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楚江怀古(其一)[注]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楚江怀古(其一)[注]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在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这首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中“微阳”“猿啼”“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

B. 尾联写诗人想起了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于是感慨丛生。

C. 尾联中“竟夕”写自己在傍晚时分竟然产生了悲秋之情,有出乎意料的意味。

D. 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语言含蓄蕴藉,别具特色。

2.颈联被认为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联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1. C 2. 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广泽生明月”,广阔的洞庭湖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的生命,写出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该句以动写静,表现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 “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广阔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尾联中‘竟夕’写自己在傍晚时分竟然产生了悲秋之情,有出乎意料的意味”错误,选项对“竟夕”的理解不正确,“竟夕”的意思是“整个晚上”,意思是“通宵达旦独自悲秋”,诗中也并没有“出乎意料的意味”。故选C项。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颈联被认为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联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然后理解颈联的意思,看写了什么内容,再看使用什么手法,有何效果。“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意思是“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诗句中写到“广泽”“明月”“苍山”“乱流”,“广泽”和“苍山”都是静止之物,在这静态的画面中,诗人以“生”让“明月”有了活泼泼的生命力,仿佛让读者能够看到一轮圆月冉冉升起的画面,同时用“广”让人感受到洞庭湖的广大无边;“流水”本就是动的,诗人又以一“乱”字写出江流的喧闹,仿佛能够听到江水流动的声音,可以说这两句诗都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世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B.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C.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D.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西汉末至东汉末,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三国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 从伯:父亲的堂兄。次于至亲而同祖的亲属关系叫从,父亲的哥哥为伯。也称堂伯。“堂”与“表”一样都指的是一种亲戚关系。

C. 东床:因为王羲之的故事,“东床”与“令坦”就成了女婿的称呼,多用来称呼对方女婿。对皇帝的女婿也称为“东床驸马”。

D. 山阴:山坡背阴的一面,指山的北侧。我国有“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说法。比如西安咸阳就在渭水之南、嵕山之北。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孙绰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 骠骑将军王述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怀恨在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2)世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B.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是古人用的“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C.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D. “奄奄黄昏后”中的“黄昏”属于我国古代常用的天色计时法。属于这种计时法还有“夜半”“日出”“日中”“人定”等。另外,我国古代还常用地支计时法,即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等职,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B.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其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山水田园诗派之鼻祖”。

C.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学识渊博,先后任左徒、三闾大夫,后屡遭奸臣陷害。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于夏历五月初五怀石投汨罗江而死。

D.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赞它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流觞曲水,列坐其         次:旁边    

君既若录                见:表被动

B. 夙兴夜寐,室老矣         靡:没有    

嬉戏莫忘                相:互相

C.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雨雪:下雪  

家来贵门                谢:辞别

D.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扶将:扶持,服侍

后世人                谢:感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亦自缢于庭树

B.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长余佩之陆离

C. 为仲卿母所遣              当其欣于所遇

D. 死生亦大矣                不吾知其亦已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