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强大脑》国际PK赛第一场,中国男孩...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强大脑》国际PK赛第一场,中国男孩李云龙和意大利少年安德烈表现迥异,引发观众对“中国式教育”的大讨论。面对质疑,李云龙的父亲李勇表示将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

B. 昨日,长白山上的高山牡丹花已开得十分茂盛,如果明媚的阳光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话,山上五光十色的花很快就能冒出来。

C. 虽然现在所访问的一些国家,对我们很陌生,了解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导游的帮助下,整个访问行程一定会非常顺利。

D. 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3)》调查,超六成受访者对八项规定的持续实施有信心,民众对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的建立,有很高的期待。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再审查附加成分,做出正确判断。B项搭配不当,“五光十色”与“花”不能搭配。 “五光十色”比喻色泽绚丽,种类繁多,不能用来修饰“花”,可将“五光十色”改为“五颜六色”。C项,表意不明, “了解”有歧义,到底指是“一些国家”了解“我们”,还是“我们”了解“一些国家”,表述不清楚。可改为“虽然我们现在对所访问的一些国家不熟悉,了解起来比较吃力”。D项,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蓝皮书”不能和“调查”搭配,可改为“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3)》调查显示”。故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B. 随着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诞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也渐渐偃旗息鼓了,但其创作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C. 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了12年之久。

D. “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

 

查看答案

补写出空缺部分。

(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用月光水声衬出山林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独自登高的处境。

(3)《锦瑟》一诗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把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同时是全诗的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雨霖铃》(柳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中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①高低六代宫。

石燕②拂云晴亦雨,江豚③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禾黍,《诗经·王风·黍离》小序说,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作《黍离》诗。②石燕,《浙中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③江豚,《南越志》:“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1.找出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

A. 首联“残”和“空”两个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B. 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通过松楸荒冢,残宫禾黍来表现金陵的衰败景象。

C. 颈联“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行风鼓浪的气势,颈联寄寓了作者面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

D. 尾联的英雄指的是抓住陈后主,灭掉陈朝的隋朝将士,正是他们见证了金陵城的由盛转衰。

E. 全诗寄慨言志,格调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守仁“多智善谋”的一组是(   )

①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

②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

③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④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⑤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⑥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有风度,有才华,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更是早早就中了进士。被谪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

B. 王守仁的出生及童年非常有传奇色彩。他在母腹中待的时间较长,名字是云中神人所赐,直到五岁被异人拍打而且改名后,才开口会说话。

C. 王守仁个性有刚有柔。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主持正义,结果被廷杖遭贬谪。张忠、许泰等人故意刁难时,他又隐忍宽仁,最终感化了京兵。

D. 王守仁文武兼备。他不仅通晓兵法战策,在平定宁王造反的过程中,多出奇计,指挥若定;而且善于射箭,曾以“三发三中”赢得京军欢呼。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偷 父

刘心武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有贼!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常,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圆领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指挥来到门厅里,开始讯问。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了口气: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流浪。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吗?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回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我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那少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回到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碴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的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儿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小题1)下列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前文写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收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埋下了伏笔。

B.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的愤恨之深。

C.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中逐渐变得冷漠。

D三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的机会。

 

E、少年走后,若有所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孩子。

(小题2)为什么”“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了解到少年偷画像的原委之后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6分)

(小题3)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6分)

(小题4)小说结尾说,”“想追上他并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