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昔吾友王昆绳目震川文为肤庸,而张彝叹则曰:“是直破八家之樊,而据司马氏之奥矣。”二君皆知言者,盖各有见,而特未尽也。震川之文,乡 曲 应 酬 者 十 六 七 而 又 徇 请 者 之 意 袭 常 缀 琐 虽 欲 大 远 于 俗 其 道 无 由。其发于亲旧及人微而语无忌者,盖多近古之文;至事关天属,其尤善者,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其气韵盖得之子长,故能取法于欧、曾而少更其形貌耳。
(选自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后》)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文中的“子长”是_______;所选文段作者_______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是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
3.根据上文内容,概括作者对归震川文章的看法。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镜子”。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局中,观看出了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应对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大学生沉沦网络不可自拔,终至退学;“文化名人”华威先生般到处讲学,贩卖“口水式文化”;现代化的写字楼里,不少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忙碌,但他们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
“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
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网。
1.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A. 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
B. 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
C. 对事业缺乏激情,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人缺乏感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D. 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 “成功” ,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尤追求。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思想评论,围绕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这一论题,联系生活实际,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B. 一个人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是因为他不能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缺乏社会责任感。
C. 文中引用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的话,进一步揭示了 “精神亚健康” 症状的实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D. 本文第六段在前两段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全球化、世俗化的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从更高的层次来论述中心,增强了论证的深度。
3.第②自然段说:“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试结合文本分点简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阿九戒酒
代应坤
阿九爹爱酒,雷打不动一日两顿,喝酒还带响声,第一颗花生米扔进嘴就开始吧嗒,吧嗒几声就扬一下脖子,然后“吱纽”一声,杯子空了,把阿九馋得口水滴滴。
馋急了,阿九就偷喝爹的酒,喝多少往酒坛兑多少白水,终于有一天事情败露,被爹撵了好几圈。
想喝酒,你就去酒坊上工吧!那年二月二,阿九被送到“十里香酒坊”。
学徒工没有工钱,阿九心想,天天有酒喝就成!于是,住进酒坊的第一个晚上,他就放开量喝起来,卢老板拿出16种不同价位的酒让他品,他也就不客气,把16种酒从高到低排列,卢老板喝彩,他更得意,直喝得醉眼朦胧,走高跷步。
天亮时,阿九起床了,摇摇昏沉沉的大脑,颇有些难为情。
这时卢老板走过来,说了声“好酒量啊”,目光就停留在房间堆放的酒坛子上,忽然他的脸色难看起来,快步走出去,喊来3名伙计。
4个人清点一次,又清点一次,都说:是45坛,少了5坛。
卢老板问阿九:昨晚你闩门了吗?
阿九说,我闩了,绝对闩了。
卢老板又问,夜间你出去过没有?
阿九回答:出去啦,解手几次呢。
这就对了!卢老板说,我刚才进来,你还在床上,可是门没有闩呀。
于是几个人都小声嘟囔:5坛酒被人偷了。
阿九的脸先是火辣辣的,然后白中隐青,突然,他大声嚎啕起来,边哭边说:我赔,我把自己卖了,也要赔……
阿九爹得到消息也火急火燎地赶过来,说,卢老板,真对不起,丢人啊,算算多少钱,我全赔。
卢老板把账房先生的计算清单拿来,5坛上等白酒售价20块银元。
阿九爹倒吸了一口凉气,说,卢老板您大人大量,容我分期还,好吗?
卢老板说,可以,5年还清怎么样?
阿九爹感恩戴德地直点头:行,行。
阿九爹又说,孽子不能留在这丢人现眼了,让他滚吧!
卢老板说,到哪还不是学徒?在这吧。
阿九爹叹了一口气,狠狠地看了儿子一眼,走了。
阿九“噗”的一声跪下,对着父亲远去的背影狠劲地叩头,直到被卢老板扶起。
那一天太漫长了,阿九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度日如年。晚饭时,卢老板差人喊阿九,让阿九吃饭。
餐桌上摆了不少菜,酒散发着浓浓的香味,桌上只有两个人:阿九和卢老板。
卢老板给阿九斟了一杯酒,自己也斟了一杯。
阿九脸一下子红了,嗫嚅道:我不喝酒。
卢老板劝他:喝一点吧,不喝醉就是。
阿九犹豫了一会,说:不喝!
不给老板面子?
不给。
不喝,明天解雇你!
解雇,我也……不喝。
卢老板偷笑,独自喝,漫不经心地讲“喝了一辈子酒,出了一辈子丑”的故事,最后说,酒师要时刻保持清醒,品酒不喝酒,不然会出大事;还要特别细心,一块灰烬一个烟蒂都要留意……
阿九频频点头。
阿九话语不多,但爱笑,例外的是,他见了酒师老张就不笑,他说老张不地道,问他咋不地道,他说老张配料配药总是背着他,经常买烟给他抽还这样。
卢老板就把老张叫到柜台,说阿九当你助手3年了,也该传点真经给他了。
老张说,我的吃饭家伙怎能随便示人?
卢老板说,你这本领也是在“十里香酒坊”学的,不是你从家带来的吧?
老张说,行!那我告老还乡。
卢老板叹了口气,挽留。
第二天老张还是拎着大皮箱走了。
八名伙计木桩一样地立在酒坊内,成了没头苍蝇。
阿九说话了:卢老板我来试试,酿好了您别奖我,酿砸了您就罚我。
卢老板说,成。
阿九把爹找来,阿九试酿,爹品尝,父子俩除了睡觉,成天闷在蒸酒室,第七天,阿九喊卢老板和伙计们来尝“头酒”。
卢老板第一个翘起了大拇指。
阿九当了酒师,“十里香酒坊”在县内外声名鹊起。
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卢老板宴请阿九父子,酒过三巡,卢老板站起来,拱手,鞠躬,面带愧色,说对不起,阿九醉酒那夜,其实一坛酒都没有少,我看阿九过分贪杯,但又是酒师苗子,所以就……
后来,“十里香酒坊”变成“阿九酒坊”,一辈子仅喝了一次醉酒的阿九,笑眯眯地站在门口,高举酒杯,向南来北往的人们敬酒,当然,这是一尊瓷像。
(有删改)
1.酒坊“被盗”后,卢老板的哪些表现为结尾揭开真相埋下了伏笔?请简要概括。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1)对着父亲远去的背影狠劲地叩头,直到被卢老板扶起。
(2)行!那我告老还乡。
3.小说题目是“阿九戒酒”,但写卢老板的文字较多。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郦道元《三峡》)
(3)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____________,勿临渴而掘井。(朱伯庐《治家格言》)
(8)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____。(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1.从全词看,“何处合成愁”中“愁”的内涵丰富,试具体阐释。
2.“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一句表达感情曲折委婉,试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