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嘉轩办学堂 文/陈忠实 二月里一个平淡宁静的早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嘉轩办学堂

文/陈忠实

二月里一个平淡宁静的早晨,春寒料峭,街巷里又响起卖罐罐馍的梆子声。马驹和骡驹听见梆子声就欢叫起来,拽着奶奶的衣襟从上房里屋走出来。白赵氏被两个孙子拽得趔趔趄趄,脸上却洋溢着慈祥温厚的笑容,两只手在衣襟下掏着铜子和麻钱。嘉轩跷出厦屋门坎,在院庭里挡住了婆孙三人的去路:“妈,从今日往后,给他俩的偏食断了去。”白赵氏慈和的脸顿时沉阴下来,瞅着儿子,显然是意料不及而愣住了。嘉轩解释说:“人说‘财东家惯骡马,穷汉家惯娃娃’。咱们家是骡马娃娃都不兴娇惯。”白赵氏似有所悟,脸上泛出活色来,低头看看偎贴在腰上的两颗可爱的脑袋,扬起脸对儿子说:“今个算是尾巴巴一回。”嘉轩仍然不改口:“当断就断。算了,就从今个断起。”白赵氏把已经码到手心的铜子和麻钱又塞进大襟底下的口袋,愠怒地转过身去:“你的心真硬!”马驹和骡驹窝火委屈得哭丧着脸,被奶奶拽着手怏怏地往上房里屋走去。

两个孩子已经长到该当入学的年龄。白嘉轩正在谋划确定给白鹿村创办一座学堂。白鹿村百余户人家,历来都是送孩子到七八里地的神禾村去念书,白嘉轩就是在那里早出晚归读了五年书。他想创办学堂不全是为了两个儿子就读方便,只是觉得现在应该由他来促成此举。学堂就设在祠堂里。那座祠堂年久失修,白嘉轩想出面把苍老的祠堂彻底翻修一新,然后在这里创办起本村的学堂来。他的名字将与祠堂和学堂一样不朽。

白嘉轩怀里揣着一个修复祠堂的详细周密的计划走进了鹿子霖家的院子。鹿子霖在厢房里听见一阵陌生的脚步声就走到庭院,看见白嘉轩进来,便忙拱手问候。白嘉轩停住脚说:“我找大叔说件事。”鹿子霖回到厢房就有些被轻贱被压低了的不自在。白嘉轩走进上房的屏风门就叫了一声:“叔哎!”鹿泰恒从上房里屋踱出来时左手端着一只黄铜水烟壶,右手捏着一截冒烟的火纸,摆一下手礼让白嘉轩坐到客厅的雕花椅子上。鹿泰恒坐在方桌另一边的椅子上,细长的手指在烟壶里灵巧地捻着金黄绵柔的烟丝,动作很优雅。白嘉轩说:“大叔,咱们的祠堂该翻修了。”鹿泰恒吹着了火纸,愣怔了一下,燃起火焰的火纸迅速烧出一截纸灰。鹿泰恒很快从愣怔里恢复过来,优雅地把火纸按到烟嘴上,优雅地吸起来,水烟壶里的水的响声也十分优雅,直到“噗”地一声吹掉烟筒里的白色烟灰,说:“早都该翻修了。”白嘉轩听了当即就品出了三种味道:应该翻修祠堂;祠堂早应该翻修而没有翻修是自己的父亲老族长白秉德的失职;自己这个新族长忙着娶媳妇埋死人现在才腾出手来翻修祠堂咧!白嘉轩不好解释,只是装作不大在乎,就说起翻修工程的具体方案和筹集粮款的办法。鹿泰恒听了几句就打断他的话说:“这事你和子霖承办吧!我已经老了。”白嘉轩忙解释说:“跑腿自然有我和子霖。你老得出面啊!”鹿泰恒说:“你爸在世时,啥事不都是俺俩搭手弄的?现在该着你们弟兄搭手共事了。”随之一声唤,叫来了鹿子霖:“嘉轩说要翻修祠堂了,你们弟兄俩商量着办吧。”

整个一个漫长的春天里,白鹿村洋溢着一种友好和谐欢乐的气氛,欢悦喜庆的气氛把白鹿两姓的人融合到一起了。翻修祠堂的工程已经拉开。整个工程由白嘉轩和鹿子霖分头负责。鹿子霖负责工程,每天按户派工。白嘉轩组织后勤。

白嘉轩提出的一个大胆的方案得到了鹿子霖爽快的响应:凡是在祠堂里敬香火的白姓或鹿姓的人家,凭自己的家当随意捐赠,一升不少,一石不拒,实在拿不出一升一文的人家也不责怪。修复祠堂的宗旨要充分体现县令亲置在院里石碑上的“仁义白鹿村”的精神。整个预算下来,全体村民踊跃捐赠的粮食只抵全部所需的三分之二,白嘉轩和鹿子霖两家合包了三分之一。

这年夏收之后,学堂开学了。白嘉轩被推举为学董,鹿子霖被推为学监。两人商定一块去白鹿书院找朱先生,让他给推荐一位知识和品德都好的先生。朱先生见了白嘉轩和鹿子霖,竟然打拱作揖跪倒在地:“二位贤弟请受愚兄一拜。”两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忙拉朱先生站起,几乎同声问:“先生这是怎么了?”朱先生突然热泪盈眶:“二位贤弟做下了功德无量的事啊!”竟然感慨万端慷慨激昂起来:“你们翻修祠堂是善事,可那仅仅是个小小的善事;你们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祖宗该敬该祭,不敬不祭是为不孝;敬了祭了也仅只尽了一份孝心,兴办学堂才是万代子孙的大事;往后的世事靠活人不靠死人呀!靠那些还在吃奶的学步的穿烂裆裤的娃儿,得教他们识字念书晓以礼义,不定那里头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呢。你们为白鹿原的子孙办了这大的善事,我替那些有机会念书的子弟向你们一拜。”白嘉轩也被姐夫感染得热泪涌流,鹿子霖也大声谦和地说:“朱先生看事深远。俺俩当初只是觉得本村娃娃上学方便……”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对次要人物鹿泰恒听到白嘉轩的提议时从“优雅”到“愣怔”再到“优雅”的细节描写,以及“早都该翻修了”的语言描写,都极为细致传神,耐人寻味。

B. 文本中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表现了白嘉轩族长带头修学堂的“仁义”。白鹿村修祠堂时的气氛以及白鹿书院朱先生下跪的情节都是从侧面凸显了这一点。

C. 文本结尾朱先生打拱作揖跪倒在地的细节描写,强烈地表达出他对白嘉轩和鹿子霖办学堂这一善举发自内心的赞扬,更可见他对兴办学堂更为看重。

D. 白嘉轩谋划给白鹿村创办学堂不仅是为了两个儿子就读方便,更是为了沽名钓誉,想让自己的名字与祠堂一样不朽。

2.节选部分写白鹿两家合作修祠堂办学堂,但也能看到两家过去就有矛盾不断的影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白嘉轩是小说的主人公,节选部分他有着多重角色,作为族长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 D 2. ①白嘉轩到鹿家商量修祠堂事情,却不与鹿子霖商量。②白嘉轩提出想法被鹿泰恒指责。③修祠堂时候白鹿村洋溢出友好和谐欢乐气氛。 3. 注意题干所强调“作为族长”的性格,答出三点即可)①有担当(有责任)——主张修学堂;②有隐忍——被长辈鹿泰恒嘲讽;③有心计(有计划,心思缜密)——找鹿泰恒商量修祠堂(“修复祠堂的详细周密的计划”);④有仁义——或:兴办学堂,不只是为自己家的孩子学习;或:修祠堂,自己和鹿家合包三分之一费用,村中人量力而行;⑤重教育——谋划修祠堂、办学堂、请先生。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D,“更是为了沽名钓誉,想让自己的名字与祠堂一样不朽”理解有误。根据原文:他想创办学堂不全是为了两个儿子就读方便,只是觉得现在应该由他来促成此举。学堂就设在祠堂里。那座祠堂年久失修,白嘉轩想出面把苍老的祠堂彻底翻修一新,然后在这里创办起本村的学堂来。以上表现其只是想为村里做件善事。故答案选D。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这类试题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根据题干的要求理解文本内容,最后根据要求进行分析概括即可。本题题干要求是:节选部分写白鹿两家合作修祠堂办学堂,但也能看到两家过去就有矛盾不断的影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根据对题干的理解,要从文本中找到体现两家矛盾的内容,根据理解文本内容可知白嘉轩去鹿家谈维修祠堂事宜,为什么不和鹿子霖商量,还有鹿老爷子提出的质疑,这些都体现了白鹿两家的矛盾。从后文看白嘉轩和鹿子霖合作的愉快上看,两家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化解。这也足以看出白鹿村在大是大非面前,人们能放弃前嫌的大度的胸怀和气魄。 3.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性格特点概括分析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白嘉轩是小说的主人公,节选部分他有着多重角色,作为族长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考生要顺着题干要求,从主人公族长的身份去找到其性格特点,首先从修建祠堂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其“仁义”“孝道”“重视教育”的性格特点,从他到鹿家商量修建祠堂上看,能看出其“顾全大局”“隐忍”的性格特点。总之,考生要到原文的具体事件和具体情节中,体会和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人的智慧

文/艾永明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实行 2000 余年。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从不独立逐步走向独立,这是监察权威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第一,中央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互不统属。秦和西汉,御史府服从于相府而不独立。东汉,御史府改为御史台并与行政系统相分离。魏晋时期,御史台又脱离少府而自立,罢司隶校尉而将监察权向御史台集中。隋废尚书省的监察职能,唐将隋的司隶台并入御史台,形成单一的御史系统。元朝取消谏院,使监察组织更加一元化。清朝实行科道合一,都察院成为完全独立的、唯一的中央监察机关。

第二,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而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实行常设监察官和朝廷派遣巡察御史巡察相结合的体制。巡察御史由朝廷直接任命派遣,与地方政府没有关联。地方常设的监察机关(官员)则不同,它们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较为复杂,其独立性是经过长期发展才确立的。自秦至隋,地方常设监察机关往往从属于地方政府。唐宋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监察机关。元朝的地方监察体制有了新发展:建立行御史台,实行大监察区建制,设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分属行御史台,从而形成垂直监察体系,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政府没有统属关系。明代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道,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各省又设按察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是各省常设监察机关。清承明制,监察体系基本循而不改。

第三,监察官员之专职化。监察职能由监察官员专任,监察官员也不兼任其他职能,这是监察独立的内在要求。自秦汉至唐宋,监察机关的独立和一元化尚在形成中,监察官也没有真正专职化。元明清,随着中央和地方监察机关独立和一元化的完成,监察官员基本实现专职化。尤其是明清时期,御史是官僚机构中一个特殊群体,负有专门职责,还有专用的“獬豸补服”。

第四,监察官员具有独立弹劾权。监察官员虽然从属于相府或御史台(都察院),但其弹劾无需宰执或台主批准,御史以个人名义而不是组织名义提起弹劾。这是为了不妨碍对宰执或台主的纠弹,同时使纠弹的主体十分明确,因而也是对监察官员的一种制约。东汉初年,刺史纠奏二千石长吏“不复委任三府”而直呈皇帝。唐初,明确规定御史可以直接弹劾:“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清朝规定,科道官不必经过都察院而可以单独进呈,既能封劾,还能面劾。

中国古代施政者对国家治理中监察权的配置和运用有理性的认识和较合理的设计,它们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监察权运行的内在规律。当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处于官僚政治的体系之中,特别是受到君主专制这一根本政治体制的制约,官官相察的实质是君察臣,其实施的成效与设计初衷必然相距甚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历史发展看,保障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关键在于监察体制从不独立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

B. 监察独立要求监察官员专职化,监察职能由监察官员专任,这样监察官员才具有独立弹劾权。

C. 中国古代垂直监察体系是经过了长期发展才形成的,直到明清时期,垂直监察体系才真正确立。

D. 保证监察机关的独立,须先让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互不统属,且将监察职能从其他机关分离出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详细分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这种制度自身的缺陷。

B. 文章按朝代顺序分析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独立与一元化的发展及形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C. 文章第五段引用有关唐初规定的历史文献,证明了监察官员具有独立弹劾权,简约而有力。

D. 文章从监察机关和监察官员两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古代监察体制逐步走向独立的发展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监察官员没有独立弹劾权,就难以对宰执和台主进行监察,还可能导致他们胡乱纠弹。

B. 监察机关监察权及监察官员弹劾权的独立,是有效监察百官、避免官员贪腐的前提之一。

C. 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其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表现最为突出。

D. 中国古代施政者对监察权的配置和运用有其合理性,因而对不同的政治体制也有借鉴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翻着面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百香果又称鸡蛋果,_______________,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氯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以及微量元素,有“采汁之王”的美称。________,可以舒缓焦虑紧张、抑郁寡欢、神经紧张所引起的头痛、胃痛、尿频、心慌等症状。百香果虽好,_______,不然,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引起身体不适。

 

查看答案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强的表述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强给今年13岁的小明写生日贺卡:“豆蔻年华,阳光向上,你是个人见人夸的好男孩。”

B. 今天父亲40岁生日,小强向老师请假说:“家父适逢不惑之日,特请假回家为之祝贺。”

C. 在进入青竹湖的第一天,小强对刚认识的同学小明说:“你我年岁相同,兴趣相投,以后一定会成为竹马之交。”

D. 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

A. ④②①⑤③    B. ④⑤①③②    C. ⑤②①③④    D. ⑤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