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胡杨礼赞 方勇 ①春天在塔里木河畔看胡杨,片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胡杨礼赞

方勇

①春天在塔里木河畔看胡杨,片片胡杨让人的眼睛都感觉清清爽爽,胡杨树用自己的一身绿色让塔里木河、让大漠都生动起来,这绿色一直持续到秋天。每年九月底到十月中旬是它最绚烂的时节。在秋天的半个多月里,激情挥洒出自己的金色。那是精美绝伦的金色,那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金色,胡杨树几乎是将储备了一年的激情在秋天突然迸发出来,每一片叶脉都盛开暖意,每一条枝丫都挂满太阳。无论是塔里木河畔高大的胡杨,还是北疆沙漠深处有些矮小的胡杨,都在这个季节极力张扬着自己的生命色彩。

②那是一种让人震撼的充满野性的美!

③叶是树的衣裳。胡杨树一身长有柳树、杨树、枫树三种树叶,真乃奇妙绝伦。更绝的是,每年十月中旬,一夜寒露将翠绿的胡杨树林骤然染成金黄。浩浩渺渺的胡杨林一下子就变成了金色的海洋,繁茂枝叶映衬着湛蓝天空随风婆娑起舞,领尽大漠瀚海风骚。为逶迤弯曲、平缓流淌的弱水河沿岸景色增添了灵气和神秘。登高远远望去,仿佛是欧洲自然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遐思悠悠......

④胡杨虽然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但骨子里却充满着对水的渴望。古往今来,弱水河流向哪里,胡杨就把不屈的生命守望到哪里。但是沙漠河流喜怒无常的变迁,使胡杨既有放声高歌的时候,也有多少也有悲伤呐喊的时候。它是有灵性的,在每一个漫长的冬季里,在生命漫长的季节里,该有多少风风雨雨?它们就那么赤裸地立在荒漠中,干枯的树枝挣扎着伸向天空,绝望地祈求着什么。凝重的金色里透露着苍凉,古朴的庄重里弥漫着悲壮。但无论是生是死,它始终把生命的美丽和不朽留给人问。当树开始老化时,它会逐渐自行断脱树顶的枝杈和树干,最后降低到三四米高,依然枝繁叶茂,直到老死枯干,仍旧站立不倒。当地人赞誉胡杨是 “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倒,倒地千年不腐”的英雄树。而在额济纳旗,胡杨有另一种说法:“长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与风和日丽、雨水充沛的江南树木相比,胡杨树是强者。胡梅非凡的生命力和展示的“生命交响曲”,让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

⑤在额济纳河断流处,一眼望不到边的胡杨因长年干渴而枯死,泪尽沙滩。当年是“岌岌芦草入望迷,红柳胡杨阔无边”,而今这片胡杨成了举世闻名的“怪树林”。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云。风把细黄细黄的流沙吹成一道道波浪,在阳光照射下,沙漠就像浩瀚无垠、绵延不尽的大海。置身于古木森然的怪树林中,让人觉得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棵棵枯死的胡杨脱去了外衣,裸露着躯体,以钢筋铁骨般的造型和惊心动魄的姿态,把生命久久定格在戈壁沙漠。它们有的像坚毅站立的哨兵,有的像匍匐前进的战士,有的像雄鹰展翅,有的像猛虎下山,有的像金鸡独立,有的像女神飞天,有的像长颈鹿觅食......怪树林,成了巧夺天工的自然根雕艺术林。怪树林里的每一棵胡杨,默默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塑造着千年恒守荒漠的孤独美、苍凉美和悲壮美,倾诉着对生命价值的诠释和追求,演奏着虽死犹生、生命水恒的华丽乐章。

⑥新疆维吾尔族群众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处的塔里木胡杨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托克拉克”,意思是“美丽的树”。胡杨的美丽,来自它拒绝浮华虚名、自甘寂寞艰苦的品质,来自它与风沙、盐碱、干早、严寒的抗争,顽强坚守生命的性格,来自它“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精神。

⑦胡杨是极不平凡的树。它历经沧桑,尽管高大粗壮的身躯被肆虐的风沙扭曲成各种姿态,却始终雕塑般地傲然耸立于大漠深处,显得更加雄伟苍动、巍峨挺拔。它的每一根枝条,每一片叶脉,都透出自信、执着、顽强和坚韧。它用至诚的心,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为单调的沙漠投一片清幽,注一丝清凉。仰望长空云卷云舒,聆听胡杨低吟浅唱,我的思绪在微风中阵阵翻动。

⑧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环境中发现自己,展示自己,验证自己。胡杨树傲然挺立的身姿,教我坚韧地挺直腰身;它那历久弥坚的品质,令我驱散心中的困顿;它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根条,使我懂得了什么叫依恋。胡杨树,虽然归类于生物学,但是它散发着美学的韵味,透露着哲学的内涵。我赞美胡杨,因为它秉持了中华儿女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⑨我赞美胡杨:“铮铮铁骨千年铸, 不屈品质万年颂。”

(选自(散文选刊》2018.4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散文的文笔优美生动,语言华美流畅,作者通过对新疆胡杨特性的描写,满怀激情地赞美了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写作意图鲜明。

B. 文中对额济纳河断流处“怪树林”的描写颇具深意,既拓宽文章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又自然引出下文对胡杨千年恒守荒漠的议论。

C. 先写胡杨春秋两季色彩,中间描写胡杨的生长环境极其在生与死之中的生命状态,后在结尾礼赞胡杨,这篇散文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D. 作者在结尾用诗句“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直抒胸臆,直接赞美了胡杨的不屈品质,表达了对胡杨的颂扬之情,言简意赅。

2.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要礼赞胡杨?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1. C 2. ①“粗如巨蟒、细如草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胡杨根条不惧风沙、顽强坚韧的特点。②“身姿”“教我"“品质”等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胡杨以人的品质,让读者感到胡杨的亲切可感。③整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句显得整齐、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胡杨的感激、钦佩和赞美之情。 3. ①胡杨充满野性之美:春天的胡杨一身绿色,令人清爽;秋天的胡杨一片金黄,张扬生命色彩。②胡杨充满生命之美:胡杨赤裸的于荒漠中与风沙、盐碱等抗争,展示顽强的生命力。③胡杨充满不平凡之美:历经沧桑、干渴枯死,始终傲然耸立,雄伟苍劲、巍峨挺拔。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应为“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整体上看,网络剧市场的发展不太均衡。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上。平期的网络剧为了体现出区别于电视剧的差异化优势,逐渐形成了以搞笑喜剧、青春偶像、悬疑探案、奇幻灵异等 “网生”特色鲜明的题材类型为主的生产格局。 这种类型化的创作导向一方面推动了网络剧制作向垂直化、分众化、圈层化的纵深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创作者的选材视野,更使他们深陷几个热门类型创作之中无法自拔。观察新近上线的网络剧作品,撞车现象比比皆是。然而,与高涨的产能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低迷的消费。这批新近上线的作品悬而不疑创而不断,集体遭受了市场冷遇。可见,如何走出题材窄巷,是网络剧产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除了创作同质化,制作轻质化也是网络剧生产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早期的网络剧由于成本较小,往往使用原创剧本和新人演员。这些新鲜血液为网络剧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然而,现在业界普遍将超级IP和流量明星的加持视为网络剧的成功诀窍。制作经费主要被拿来支付IP版权费用和明星片酬,创作拍摄成本被严重压缩,导致一批投资体量巨大、社会关注较高,却艺术质量欠奉的网络剧面世。这些作品情节架构混乱,影像质感粗糙,演员表演尴尬,往往令现众满怀期待而来,失望弃剧而去。可见,无论制作方式和播出平台如何变化,内容为王仍是影视行业的基本创作规律。

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市场的自发调整,网络剧市场迎来断的拐点,曾经红极时的仙侠剧、玄幻剧、罪案剧风头锐减,一些向现实题材、传统文化等经典范式回归的作品开始引起受众的注意。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网络剧在现实主义创作上的先天不足亦凸显了出来。不少作品空有现实题材的外壳,却缺乏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涵。创作者不仅没有对社会有所洞察、对现实问题有所回应、对人性有所开掘,反而在迎合现实的同时又想要追求网感,导致大量空心剧悬浮剧的出现,这种自我矛盾的创作心态亟待匡正。

网络剧在构建中国特色网络剧文化的过程中,对中国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因此,网络剧市场对既养眼又养心的精品力作的需求尤为强烈。这既需要对网络剧既有模式的超越,更需要向中国电视剧优秀传统的回归。网络剧的创作者应该在积极开拓创作思路、勇于创新尝试的同时,主动贴近生活,在作品中融入现实的观照、关好的情感、崇高的价值,始终将向上向善的价值引领作为网络剧创作的首要标准和核心要素。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剧市场的发展不太均衡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上的狭窄,这使网络剧集体遭受了市场冷遇。

B. 网络剧在早期因成本较小,常使用原创剧本和新人演员而为网络剧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C. 网络剧缺乏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涵主因是创作者迎合“现实”又追求“网感”的自我矛盾。

D. 网络剧对中国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影响深远,使对养眼又养心的网络剧精品力作的需求甚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网络剧市场的发展不太均衡引入问题,接着用并列式的结构分析了问题。

B. 文章在分析网络剧的“同质化”“轻质化”“空心化” 缺点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C. 文章大量运用举例论证、此喻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述了网络剧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一 分析向题一 解决问题”的结构来写作,思路很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剧以“网生”特色鲜明的题材为主的生产格局限制了创作者的选材视野,使网络剧无法摆脱其悲剧命运。

B. 人们的目光开始关注那些向现实题材、传统文化等经典范式回归的作品是完善政策法规和自发调整市场的结果。

C. 业界普遍将超圾IP和流量明星的“加持”视为网络剧的成功诀窍必然导致那些艺术质量欠佳的网络剧层出不穷。

D. 网络剧的创作者如果在积极开拓创作思路、勇于创新尝试的同时,主动贴近生活,必能创作出养眼又养心的精品力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是充满未知的旅途。有时候我们主动寻求改变以适应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们希望维持一种状态,却又被外部世界无形地改变着。这种“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认识?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引用“文人之笔、劝善惩恶”鼓励文艺工作者用文艺温暖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惩恶扬善”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请从《边城》《红楼梦》《呐喊》中任选一部或一篇,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该作品中表现了怎样的“惩恶”或“扬善”的意图。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老梁的儿子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想请老战友老邓帮忙,给儿子指点开导,于是给朋友发了一条微信,但有五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老邓,久仰了,令侄工作中遇到了难题,有事不解,想到你的寒舍拜访,今晚务必在家等候,恳请你抛砖引玉,不胜感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利用疫苗抗癌是医学家们             想实现的目标之一。欧美的医学家们正在就几种可能的抗癌疫苗进行试验。英国研究人员新研制的疫苗是利用生命的基本遗传物质DNA来制备具有人格化的疫苗,他们的试验真可谓           。该研究所人员罗伯特·霍金斯博士说,他们的试验标志着利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治疗淋巴癌,同时也是一种           的基因疗法的形式。肿瘤是由分裂后失去控制的人体细胞形成的,但是从遗传学上来讲,这种细胞又是人体的一部分,因此免疫系统不会把它们当作外来敌人加以攻击。(               ),或者至少是阻止肿瘤繁殖。由于这种疫苗能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因而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的副作用。但是,科学家们担心早先对其他抗癌疫苗进行的试验表明,免疫系统有可能            ,杀伤健康细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迫不及待  空前绝后  行之有效  反戈一击

B. 急于求成  空前未有  立竿见影  反咬一口

C. 急于求成  空前未有  立竿见影  反咬一口

D. 迫不及待  空前未有  行之有效  反戈一击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这种疫苗能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因而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B. 由于这种疫苗能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因而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的副作用

C. 之所以这种疫苗能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是因为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D. 之所以这种疫苗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的副作用,是因为利用了病人自身免疫系统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研制的这种疫苗能诱导人体免疫系统去攻击肿瘤

B.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研制的这种疫苗能诱导人体肿瘤被免疫系统攻击

C.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能诱导这种研制的疫苗去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肿瘤

D. 研究人员希望人体免疫系统肿瘤被他们研制的这种疫苗诱导并攻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