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 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 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D. 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B. 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C. 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 “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C. 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D. 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1. D 2. B 3. 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错误,选项强加因果,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包容它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民族记忆的冲突,不是说两者没有冲突。B项,“……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错误,从文中来看,只是“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具有相同进程,另外,“油画艺术”应为“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油画艺术”。C项,“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形式不一样”错误,文中说的是“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故选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二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是革命胜利后,革命胜利前,阐述的不是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故选B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项,“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错误,该推理不严密,说法过于绝对化。虽然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但不能就此推导出“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这一结论。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鲁迅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以唤醒国人为己任。那一年,他25岁。

材料二:2008年7月,石磊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毕业后,成为—名大学生村官。他说:“未来怎样,没有必要刻意去设计,踏实走好每一步,认真办好一件件小事,对群众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后来的大学生村官负责就好。”那一年,他20岁。

材料三:1993年,马化腾大学毕业后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做编程工程师,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该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自娱自乐。1998年,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那一年,他27岁。

学校要组织以“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结合阅读这几则材料时生发的联想、感悟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LOGO,代表该公司的品牌,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该LOGO内容及寓意。(上半部分版图部分为红色,不超过12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大学生受邀回高中母校所作报告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这次能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不胜荣幸。在校史馆中,我看到很多事业有成的校友忝列校史名人录,非常羡慕也非常惭愧。学生不良,有几幅拙作奉送给母校,敬请惠存。今天有许多恩师在座,我来不及一一拜谢,一定另找时间登门拜访,当面赐教。我的发言也许有不妥之处,欢迎禀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热正持续升温,我们欣喜地看到,(    )。与此同时,我国几千年传统语文教育中—些符合汉语学习规律,    的方法与理论也被语文教育研究者重新擦亮,开启了现代语文教育的寻根之旅。事实上,在语文教育现代性       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一直在场。语文教育现代价值的诉求,或宣称“新”的东西,在语文教育传统中有很丰富的资源,只不过长期被      ,没有被挖掘罢了。

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白话取代文言,成为现代书面语主流的历史必然,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语文教育的革命厥功至伟。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使其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我们学习和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的精神,绝不能照搬与照抄,毕竟现代教育目的与传统教育目的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或者盲目复古都是行不通的。对传统语文教育知之愈全、愈深,才能用之愈当,我们要避免语文教育上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避免对传统语文教育的过度阐释或过度开发。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使其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B. 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使其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

C. 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

D. 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使得不少语文教师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B. 不少语文教师以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C. 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需要语文教师的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的。

D. 不少语文教师被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激发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立竿见影 建设 遮掩  扬汤止沸

B. 立竿见影 建构 遮掩  扬汤止沸

C. 行之有效 建设 遮蔽  刻舟求剑

D. 行之有效 建构 遮蔽  刻舟求剑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对太守宴会描绘得让人眼馋,不仅有“____”捕到的肥鱼,还有用泉水酿的酒和摆在面前的各种“____”。

(2)《诗经·氓》中,女子把婚期延迟到秋天,是因为对方“____”。回顾婚姻生活,自评没有差错,可是对方“____”,行为没有准则,三心二意。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两句总结了士大夫之族师道不复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