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是( ) A. 他年近古稀,但高堂与家母依然健在 B. 你的...

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是(   )

A. 他年近古稀,但高堂与家母依然健在

B. 你的事情,我当然会海涵,不会计较的

C. 不必这么客气,做这点小事只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D. 你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我已经斧正了

 

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C项,“举手之劳”,指办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何足挂齿”,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谦辞。句中使用正确。A项,“高堂”,对父母的敬称;“家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句中说的是“他”的父母,使用“家母”不当,且“高堂”已经包含了“母亲”,“高堂与家母”表述不当。B项,“海涵”,如海一样的包容,敬辞,比喻人度量宽大,用于请人原谅时。句中说“我”海涵,不当。D项,“斧正”,敬辞,请人修改文章。句中说自己修改别人的文章,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济南文化西路的慢行一体路使用彩色沥青打造,不但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效果,增加现代化都市气息,而且也可以避免普通沥青路面黑色的单调性,提高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

B.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多处目标3月21日晚遭到西方国家战机的空中打击。这是自19日以来西方国家第三次空袭的黎波里目标。

C. 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 老教授终于被他的言行所打动,答应为他修改毕业论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 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② 我和他性格不同,观点各异,方枘圆凿,很难合作。

③ 哪知都督传见他后,东问西问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儿,后来图穷匕见,道出本意。

④ 大家赞扬这个方案犹如抱薪救火,一定会把这次改革的“三把火”烧得更加旺盛。

⑤ 《战狼2》在我市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沁园春·长沙》)

____,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

③譬如朝露,去日苦多。_____,忧思难忘。(《短歌行》)

④羁鸟恋旧林,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

⑤仰观宇宙之大,____。(《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诗歌中描写了哪些农村生活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共性特征?请加以概括。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各有什么妙处?请简要说明。

①榆柳后檐,桃李堂前。

②有风自南,彼新苗。(《时运(其一)》

③蔼蔼堂前林,中夏清荫。(《和郭主簿(其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 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 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 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 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