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黄盖行苦肉计。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行此计,并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这是一道情节概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阅读中积累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解答。这个智谋故事开始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结束于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熟悉其中与题干相关的故事情节,包括熟知其中的人物和相关的情节,然后据此概括。答题时,首先要说出是黄盖行苦肉计这件事。然后回答与该件事情有关的故事。涉事的人物有:黄盖、曹操、周瑜。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为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周瑜决定使用老将黄盖,实行苦肉计来迷惑曹操。黄盖被打后诈降曹操时,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这就是“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歇后语的来历。叙述该故事时,语言表达要言简意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隆中对”预言了后来的三国鼎立的格局,请简要介绍一下其内容。

 

查看答案

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鲁迅先生把旧中国比作 “铁屋子” ,把反动统治者比作 “熟睡的人们” ,把用宣传的力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识到处境的险恶比作 “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

B.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有才气和狂气,他具有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洞察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充满理想和信念,具有毫不妥协的反抗封建社会的可贵精神。

C. 在《明天》中,鲁迅多次把单四嫂子称为 “粗笨” 的女人,意在表达:在辛亥革命这个狂风大沙的时代,唯有 “粗笨” ,才能生存下来,才能从荒漠中突围而出,找到新的道路。

D. 《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对现实非常不满,她的口头禅是 “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是维护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

E. 《社戏》描写了淳厚的民风,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都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双喜热情、机灵、直率;阿发无私、能干;六一公公纯朴、大度。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昔吾友王昆绳目震川文为肤庸,而张彝叹则曰:“是直破八家之樊,而据司马氏之奥矣。”二君皆知言者,盖各有见,而特未尽也。震川之文,乡 曲 应 酬 者 十 六 七 而 又 徇 请 者 之 意 袭 常 缀 琐 虽 欲 大 远 于 俗 其 道 无 由。其发于亲旧及人微而语无忌者,盖多近古之文;至事关天属,其尤善者,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其气韵盖得之子长,故能取法于欧、曾而少更其形貌耳。

(选自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后》)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文中的“子长”是_______;所选文段作者_______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是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

3.根据上文内容,概括作者对归震川文章的看法。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镜子”。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局中,观看出了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应对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大学生沉沦网络不可自拔,终至退学;“文化名人”华威先生般到处讲学,贩卖“口水式文化”;现代化的写字楼里,不少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忙碌,但他们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

“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

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网。

1.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A. 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

B. 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

C. 对事业缺乏激情,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人缺乏感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D. 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 “成功” ,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尤追求。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思想评论,围绕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这一论题,联系生活实际,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B. 一个人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是因为他不能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缺乏社会责任感。

C. 文中引用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的话,进一步揭示了 “精神亚健康” 症状的实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D. 本文第六段在前两段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全球化、世俗化的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从更高的层次来论述中心,增强了论证的深度。

3.第②自然段说:“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试结合文本分点简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