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长江二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一辆大巴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上一辆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后坠江。据警方调查,乘客刘某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坐过了站,与正在驾车行驶中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发生争吵,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驾驶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实施危害车辆行驶安全的行为,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冉某作为公交车驾驶人员,在驾驶公交车行进中,与乘客刘某发生争吵,遭遇刘某攻击后,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车安全,将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刘某,并与刘某抓扯。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之间的互殴行为,造成车辆失控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和态度。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800字。
下列是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下面是某校发给家长的邀请函的初稿片断,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第10届腾飞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即将拉开序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为了孩子能在此次比赛中凯旋归来,敝校特别邀请专家来作“科技小发明创作”的主题报告。我们鼎力邀请您于百忙之中抽空出席,与孩子共襄创新的乐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纵观近年来国内的电影电视创作,数量居高不下,质量也日渐提高。然而 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好的作品。诸如抗日神剧类,其极端的恶搞和戏谑历史,可谓“罪莫大焉”。毫不避讳地说,抗日神剧折射出的就是创作者的“三观”不正,导致其艺术水准的不达标。如此创作,实难引导观众人心向善、志趣向上、精神向高。创作者自毁“三观”,然后再去毁他人“三观”,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令文艺工作者被损坏了基本操守。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题材创作,只有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方面实现彻底的突破,方可赢取可观的成绩。( ),它的压力就在于如何在历史原型与现实艺术表达之间架起符合观众共同审美的桥梁,如何处理场面、镜头情节、立意和人物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观众理性价值判断。影视创作理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 ,理应给观众提供正向引导和现实教育。因此,做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多出有实力、见功底的作品,方是正道。一方面,创作者需要自我修炼,作品也需要反复打磨;另一方面,出版发行部门需要强化审鉴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把好出入口关。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各种类型风云际会、各种作品 的创作活跃期,做好审美甄别和良莠区分,去芜存精,正向引导,这应是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光怪陆离 相得益彰 熙熙攘攘 当务之急
B. 琳琅满目 相得益彰 纷至沓来 首当其冲
C. 光怪陆离 相辅相成 熙熙攘攘 首当其冲
D. 琳琅满目 相辅相成 纷至沓来 当务之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但令文艺工作者被失去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B. 不但损坏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C. 不但失去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D. 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失去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也是有压力的
B. 当然,创作—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也是有压力的
C. 当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D. 虽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来类比,强调“陋室不陋”,并以古贤自况,表达个人志趣和抱负。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万物不变的角度指出人与江河山川一样延绵不绝,不必自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暮步至江上①
吕本中
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②。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
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
(注)①本诗是诗人早年的作品。北宋“崇宁党争”兴起,诗人在弱冠之年受累于党争。②凤凰台:源自《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台空江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客事”与“春愁“点出人生经历坎坷、前途暗淡无光的悲情。
B. 第二句“凤凰台”化用李白诗句,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
C. 第三句,“树阴”是静景,“帆影过”是动态,动静结合使江景圆活流动。
D. 全诗包含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诗人只能在无可奈何中“辜负风光”。
2.本诗颈联“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非常精妙,请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