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比较文字学主要比较各种文字的历史演变、应用功能、形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比较文字学主要比较各种文字的历史演变、应用功能、形体和结构、传播和发展。比较的目的,不仅是了解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了解相互之间的共同性。

西亚的丁头字,诞生于五千五百年前,经过三千多年,到公元的前夜消亡了。北非的圣书字,诞生略晚于丁头字,经过四千年,到公元后第五世纪消亡了。汉字诞生于三千三百年前,比丁头字和圣书字晚两千年,现在有十几亿中国人在应用。

以楷书为主的汉字,在手工业时代使用了两千年,并未感觉有什么不方便。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文字做出同步适应。于是日本和中国掀起了文字改革运动,尝试改进汉字的应用功能。最终解决了汉字电脑输入的困难,但这是电脑技术的进步,不是汉字本身的变化。

文字经过最初的图形符号时期之后,由于书写频繁,发生形体的“笔画化”,从任意线条弯曲变成有规范的线条格式。原来变化无定的线条,经过同化成为数目不同的同类笔画,同时文字的形体发生继续不断的简化。

文字发展到成熟时期,基本符号从“无定型”演变成为“有定型”,又由“单体符号”演变成为“复体符号”。复体符号的结合方式,汉字和丁头字或圣书字不同。汉字把单体符号和复体符号写成同样大小的一个方块。丁头字和圣书字把复体符号散开排列,成为一串并列的单体符号,可长可短。“六书”是汉字造字和用字的原则,也可以用来解说与汉字形体相近的其他文字。“六书”有普遍适应性是比较文字学的一项发现。

西方流传一个说法“文字跟着宗教走”,实际是“文字跟着文化走”,代表较高文化的文字,永远向文化较低的民族传播。文字的传播和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学习阶段、借鉴阶段、仿造阶段和创造阶段。这在汉字身上最为明显。

文字的重大变化都是在文字传播到异族以后才发生的。在原民族中间虽然经常发生形体量变,可是不容易发生结构的质变。传播到异族中间以后,矛盾大,成见小,由此引起新的创造。新的创造,特别是从意音制度变成表音制度,初期很难得到当地权威阶层的承认,只有文化低下的妇女们使用,被轻蔑的称为“妇女字”。可是新的创造简单易用,经过地下传播,最终从民间文字上升为正式文字。

    (摘编自周有光《语文通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西亚的丁头字、北非的圣书字,诞生时间均早于汉字,但使用时间都不及汉字长。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日两国掀起了文字改革运动,共同解决了汉字电脑输入的困难。

C. 汉字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简化,单体符号和复体符号散开排列,形成了一个个方块字。

D. 汉字经历了学习、借鉴、仿造和创造四个阶段,体现了“文字跟着文化走”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概述了比较文字学的比较内容和比较目的,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B. 文章将汉字、丁头字、圣书字进行了分析比较,介绍了这些文字的异同。

C. 文章列举实例,对文字形体演变中“笔画化”的内涵及变化方式加以解说。

D. 文章从历史演变、形体结构等不同角度对比较文字学加以阐述,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判断文字是否发展到成熟阶段,需要考察其基本符号是否由“单体符号”演变成为了“复体符号”。

B. 比较文字学注重研究不同文字间的共同性,研究者认为“六书”也可解说与汉字形体相近的其他文字。

C. 文字传播到异族中常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是因为巨大的民族矛盾导致异族对该文字进行了创新改造。

D. 民间文字简单易用,常在文化低下的人群中使用,经过一定时间的地下传播,才被认定为正式文字。

 

1. D 2. C 3. C 【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使用时间都不及汉字长”分析错误。圣书字使用了四千年,长于汉字。B项,“共同解决了……”分析错误,原文无相关信息,无中生有。C项,“单体符号和复体符号散开排列”理解不当,这是丁头字和圣书字的演变方式。故选D项。 2.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C项,“文章列举实例”分析有误。文中未“列举实例”加以解说。故选C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项,“是因为巨大的民族矛盾导致异族对该文字进行了创新改造”分析错误。文中是说“传播到异族中间以后,矛盾大,成见小,由此引起新的创造。”故选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心灵的地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情节有波澜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通 告

2018年8月7日一8日,崇左市将举办首届国际商务文化节。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崇左市城区部分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现宣布如下:

8月8日晚,市行政中心广场将举行首届国际商务文化节文艺晚会。从l7:o0~23:00对德天路、新城路、龙峡山路西段实行交通管制,无通行证的车辆切莫通行。前来观看晚会的群众务必将机动车、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在指定地点:

(一)摩托车、电动车、单车停放在环山路公务员小区周边道路两旁;(二)其它小车停放在德天路南段。交通管制措施如有变动、以现场交通警察指挥或者设置交通标志明示为准。

因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给交通出行带来的不便,敞交警支队深表不安,希望市民给予支持、配合与谅解。

崇左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2018年8月2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动物在夜间给植物传粉是生物圈内重要的动植物相互作用,不仅保证了很多植物的正常繁殖,______ 。比如,一些榴莲和波罗蜜就是由夜间活动的动物传粉,其果实是猴子、猩猩和松鼠的美味佳肴。夜间给植物传粉最常见的昆虫是蛾子。通过蛾子在夜间传粉的植物最为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 ,如云南产的云南含笑、黄兰和依兰。这些植物的花朵有显著的香气。自然界中很多哺乳动物和昆虫都是以植物为食,又有相当多的种类是专门在夜间外出觅食,__________ 夜间外出可以减少被天敌发现的机会。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有关祝贺词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宜室宜家(贺人乔迁)    ②弄瓦之喜(贺人生儿子)    ③琴瑟和调(贺人新婚)

④洙泗高风(贺校庆)      ⑤齿德俱增(贺寿辞)        ⑥杏坛之光(贺医生开业)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种新水稻虽然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但科学家特意将种植区域北移,以验证在水稻生长期较短的地区,其优点能否充分显现。

B. 中国政府针对经济新常态,结合发展中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作出决策,依靠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减少低效的过剩产能和无效的供应。

C. 考古队根据南阳遗址发掘现场出土的城垣基址、绳纹残砖、烧结窑壁块和陶片初步判断,应为战国至汉武帝时期的一座中型城市遗址。

D. 该饮品的主要原料白茅根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葡萄糖、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组成的,白茅根的芽、花、根,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