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校发给家长的邀请函的初稿片断,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第1...

下面是某校发给家长的邀请函的初稿片断,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10届腾飞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即将拉开序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为了孩子能在此次比赛中凯旋归来,敝校特别邀请专家来作“科技小发明创作”的主题报告。我们鼎力邀请您于百忙之中抽空出席,与孩子共襄创新的乐趣。

 

①“凯旋归来”改为“凯旋” (或删除“归来”); ②“敝校”改为“学校”; ③“鼎力”改为“诚挚”; ④“抽空”改为“拨冗”;⑤“共襄”改为“共享”。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凯旋”,是战胜归来的意思,与“归来”语义重复,去掉“归来”。“敝校”,“敝”,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上,改为“学校”。“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改为“诚挚”。“抽空”,挤出时间(做别的事情);“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把“抽空”改为“拨冗”。结合“乐趣”分析,把“共襄”改为“共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纵观近年来国内的电影电视创作,数量居高不下,质量也日渐提高。然而        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好的作品。诸如抗日神剧类,其极端的恶搞和戏谑历史,可谓“罪莫大焉”。毫不避讳地说,抗日神剧折射出的就是创作者的“三观”不正,导致其艺术水准的不达标。如此创作,实难引导观众人心向善、志趣向上、精神向高。创作者自毁“三观”,然后再去毁他人“三观”,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令文艺工作者被损坏了基本操守。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题材创作,只有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方面实现彻底的突破,方可赢取可观的成绩。(    ),它的压力就在于如何在历史原型与现实艺术表达之间架起符合观众共同审美的桥梁,如何处理场面、镜头情节、立意和人物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观众理性价值判断。影视创作理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        ,理应给观众提供正向引导和现实教育。因此,做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多出有实力、见功底的作品,方是正道。一方面,创作者需要自我修炼,作品也需要反复打磨;另一方面,出版发行部门需要强化审鉴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把好出入口关。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各种类型风云际会、各种作品        的创作活跃期,做好审美甄别和良莠区分,去芜存精,正向引导,这应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光怪陆离   相得益彰   熙熙攘攘   当务之急

B. 琳琅满目   相得益彰   纷至沓来   首当其冲

C. 光怪陆离   相辅相成   熙熙攘攘   首当其冲

D. 琳琅满目   相辅相成   纷至沓来   当务之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但令文艺工作者被失去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B. 不但损坏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C. 不但失去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D. 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失去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也是有压力的

B. 当然,创作—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也是有压力的

C. 当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D. 虽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来类比,强调“陋室不陋”,并以古贤自况,表达个人志趣和抱负。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万物不变的角度指出人与江河山川一样延绵不绝,不必自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暮步至江上

吕本中

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

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

(注)①本诗是诗人早年的作品。北宋“崇宁党争”兴起,诗人在弱冠之年受累于党争。②凤凰台:源自《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台空江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客事”与“春愁“点出人生经历坎坷、前途暗淡无光的悲情。

B. 第二句“凤凰台”化用李白诗句,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

C. 第三句,“树阴”是静景,“帆影过”是动态,动静结合使江景圆活流动。

D. 全诗包含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诗人只能在无可奈何中“辜负风光”。

2.本诗颈联“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非常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① ,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②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 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 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 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 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 诇:音 xiòng,刺探,得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 /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B.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C.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 / 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D.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帽子,表示已经成人,文中的“弱冠”指将要成年。

B. 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三甲各若干名。

C. 兵部是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 朔,指阴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中的“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曾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 王守仁擅长军事。上杭一战中,他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制敌获胜。

C. 王守仁精于计谋。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

D. 王守仁博学勤思,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以此就创立了阳明学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商品、市场、经济、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各国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

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例如,只有那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一些国家的民族产业,将难以为继。在全球化自由流动的旗帜下,人才纷纷流向了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摘编自《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各国的商品相互流通。“给我一杯可乐,两块新奥尔良鸡翅,一个鸡腿堡,打包带走。”几乎在每天早晨,位于中国成都市武侯区文轩书城旁肯德基店都会出现这样雷同的点餐声。世界著名调查统计公司亚格首席分析专家 David Chow 披露:根据他们公司的统计结果,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一个相同的点餐指令会在全球四十多个肯德基连锁店发出。换句话说,在肯德基这样的全球化餐饮连锁中,位于世界不同位置、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国籍的人,会因为肯德基提供的菜单,由“众口难调”走向了“众口一致”。经济全球化为我们购物提供了超越国界的更多选择,使我们可以随时紧跟世界潮流。

(摘编自《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已成为对全球影响巨大的进出口大国。随着改革创新的深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外贸结构继续改善,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

 

(选自 2017 年 10 月 19 日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四:

多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不断开拓国外市场,积累了一定经验。出口企业要面对世界市场来组织生产,市场容量大,容易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如汽车、电冰箱、电子计算机等等,采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可以使成本降低很多,并带动相关从属企业的建立。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可直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节省了创新的成本。扩大对外经贸关系,就必然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进出口不仅可以直接获取经济效益,也为引进外资提供了有利条件。出口越多,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的余地就越大,这就加速了国家资金积累,增强了国力。

(摘编自《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

B.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受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影响,各国经济规则一致,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

C. 据统计,同一天的同一时间,同一个点餐指令会在全球四十多个肯德基连锁店里发出。

D. 材料三的图表显示,2017 年 3—9 月,我国每月进出口额起伏不大,呈稳中有升的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肯德基餐饮连锁的方式,因其提供的菜单,使得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国籍的人,口味逐渐趋同。

B.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作为进出口大国,在许多方面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超越国界的更多选择。

C. 从材料三图表中可以看出,9 月份进出口交易额最高,3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率最高。

D. 据材料三图表可知,进出口交易额的多少与同比增长率不成正比,进出口交易额高,同比增长率反而会低。

3.我国应怎么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