗汝愚书,曰:“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汝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鸿久游其门,辟嫌不用。初,汝愚之定策也,知阁韩僥胄颇有劳,望节钺,汝愚不与。僥胄方居中用事,恚甚。汝愚迹已危。汝愚以淮东、西总赋积弊,奏遣仲鸿核实。仲鸿曰丞相之势已孤,不忧此而顾忧彼耶?”改监登,亨院以行。监察御史胡纮希傀胄意,诬汝愚久蓄邪心,谓朝士 中有推其宗派,指仲鸿也。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吴曦叛,宣抚司幕官薛绂访仲鸿于果山,仲鸿对之泣,指案上一编书示绂曰:“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谓家人曰:“曦逼吾死,即填其日。”宣抚使程 松已大弃其师遁。松至,仲鸿谓绂曰:“宣威肯留,则吾以积奉二万缗犒兵,护宣威之成都。”松不顾而去。未几,曦诛。乞休致。,年七十八。

(选自《宋史·游仲鸿传》,有删改)

[注]①恚:生气。②宣威:指程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B.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C.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D.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外,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秦朝等定都陕西,又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为关外。

B. 辟嫌,指官场回避。官员回避制度在不同朝代内容也有所不同,有地区回避、亲属回避等。

C. 节,文中指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军等的一种凭证;钺,兵器。节钺,文中是权力的象征。

D. 登闻鼓:为畅通言路,古代统治者在朝堂外悬鼓,专供官员击鼓上闻,到朝堂陈述谏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仲鸿被人赏识,获得信任。他考中进士,开始做官,李昌图征召他任职,认为他是个人才,并推荐给朝廷;赵汝愚赞赏他,后来还向他咨询政事。

B. 游仲鸿恪尽职守,富有才智。蛮人侵犯犍为,他请求前往,使蛮人投降;他在杨辅手下任职,就营田问题向杨辅提出合理的建议,得到杨辅认同。

C. 游仲鸿担忧别人,遭到打压。他与赵汝愚长期交往,在赵汝愚危急之时予以提醒;赵汝愚曾经得罪韩侘胄,韩侘胄仗势打击报复,说赵汝愚和游仲鸿搞宗派。

D. 游仲鸿忠于朝廷,痛恨叛贼。吴曦反叛,他对前来拜访他的薛绂和家人誓言以死效忠朝 廷,并表示,如果程松留下抗击叛贼,他要用积蓄犒赏士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诘其蛑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请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

(2)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命根子

邢根民

宏伟下班后回到家,发现老爸不见了。他到每个房间喊了几声,仍不见老爸的身影,心里一慌,老爸又跑丢了!

这些天让他头疼的事就是老爸一个劲跑丢。

第一次跑丢是在一个星期五的早上。老爸早早起床,坐在床沿上发呆。因为刚从乡下来到城里,在他家装修一新的单元楼里还不习惯,可能是怕宏伟和媳妇瞪白眼,他不敢吸烟。要是往常在家,他每天早上起来都要美美地吸上一锅子旱烟,几十年的习惯突然一改,让他很不适应,感觉自己就像关进笼子里的鸟,能不憋屈吗?所以,那天早上老爸没打招呼,悄悄乘着电梯,从十七层高楼落到了地面上,他心里才踏实了。

而宏伟上班前发现老爸的房间没人,以为老爸下楼去公园锻炼了,就没在意。中午吃饭时还没见老爸,问媳妇,也不知道。这下他急了,顾不得吃午饭,和媳妇分头去公园、广场、商店来回找,几经周折,还是在火车站广场找到的。宏伟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跑到老爸跟前说,爸,你走了也不说声,让我们都快急死了。老爸脸色阴沉,情绪很平静,我要回家,城里不适应。你帮我买张回家的车票吧!

第二次,老爸是跑丢在长途公共汽车站,拿着车票上长途汽车了,让宏伟看见了。这次宏伟生气了,爸,人家都往城里跑,你却偏要回乡下,乡下有啥好的,你干嘛非要回去?老爸坐在车上不下来,也不理儿子,任宏伟和媳妇一番好劝,就是不听。

那次,老爸在乡下还没待几天,就被宏伟再次请到城里。他实在不放心把一个快七十岁的老头孤零零丢在家里。这一次,宏伟满足了老爸一个条件:不干涉老爸任何行为。

老爸能再次进城,还有一大诱惑,那就是宏伟把儿子贝贝上幼儿园的差事交给了老爸,这下可把老爸高兴死了。每天接送小孙子时,一路上都能听小孙子用稚嫩的童音给他说幼儿园里的新鲜事。今天老师表扬他听话,昨天老师让小捣蛋鬼罚站了,每天都有听不完的新鲜事,老爷子听得两眼一眯,胡子直往上翘。

按说,有了小孙子的诱惑,老爸应该不会再想着回乡下了,可这次还是……第二天是个星期天。宏伟一大早开车,带着儿子回一百多公里外的乡下。

宏伟的老家在黄土沟壑里,以前村边那条细细的河流如今早已干涸,吃水都要去几里外的小河里拉水。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做生意了,留下的都是些老人小孩和不识字的妇女。车子开到村头,宏伟看到往日绿油油的坡地如今只剩下裸露的黄土,就连挣扎在半坡上的几棵树木也孤零零地干枯了。正是春夏之交的播种时节,却难以发现往日家乡男女老少忙着播种的情景。

管他呢,反正自己开着小厂子,和媳妇一年收入也不少,比种庄稼不知要好多少倍。宏伟暗自庆幸自己当年走南闯北做生意,如今虽快三十,但要房有房,要车有车,什么都不愁了。两个姐姐也都迁到了城里,老妈去年走了之后,他就直接把老爸接到了城里享清福,也算尽一点孝道。谁知,老爸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放着舒坦的城里日子不过,非要三番五次往乡下跑,他想不通,这荒山野岭的土塬上有啥好迷恋的。

到家了。宏伟抱着儿子走下车,眼前的景象让他惊住了:老爸穿着十多年前下地干活的那件土里土气的粗布衣裳,头戴一顶已经褪色的破旧草帽,裤腿和袖子挽得老高,在院子里的一片平整好的土地上播种花生,身后还堆着半袋子土豆种。

听到脚步声,老爸抬起头,汗珠子从长长的眉毛上滚落下来。他脸上绽放着孩子般的笑容,对小孙子说,贝贝,爷爷给你种花生和土豆,再种点黄瓜、茄子、西红柿,保管比城里买的好吃,爷爷给你送去。

爸,你这是干啥呀?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种地?宏伟不解老爸咋就这么会折腾。儿子,你给我听着,咱是庄稼人,庄稼就是咱的命根子,啥时候都不能丢。老爸低下头,在脚下的土壤里撒下一粒种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从父亲丢了写起,“心里一慌”刻画了宏伟内心的焦急,“老爸又跑丢了”引起悬念,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B. 父亲愿意再次被宏伟接到城里生活,一是宏伟答应不干涉父亲的任何行为,二是父亲可以接送小孙子贝贝上幼儿园。

C. 父亲几次要跑回家,宏伟每次都火急火燎地仔细寻找,这虽然体现了宏伟的孝心,也从中看出宏伟对农村前景的失望。

D. 父亲在家时“脸上绽放着孩子般的笑容”与他在城里时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回家乡后的惬意与愉悦。

2.小说画线段所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命根子”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