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红色家风中,最深沉绵长的就是爱民...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红色家风中,最深沉绵长的就是爱民、敬民、惠民的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此不仅身体力行,并且一以贯之

B. 没有谁的青春能够一直走在红地毯上,青年人欲成大事,就必须沿着既定目标前进,并付出旷日持久的努力。

C. 台风“天秤”在2017年12月22日凌晨,以石破天惊之势在菲律宾南部登陆,使当地防灾救灾体系受到了沉重打击。

D. 孩子在幼儿园得到的应是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而不是耳提面命、针扎喂药之类的伤害。

 

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此处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爱民、敬民、惠民的情怀”贯穿始终,成语与句子意思相符。B项,“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此句想表达青年人要付出长久的努力,而不是“拖得很久”,不合语境。C项,“石破天惊”,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此句想表达台风的规模和气势大,使用对象不当。D项,“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褒义词。句中说的是对孩子揪耳朵进行体罚,使用“耳提面命”不合语境,且有望文生义之嫌。故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锱铢必较  穿流不息  凛冽  夙遭闵凶

B. 含蓄蕴藉  命途多舛  颦蹙  义愤填赝

C. 佩玉鸣鸾  宠命优渥  祚薄  过蒙拔擢

D. 提心掉胆  矫首遐观  撕打  殒身不恤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duò)手  轻(yáng)  (dī)防    发(jī)       (shù)见不鲜

B. (yì)范   盘(huán)  熟(rěn)   夭(è)        屈聱牙(jí)

C. (hūn)  (dāo)陪   (yǐ)逦     踟躇(chíchú)  大有(bì)益

D. (jí)   倒(xián)  斟(zhuó)  复(bì)      焚膏继(guǐ)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700字。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5年,一种外形为一本小书,内容与日期节令相关,主题每月不同的日历——《故宫日历》面世,标志着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走入百姓家的日历,具有了文化创意的属性,变得不再“平凡”。如2018年流行的《传家日历》,记录了民间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以300多张精美而又极富传统特色的手绘作品,承载了许多中国人关于“家”的记忆。该日历还采用了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APP扫描日历中的重点页面,即可呈现非同一般的AR效果……目前,文创日历已经发展到几十种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对文创日历的走红,有人认为文创日历的成功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人认为这是市场对创新精神的肯定,有人认为这体现了人们对更高的生活品位的追求,有人则认为盲目跟风购买文创产品并不能真正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

对文创日历走红这一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今天,同学们走入考场,交出自己青春年少勤学苦读的成绩单;二十年后,同学们已成长起来,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那时候,你的“成绩单”是怎样的呢?也许是一枚军功章,也许是一张先进工作者奖状,也许是志愿服务得到的满屏“点赞”,也许是……请以“二十年后我的‘成绩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积极向上,想象合理,有细节,有描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机已成为人们的亲密“伙伴”,有些人甚至睡觉都要把它放在枕边,可这样一个简单举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全黑的睡眠环境有利于人体生成一种名为褪黑素的激素,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睡眠质量。但若把手机带进卧室,或在卧室给手机、平板电脑充电,其散发的蓝光会让人体内褪黑素的分泌受到影响,导致新陈代谢失衡,诱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同时,手机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头部危害较大,它可能会对人的中(甲)(shū   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还会影响深睡眠,降低睡眠质量。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最近刊登的一项调查显示,至少44%的手机用户睡觉时喜欢将手机放在枕边。而多项科学研究告诫人们,此类不良习惯容易导致手机辐射伤及大脑和人体其他器官,甚至可能增加脑癌等疾病风险。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手机辐射研究专家乔纳森·萨米特博士在论文中指出,尽管理论上说手机不至于导致癌症,但统计数据表明,手机放枕边等行为有害健康。他说:“手机辐射属于能量较低的‘非电离辐射’,不属于会破坏DNA并可能致癌的‘电离辐射’。但是暴露于这种辐射环境,大脑功能容易受损,我们认为,长期将手机放在枕边会增加(乙)患脑癌的风险。”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家庭与社区健康中心主任乔尔·莫斯克威茨博士表示,将手机放在孩子的枕边更容易伤害大脑。手机发出的蓝光和辐射都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扰乱正常睡眠,长期如此同样会损伤大脑正常功能。

也有研究人员发现,当智能手机在(A)触手可及(唾手可得)的范围内,哪怕处于关机状态,也会影响到大脑的认知能力。为了测试这一影响的程度,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的研究人员对近800名智能手机用户做了一系列实验。

在其中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被调查者在电脑前完成一套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取得高分的试题,来评估他们的有效认知能力,也就是大脑在指定时间内获取和加工数据的能力。测试前,参与者需要将智能手机调为静音状态,并被随机要求将其手机放在口袋或包里、正面朝下放在桌上,或另一个房间内。结果显示,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的人表现明显优于把手机放在桌上的人,也略好于把手机放在包里的人。研究人员表示,在此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一个线性趋势,即手机的位置越显眼,人的有效认知能力越低。

研究人员认为,只要手机在视线范围或触手可及的范围之内,就会导致人们注意力下降。并不是手机的推送或通知分散了人的注意力,而是人们下意识地不去“惦记”手机,但意识发布这个指令过程本身就会(B)耗费(消耗)有限的认知资源,造成脑力流失。因此只要手机在身边就会降低人们的认知能力。

国内也有研究显示,在待机状态下,手机的电磁辐射值是2.3毫高斯,而接通后增加到3.4毫高斯。另外,在距离手机5厘米、10厘米、15厘米处手机的电磁辐射值分别为1、0.5和0.3毫高斯。可见,手机在待机和接通两种不同情况下辐射值不一样,并且距离手机越远,电磁辐射值越小。

因此,建议大家在不使用手机的情况下,尽量将它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睡觉时最好关闭。如果做不到,也千万别把手机带进卧室,更不要将其放在卧室充电或置于枕边。因为手机插着电源时,即使不用也会产生少量电磁辐射。此外,不用手机时尽量将其放在离人体1~2米的地方;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不要把手机挂在胸前,(C)以免(免除)辐射干扰心脏功能。

(取材于徐澄、沈雁英等人的文章)

(1)给文中甲处的拼音写出汉字,给乙处的加点字注上拼音。(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可以用其后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处是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英国一项研究表明,手机带进卧室会诱发肿瘤等疾病,其电磁辐射可引起失眠等症状。

B.美国乔纳森·萨米特认为手机的电离辐射不会破坏DNA而致癌,但增加患脑癌的风险。

C.美国乔尔·莫斯克威茨表示,手机放在孩子枕边扰乱正常睡眠,也会伤害大脑。

D.手机在视线范围或触手可及的范围内,就会导致人的注意力及认知能力的下降。

(4)你身边常有将手机放在枕边入睡的同学或亲友,请用文章介绍的原理,劝说他们不要将手机放在枕边或卧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朋友,你快要在中学毕业,此时升学问题自然常在脑中盘旋。这也是人生一大关键,所以值得你慎而又慎。升学问题,跨进大学门限以后,还不能算完全解决。选科选课还得费你几番踌(甲)(chú)   。在选课的当儿,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不免互相冲突。许多人升学选课都以社会需要为准。“学以致用”本来不是一种坏的主张;但是(乙)赋兴趣人各不同,你假若为社会需要而忘却自己,你就未免是一位“今之学者”了。任何科目,只要和你兴趣禀赋相近,都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力,都可以使你效用于社会。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我把生活看做人生第一桩要事,所以不赞成早谈专门;早谈专门便是早走狭路,而早走狭路的人对于生活常不能见得(A)面面俱到(两全其美)。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我的道理:有一天,一个中国人、一个印度人和一个美国人游历,走到一个大瀑布前面,三人都看得发呆;中国人说:“自然真是美丽!”印度人说:“在这种地方才见到神的力量呢!”美国人说:“可惜偌大水力都空费了!”这三句话各各不同,各有各的真理,也各有各的缺陷。在完美的世界里,我们在瀑布中应能同时见到自然的美丽、神力的广大和水力的实用。许多人因为站在狭路上,只能见到诸方面的某一面,便说他人所见到的都不如他的真确。

许多人一开口就谈专门,谈研究。他们说,欧美学问进步所以迅速,由于治学尚专门。原来不专则不精,固是自然之理,可是“专”也并非是任何人所能说的。倘若基础树得不宽广,你就是“专”,也决不能“专”到多远路。自然和学问都是有机的系统,其中各部分常(B)息息相通(息息相关),牵此则动彼。倘若你对于其他各部分都茫无所知,而专门研究某一部分,实在是不可能的。哲学和历史,需有一切学问做根底;文学与哲学、历史也密切相关;科学是比较可以专习的,而实亦不尽然。比方生物学,要研究到精深的地步,不能不通化学,不能不通物理学,不能不通地质学,不能不通数学和统计学,不能不通心理学。许多人连动物学和植物学的基础也没有,便谈专门研究生物学,是无异于未学爬而先学跑的。我时常想,学问这件东西,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博学守约”,真是至理名言。亚理斯多德是种种学问的祖宗。康德在大学里几乎能担任一切功课的教授。歌德盖代文豪而于科学上也很有建树。亚当·斯密是英国经济学的始祖,而他在大学是教授文学的。近如罗素,他对于数学、哲学、政治学样样(C)登峰造极(登堂入室)。

朋友,你就要升到大学里去,千万莫要侈谈高远而不注意把根基打得宽大稳固。我以为你在中学所打的基本学问的基础还不能算是稳固,还不能使你进一步谈高深专门的学问。至少在大学头一二年中,你须得尽力多选功课,所谓多选功课,自然也有一个限制。贪多而不务得,也是一种毛病。我是说,在你的精力时间可能范围以内,你须极力求多方面的发展。

我不敢说一切中学生都要趁着这条路走。但是对于预备将来专门学某一科而谋深造的人,——尤其是所学的关于文哲和社会科学方面,——我的忠告总含有若干真理。

(取材于朱光潜《谈升学与选课》)

(1)根据甲处的拼音写出汉字,给文中乙处的加点字注上拼音。(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可以用其后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处是

(3)下列选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选科时,不应仅把社会需要作为选择的标准,还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资质。

B.在作者看来,如果忽略了基础学习而过早地进行专门研究,学问就会做得肤浅狭隘。

C.在学术研究方面,作者认为只有先把生活安排妥当,才可研究学问,否则本末倒置。

D.作者认为读书时要多选功课,还要务实,要脚踏实地学习研究,学问才会有所精进。

(4)一些高中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某个社会热门学科,便会有好的前程。请你结合作者的观点,写一段话,对有这种想法的同学进行劝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