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注)《临江仙·梅》为李清照效仿欧阳修《蝶恋花》所作的数阕《临江仙》之一。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起句效仿欧词,一字不改,以设问的口气连用三个“深”字,表现了庭院的深邃。

B. “云窗”一句通过描绘云簇窗前,雾绕高阁,描绘出庭院的缥缈清幽的特点。

C. 上阕第二句中的“迟”字不仅客观交代春来得“迟”,也表现了对春来迟缓的厌恶。

D. 上阕的第三句和下阕的第三句遥相呼应,均通过对“谁”的质问,借梅花表达了词人的愤懑之情。

E. 这首词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把独居的幽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 CD 2. (1)拟人。“玉瘦檀轻无限恨”“浓香吹尽有谁知”两句中中的“恨”“有谁知”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怡人的姿态。 ②借物抒情。本词主要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并借助梅花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怨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错在“厌恶”,这里主要表现词人思念丈夫时的孤独哀怨之情;D项,应是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故选C、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处主要考查的是表现手法,本词像词人的其他词作一样,通过借助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统揽词人的诸多作品,多数是借助某种事物来表现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和自己的闺怨之情,本词也基本属于这类作品。分析表现手法,主要应在用词、写景、抒情等方面进行分析。这首词以咏梅为题,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为谁憔悴”“恨”“有谁知”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梅人的情感。“玉瘦檀轻”根据注释看,是说梅花姿态清瘦,与“杏花肥”形成对比,以梅花之玉瘦,衬红杏之憨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乎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那种纯洁美!

1.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开发。

B. “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

C. “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

D. “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2.(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乎麦、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 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C. 原生态艺术地方色彩浓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 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B. 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

C. 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完全是不必要的。

D. 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查看答案

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 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 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副热带高压不仅控制南方地区的时间长,而且没有强有力的台风来与副热带高压相抗衡,这两种反常状况使得南方很多地区出现了比较极端的高温天气。

B. 近来,一些地方屡屡传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办公室设“镇邪兽”、“转运石”,甚至请风水大师对办公室重新摆设或对办公楼周围作出调整,以换来好运保官员“不倒”,引起舆论哗然。

C. 学术大师寥若晨星、江湖“大师”不断涌现的时代,我们应该用独立的思想与科学的精神去收复曾被“大师”们侵蚀的领地,在变动的时代给精神一个寄托。

D. 重阳节上午,江西庐山西海风景区司马旅游码头发生了桥面塌陷事故,18名游客擦伤或落水,当地旅游部门表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游客拥堵所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 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