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怨灵修之浩荡兮 B. 望美人兮...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怨灵修之浩荡

B. 美人兮天一方

C. 挟飞仙以遨游

D.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含义能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A项,浩荡:古义:没有准则。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B项,美人:古义:比喻自己思慕的人,常指圣主贤臣或者自己的理想。今义:美貌的女子。C项,遨游:古义今义都是:漫游。D项,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或者表示数量的词。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所以怀

A. 火尚足以

B. 幽壑之潜蛟

C. 鱼虾而友麋鹿

D. 鸷鸟之不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chuán)    业(     缅规矩          妖童媛女

B. 敛裾             ruì    坚如磬石        车帷裳(jiān

C. 契阔             然(qiǎo)    寺(tuò)   朝碎夕替

D. 蕈菌                 市鲑珍           其笑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郁郁①

元好问

郁郁羁怀不易开,更堪寥落②动凄哀。

华胥梦③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

秋意渐随林影薄,晓寒都逐雁声来。

并州旧日风声恶,怅望乡书早晚回。

注:①本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②寥落:空虚寂寞的样子。③华 胥梦:黄帝白天寝睡,梦游华胥国,其间没有统治者,人民没有嗜好,没有爱憎,没有利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句用叠声词“郁郁”领起,既表达了作者郁闷的心情,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郁的 感情基调。

B. 诗人运用“华胥梦”和“梁甫吟”两个典故,表达了美梦破碎,悲苦凄切的感情。

C. 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微薄的影子以及秋晨飞雁的叫声, 营造一种清新却又喧闹的气氛。

D. 本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联系这个背景,可以理解诗人远离 家乡,孤单寂寞的心境。

2.本诗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况伯律,名鐘,号龙安,江西靖安人。初,伯律以吏事尚书吕克声,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大明宣德五年,皇上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伯律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伯律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伯律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伯律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初,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立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伯律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伯律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伯律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伯律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此前中使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伯律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伯律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伯律。伯律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伯律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始伯律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伯律有恩。至是,伯律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伯律尝丁母艰,郡人诣阙乞留。帝特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伯律为政,廉洁刚正,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伯律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伯律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伯律传至府                        此沛公之参樊哙者也

B. 苏州等九府缺                      其怒,不敢献

C. 县逋赋四年                        举匏樽以相

D. 伯律请量折以钞,部议所格          装遣荆轲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此前中/使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伯律在敛迹/不敢肆。

B. 此前中/使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伯律在/敛迹不敢肆。

C. 此前/中使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伯律在/敛迹不敢肆。

D. 此前/中使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伯律在敛迹/不敢肆。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宣德:是皇帝的年号。古代皇帝在位时都会有年号,死后也都会有谥号。

B. 户部:中国古代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 丁母艰:在古代,遭父母之丧称为“丁忧”,也称“丁艰”。遭父丧也称“丁外艰”“丁父忧”,遭母丧也称“丁内艰”“丁母忧”。

D. 秩满:指官吏的俸禄很多,也可指官吏任期届满。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古代官职级别。

4.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 伯律知恩图报,他先后得到过尚书吕克声、吴江平思忠等人的恩惠,得到了升迁。后来他特地让儿子服侍他们以为报答。

B. 苏州、松江曾经赋税繁重,伯律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伯律都协助大力办成。

C. 伯律虽然出身于武将,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

D. 伯律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只是在他之前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象他一样。

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初,伯律以吏事尚书吕克声,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2)伯律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