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劝学》,战国末期荀况所作。此文善于取譬,层...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劝学》,战国末期荀况所作。此文善于取譬,层层设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方法等,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B.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所作。文章抒写了他与友人曲水流觞、游目骋怀的逸趣,和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的生命感怀,兼有超脱与深沉之情。

C. 鲁迅,中国现代作家。他的小说《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意在揭出中国人的“病苦”以进行“疗救”。

D.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其剧作《哈姆莱特》讲述了哈姆莱特因多疑而误杀自己的妻子,最终懊悔自刎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此类题目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特别注意书下的注释。D项对《哈姆莱特》内容的分析错误,“哈姆莱特因多疑而误杀自己的妻子,最终懊悔自刎的故事”分析错误,主要是“误杀了他一直喜欢的欧菲丽亚的父亲。克洛帝阿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安排了一个哈姆雷特和欧菲丽亚的哥哥剑术比赛,企图消灭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凭借其智慧和勇气除掉了他的叔叔,为父亲报了仇,但是这位可敬的王子也因为其身中毒而死亡”。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陈情表》,完成小题。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伏惟圣朝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闻。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门衰薄            祚:zuò     福分

B. 常在床            蓐:      草席

C. 责臣慢            逋:      逃脱

D. 名节            矜:jīn     怜惜

2.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供养无主

A. 臣具表闻

B.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 刘日薄西山

D. 谨拜表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 (祖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 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

C. (皇帝恩遇优厚)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苦衷)不许

4.古人常以委婉说法来表达不便直接说出的意思,产生一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下列选项中的语句都采用了委婉说法的一项是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辞不赴命      ④愿乞终养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5.用选文中的词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

从③④两段文字看,李密对自己暂时不能应召赴任作出申述:第一,自己在仕途上“”,无意为旧朝守节;第二,年过九旬的祖母确实无人照顾,自己不应召,留在家中照料,正符合朝廷“”的政策;第三,待自己侍奉祖母享尽天年,仍可“”,为朝廷效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朋友发来一条微信,链接后附有留言:亲,孩子在参加比赛,请去点个赞。我点开了链接,看见一个小孩身着汉服,在优美的古曲中朗诵《伯牙绝弦》。说实话,水平确实不敢恭维,除了基本的断句存在瑕疵,就连普通话都不甚标准。再看点赞数,已达到五千多,名次已位列第二,让我不禁咋舌。

我没有给朋友的孩子点赞,因为他的水平还远没有达到让我点赞的程度。我甚至想,这五千多赞,有多少人是真正观看了视频后点的?我敢断定,这里面有不少的“秒赞”。

“你考虑赞不赞的时间,也足够点好几个赞了。”另一位朋友说。

“给朋友帮个忙,哪有这么多原则?”有人附和。

对上面的材料,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5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崭露头角。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拙作,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央视最近报道,近年来    的所谓大师手工制作武夷山岩茶,每斤动辄售价高达上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7月15日,福建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坚决扼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包括严格“特级制茶工艺师”评选评定,对“没有参与茶叶加工就随意签名”的,坚决取缔特级制茶工艺师荣誉称号。饮茶文化广受民众喜爱,也带来了制茶产业的繁荣,这本是文化与经济的正常互动,无须     。然而,徒有其名的“天价茶”,让茶文化异化成少数人     的炫富工具,也让茶叶经济中虚假营销遍布,茶叶本身的养生和文化价值,也在无形间受到严重贬损。泛滥的“制茶大师”,也是茶叶经济虚火过旺的表征。实际上,有的大师仅仅负责监制,有的纯粹只是大师签了一个名,茶叶的价格立刻翻几倍甚至十倍以上。(     )。如果大师成了一种随意颁发的头衔,被人为附加各种利益,称号就难免变味。一些“大师”醉心于成名后的利益,对茶文化一知半解,甚至连最基本的爱岗敬业都做不到,让人不得不追问,这样的“大师”称号又有何用?大师,是公众表达对工匠精神的敬意,而个别牟利之徒只会从中嗅到商机。在通过地方政府和某些行业协会的助推下,大师变得庸俗化。久而久之,大师的公信力也在丧失。现实中,那些一心利用大师名号     的人,只能坏了大师的名头,伤害整个茶行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声名鹊起    吹毛求疵    沽名钓誉    欺世盗名

B. 名声大噪    求全责备    附庸风雅    招摇撞骗

C. 声名鹊起    求全责备    沽名钓誉    招摇撞骗

D. 名声大噪    吹毛求疵    附庸风雅    欺世盗名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行业自发给得到尊敬和认可的匠人予以大师称号

B. 予以匠人尊敬和认可的大师称号的应当是行业

C. 大师称号应当得到行业的尊敬和认可

D. 大师称号应当是行业自发给予匠人的尊敬和认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某些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的助推下,大师的称号庸俗化。

B. 通过某些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的助推下,大师庸俗化。

C. 在某些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的助推下,大师的称号庸俗化。

D. 在某些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的助推下,大师变成庸俗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