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小鸟响起清脆的喉咙,向你唱出春天的美丽;柳树抽出嫩绿的头发,向你讲述万物的复苏;蚯蚓从松软的土地冒出,向你描述泥土的芳香。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仿写能力。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本题需要另选三个事物,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要注意句间关系的一一照应。如第一个分句中“小草”和“原野”、“纤手”和“描绘”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寒假将至,高三(1)班的学生拟请去年考上大学的王华同学回母校介绍经验,给王华写了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邀请函

王华同学:

为帮助高三同学顺利度过高考的冲刺阶段,高三(1)班的同学想借你放假回家的机会叫你来校讲一讲,以分享你的点滴经验,切勿推辞,务必莅临指导。

××学校高三(1)班

2018年1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多次看过大江、大海、大河,却一直没有看过草原上的河流。在我的想象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    )。机会来了,夏天,我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终于见到了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那里的主要河流有伊敏河、海拉尔河等。更多的是分布在草原各处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如同人体上的毛细血管,草原铺展到哪里,哪里就有流淌不息的支流。与南方的河流相比,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左手一指是河流,右手一指是河流,它随心所欲,           ,想流到哪里都可以。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淙淙地从眼前正流过。我刚要和它打一个招呼,说一声再见,它有些调皮似的,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它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在河流臂弯环绕的地方,是一片片绿洲。由于河水的滋润,明水的衬托,绿洲上的草长得更茂盛,绿得更深沉。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我拿什么升华它呢?我感到有些           ,甚至有些发愁。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被誉为长调之乡的新巴尔虎左旗,听了蒙古长调歌手的演唱,感动得              之余,我才突然想到,有了,这就是悠远、自由、苍茫、忧伤的蒙古长调啊!从此之后,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    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

1.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仿佛金色的舞台上歌女凌空飘飞的水袖,缠绵温柔。

B. 犹如在绿色的地毯上随意挥舞的银绸,漂亮动人。

C. 一定如美女乌黑的长发,又像闪着青春气息的瀑布。

D. 就像地上小路,曲曲折折、时宽时窄,没有尽头。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天马行空 无能为力 泪如雨下 荡气回肠

B. 我行我素 鞭长莫及 泪如雨下 动人心魄

C. 我行我素 无能为力 热泪盈眶 荡气回肠

D. 天马行空 鞭长莫及 热泪盈眶 动人心魄

3.对文中画横线的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从眼前淙淙地正流过。

B. 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淙淙地正从眼前流过。

C. 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从眼前正淙淙地流过。

D. 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B. “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C. 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D. 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2.本词的结尾两句写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嶲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1.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B.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C.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D.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车驾,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B. 太子詹事,中国古代内侍职官之一,秦朝起设立,主要掌管皇太子宫中事务。

C. 再迁,再提升。古代升官职称为“迁”,“左迁”才指贬官。

D. 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也指中书省或秘书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 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皇上也听从了他的建议。

C. 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D. 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2)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