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个三国人物之死?死时的长叹显示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隆中对”预言了后来的三国鼎立的格局,请简要介绍一下其内容。
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鲁迅先生把旧中国比作 “铁屋子” ,把反动统治者比作 “熟睡的人们” ,把用宣传的力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识到处境的险恶比作 “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
B.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有才气和狂气,他具有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洞察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充满理想和信念,具有毫不妥协的反抗封建社会的可贵精神。
C. 在《明天》中,鲁迅多次把单四嫂子称为 “粗笨” 的女人,意在表达:在辛亥革命这个狂风大沙的时代,唯有 “粗笨” ,才能生存下来,才能从荒漠中突围而出,找到新的道路。
D. 《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对现实非常不满,她的口头禅是 “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是维护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
E. 《社戏》描写了淳厚的民风,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都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双喜热情、机灵、直率;阿发无私、能干;六一公公纯朴、大度。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昔吾友王昆绳目震川文为肤庸,而张彝叹则曰:“是直破八家之樊,而据司马氏之奥矣。”二君皆知言者,盖各有见,而特未尽也。震川之文,乡 曲 应 酬 者 十 六 七 而 又 徇 请 者 之 意 袭 常 缀 琐 虽 欲 大 远 于 俗 其 道 无 由。其发于亲旧及人微而语无忌者,盖多近古之文;至事关天属,其尤善者,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其气韵盖得之子长,故能取法于欧、曾而少更其形貌耳。
(选自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后》)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文中的“子长”是_______;所选文段作者_______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是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
3.根据上文内容,概括作者对归震川文章的看法。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镜子”。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局中,观看出了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应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