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8年9月22日,他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8年9月22日,他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

12岁,他成了盲人。

…………

30岁,他幸运地成为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弗兰科•科瑞利的学生。

35岁,他获得圣雷莫音乐节最佳新人奖。

39岁,他推出《浪漫曲》,以崭新的演绎方法突破了古典、流行的界限,雄踞荷兰、比利时、瑞典、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流行榜。

45岁,他拥有了自己的音乐制作公司。

54岁,他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

58岁,他以5种不同语言呈现17首经典电影金曲的专辑《光影之歌》发行。

2018年9月14日,60岁的他与张惠妹合唱的单曲《If Only》上线。

他就是世界第四大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支撑他直面人生的是一句来自父亲的劝慰:虽然,你看不见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让这世界看见你 谁不曾期待破茧成蝶的曼妙飞舞?谁不曾艳羡灯火辉煌下的万众瞩目?谁不曾梦想流光溢彩的锦绣前程?沉默也许胜过无实力的愤怒,可蝶舞天地间,拥有最华美的身姿;人行灯光下,是最出挑的装扮;这个世界所关注的你,理应有值得欣赏的光芒;让这个世界看见你,必然要有表现自我的欲望。 表现自我,不是叛逆嚣张,而是懂得如何“张扬”。乔布斯带着他个性十足的“苹果”啃了全世界所有“苹果”一口;俞敏洪用他十足不一般的英语授课铸就了中国学生的雅思光荣榜。有多少人曾潦倒穷困,委身车库;亦有太多人,曾沉默寡言,碌碌无为。假如没有那一份张扬劲儿,“苹果大王”、"留学教父"也只是凡夫俗子罢了。 表现自我,不是横冲直撞,而是执著于心中的梦想。“前途很远,也很暗,可是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周树人先生如是说,一路山高水长,一生缓缓流淌。鲁迅的高傲,鲁迅的梦想,让他站在山顶,俯视人间,用他的威严,赢世人瞩目,为世人指路。可他反对“请愿”式的宣扬,他痛惜横冲直撞的牺牲。明晓世事,身居高位,而不莽撞,路长水长。 表现自我,不是盲目前往,而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定位。“向中国传递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是芮成钢给自己的定位。年轻的记者游走于中国与世界之间,成为中国最光芒耀眼的主持达人。将星巴克赶出故宫的斗士,唯一两次采访奥巴马的亚洲人,澳大利亚总理的忘年交挚友……他用标准的英文将友好的中国展示给了世界,用字正腔圆的中文将繁华的世界传递回中国。那个上课偷看英文著作的少年,因适合的定位,成就了辉煌锦绣的前程。 歌德说:“壮志与热情是伟业辅翼”;雨果说:“敢于冲撞命运的才是天才”;托尔斯泰说:“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生命的阳光在引吭高歌时才能谱成灿烂的阳光乐曲;人生的水墨在纵情挥洒下才能绘成绝美的画卷。 起身面对世上万千风景,俯首淡看这世界惶惑苍凉。一季橘红柳绿,一年春夏冬秋,人都在这世上站立,而若想破茧飞扬,就让这世界看见你,看见这张扬而自恃的光芒万丈的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安德烈•波切利的成长过程,第二部分是说支撑他直面人生的话“虽然,你看不见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题干提供了“阅读材料”“写作导语”和“写作要求”,阅读内容有所增加,但阅读难度不大。从材料来看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他父亲的一句话“让这个世界看见你”。关于“让”,根据题目,“让”的主语应当是“你”自己,而不能是其他人。关于“这个”:“这个世界”即“你”生活的当下的世界。“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如果“你”不存在,那便边是“过去”的世界和“未来”的世界。它们都是“那个”。关于“世界”:在本题中,“世界”一词可以包括多层含意。第一,是我们生活的整个时空,即天下、人间、世间。如材料中的安德烈•波切利成为世界级的名人。它包含着一个人从默默无闻到成名成家的奋斗、成功让世界逐步关注他。第二,是我们生活的当下的时空,即一个人生活的小圈子。即使是在小圈子中,一个人也需要存在感。这一点对于多数人更有意义。题目中所包含的世界就有“残疾人”“健全人”“家庭”“乡村”“城市”“国家”“全球”“音乐”(行业)、“商业”“公益”等。关于“看见”:“看见”包括知道、认识、关注、了解、尊重、崇拜等一系列的含意。关于“你”:这是一个“对话型”题目,要求考生与自己选定的“你”进行对话。以第二人称写作。当然,考生也可以把“你”转换成“我”,写自己和“内心”进行对话。关于“联想和思考”:阅读材料只是写作的引入点,而不是写作分析的重心。考生只需要写出自己的“联想和思考”从阅读材料中哪里来即可。写作的重点是“联想和思考”。关于“主题”:“主题”不是标题。当然,考生可以把它直接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主题是文章的中心,考生需要围绕这个中心写作。因为题目中的主题只是一个方向性的引导,而不是具体内容的确定,所以,考生仍然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比如,“如何”让这个世界看见你、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让这个世界看见你的“什么”等。本题不限于写积极奋进的主题,考生也可以进行揭露、讽刺和批判。比如,考生可以动员一名犯罪嫌疑人直面媒体,“让这个世界看见你”,以“你”的假恶丑来呼唤社会的真善美。从文体上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有充足的论据;如写记叙文,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如下: 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寻找自己的位置,展现个人的风采 个人与世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创新研究”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市义工队招募公告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义工是一座城市吸睛的名片。为了不断壮大义工队伍,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我们鼓动广大热心公益事业的市民加入义工队伍,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同时,提高自我,发展自我。要是你真想传递热心、善心和爱心,要是你有强烈的正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你就必须成为义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制定了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18年上半年,国务院分别批复同意广东深圳、广西桂林、山西太原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深圳、桂林、太原分别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有关部委负责人表示,首批示范区的三个城市,既体现了我国东中西不同地域        的合理布局,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不同阶段和面临的不同类型问题的代表性。有关城市的政府人士对记者        :为使示范区建设        ,希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能够        ,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等方面倾斜支持三个城市的建设。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制定了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方案。

B.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制定了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方案。

C.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制定了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方案。

D.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制定了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三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批复中被赋予不同的定位和要求

B. 三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批复中被赋予不同的要求和定位

C. 批复对三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定位

D. 批复对三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不同的定位和要求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因地制宜    直言不讳    高歌猛进    志同道合

B. 因地制宜    单刀直入    高歌猛进    同舟共济

C. 就地取材    单刀直入    急流勇进    志同道合

D. 就地取材    直言不讳    急流勇进    同舟共济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 

⑵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_____”。

⑶《虞美人》中“_____”将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翛 (xiāo) 然:形容无拘无束、超脱或自由自在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雪夜的寂静,表现了作者无边的痛苦与寂寞。

B. 颔联既实写所见之景,又可从“竹”和“雪”的描写中见出人物的品行节操。

C. 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音韵和谐,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D. 全诗写景优美,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目前,令人觉得美不胜收,极富感染力。

2.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如何回忆胡居士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