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图是某校“诗歌朗诵大赛”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

下图是某校“诗歌朗诵大赛”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诗歌朗诵大赛

 

参考示例:本次诗歌朗诵大赛由海选与决赛两阶段构成。海选通过网上投票,选出15人参加决赛。决赛将于12月31日在礼堂举行,由5位评委现场打分,评出5个奖项并当场颁奖。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重点考查流程图。答题时,注意题目要求,看清楚流程图陈述的对象;看清箭头指向或事物的发展方向;然后把握各步骤之间的关系,条件、因果或转折等。根据大箭头的方向,此过程主要有几大步,然后分别又有几个环节,表述时要信息完整,语言通顺。本次材料是某校“诗歌朗诵大赛”的构思框架。要求把构思框架图写成一段文字。先整体后局部,整体看,本次诗歌朗诵大赛由海选与决赛两阶段构成。表述时,“海选”在前,“决赛”在后。然后,一一对这两个阶段细细陈述,仍然是先说“海选”的步骤,然后再说“决赛”的环节。陈述决赛时,要按照时间、地点、事情等顺序来表述。注意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校高一年级学生会借用学校阶梯教室的申请书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达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高一年级将于12月24日下午16:OO举行“迎新年对联创作比赛”,共有近百名同学参赛,需要一间能装得下这些选手的教室作为比赛场地。年级学生会反复磋商,拟借用敝校第一阶梯教室,使用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左右。恳请务必批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中,“孝”道思想具有      的地位。在《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      。从个人层面来讲,通过“孝”,人才能达到“仁”,进而领悟“道”,只有领悟了“道”,人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    )。从家庭层面上讲,“孝”体现在为人子对于父母事生和事死两个方面的具体行径,只有以“孝”来侍奉父母,家庭才能拥有父慈子孝、      的和谐氛围。在政治层面上,孔子提出:“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他并没有将“孝”道局限于个人修养与家庭伦理,而是      ,推及到国家政治,由“事父母”之道衍变为“事君”之道。至此,“孝”扩展成为了“忠”,构建了由“家”到“国”,由“孝”到“忠”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举足轻重  俯拾皆是  其乐融融  触类旁通

B. 至关重要  俯拾皆是  相濡以沫  由此及彼

C. 举足轻重  比比皆是  相濡以沫  触类旁通

D. 至关重要  比比皆是  其乐融融  由此及彼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孝”扩展成为了“忠”,儒家构建了由“家”到“国”,由“孝”到“忠”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B. 儒家“孝”扩展成为了“忠”,确立了由“国”到“家”,由“孝”到“忠”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C. 儒家“孝”扩展成为了“忠”,构建了由“家”到“国”,由“孝”到“忠”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D. “孝”扩展成为了“忠”,儒家确立了由“家”到“国”,由“孝”到“忠”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实现个人价值是儒家孝道思想的目标

B. 儒家的“孝”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

C. 懂得“孝”道,就必能实现个人价值

D. 实现了个人价值的人,定是仁孝之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用“____________”一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

(2)《荆轲剌秦王》中“____________”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士人送别荆轲的愤激之态。

(3)《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冬,晋文公卒。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遏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敞邑,敢犒从者。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敞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乏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节选自《左传》,有删节)

(注)①乘韦:四张熟牛皮。②文嬴:秦穆公的女儿,晋文公的夫人,晋襄公的嫡母。③眚:眼里生翳,引申为过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

B.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

C.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

D.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即孟明。“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或美称,如孔子、老子、韩非子等。

B. 辛巳,干支之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干支,可以用来表示年月日时。

C. 素服,和《荆轲刺秦王》中送行者所着“白衣冠”意思一致,均指日常穿的便服。

D.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类似的称谓还有“寡人”“不榖”等,它们均有自谦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蹇叔有先见之明。秦穆公在接到杞子密报后,征询蹇叔的意见。蹇叔明确指出举兵攻郑只会劳而无功,而且秦国将在崤山大败。

B. 弦高是一位爱国商人。他表面上主动犒劳秦军,表达恭敬服从之心;暗地里火速派人将秦军要攻打郑国的消息告诉郑国君主。

C. 皇武子擅长辞令。郑穆公觉察到杞子等人的阴谋,派皇武子前去处理。皇武子通过恰当的外交语言,成功地让杞子等人离开。

D. 秦穆公虽刚愎自用但知错能改。对于曾被晋国俘获的三位将领,秦穆公没有因为他们打了败仗而治罪,而是主动承认自己的过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山顶缆车

舒巷城

它不能高飞

像那空中的铁鸟

它羁泊于山上

戴着铜缆的脚镣

于是它爬行

在倾斜的岁月间

看脚下的沧桑

于是它爬行

在十里的红尘边

看摩天楼上的斜阳

1979年

(注)①舒巷城(1921-),本名王深泉,香港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将系住缆车的钢缆比作束缚“铁鸟”的“脚镣”,表达了自我对现实的独特感受。

B. “倾斜的岁月”使抽象的时间形象可感,让人联想起缆车在倾斜的山坡间穿行的情景。

C. “山顶缆车”并非孤独的存在,它被置放于现代社会背景中,成为都市生活的见证者。

D. 本诗以“红尘”“斜阳”等传统意象衬托“摩天楼”的高耸,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思考。

2.“山顶缆车”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