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人的智慧 文/艾永明 中国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人的智慧

文/艾永明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实行 2000 余年。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从不独立逐步走向独立,这是监察权威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第一,中央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互不统属。秦和西汉,御史府服从于相府而不独立。东汉,御史府改为御史台并与行政系统相分离。魏晋时期,御史台又脱离少府而自立,罢司隶校尉而将监察权向御史台集中。隋废尚书省的监察职能,唐将隋的司隶台并入御史台,形成单一的御史系统。元朝取消谏院,使监察组织更加一元化。清朝实行科道合一,都察院成为完全独立的、唯一的中央监察机关。

第二,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而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实行常设监察官和朝廷派遣巡察御史巡察相结合的体制。巡察御史由朝廷直接任命派遣,与地方政府没有关联。地方常设的监察机关(官员)则不同,它们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较为复杂,其独立性是经过长期发展才确立的。自秦至隋,地方常设监察机关往往从属于地方政府。唐宋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监察机关。元朝的地方监察体制有了新发展:建立行御史台,实行大监察区建制,设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分属行御史台,从而形成垂直监察体系,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政府没有统属关系。明代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道,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各省又设按察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是各省常设监察机关。清承明制,监察体系基本循而不改。

第三,监察官员之专职化。监察职能由监察官员专任,监察官员也不兼任其他职能,这是监察独立的内在要求。自秦汉至唐宋,监察机关的独立和一元化尚在形成中,监察官也没有真正专职化。元明清,随着中央和地方监察机关独立和一元化的完成,监察官员基本实现专职化。尤其是明清时期,御史是官僚机构中一个特殊群体,负有专门职责,还有专用的“獬豸补服”。

第四,监察官员具有独立弹劾权。监察官员虽然从属于相府或御史台(都察院),但其弹劾无需宰执或台主批准,御史以个人名义而不是组织名义提起弹劾。这是为了不妨碍对宰执或台主的纠弹,同时使纠弹的主体十分明确,因而也是对监察官员的一种制约。东汉初年,刺史纠奏二千石长吏“不复委任三府”而直呈皇帝。唐初,明确规定御史可以直接弹劾:“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清朝规定,科道官不必经过都察院而可以单独进呈,既能封劾,还能面劾。

中国古代施政者对国家治理中监察权的配置和运用有理性的认识和较合理的设计,它们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监察权运行的内在规律。当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处于官僚政治的体系之中,特别是受到君主专制这一根本政治体制的制约,官官相察的实质是君察臣,其实施的成效与设计初衷必然相距甚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历史发展看,保障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关键在于监察体制从不独立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

B. 监察独立要求监察官员专职化,监察职能由监察官员专任,这样监察官员才具有独立弹劾权。

C. 中国古代垂直监察体系是经过了长期发展才形成的,直到明清时期,垂直监察体系才真正确立。

D. 保证监察机关的独立,须先让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互不统属,且将监察职能从其他机关分离出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详细分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这种制度自身的缺陷。

B. 文章按朝代顺序分析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独立与一元化的发展及形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C. 文章第五段引用有关唐初规定的历史文献,证明了监察官员具有独立弹劾权,简约而有力。

D. 文章从监察机关和监察官员两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古代监察体制逐步走向独立的发展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监察官员没有独立弹劾权,就难以对宰执和台主进行监察,还可能导致他们胡乱纠弹。

B. 监察机关监察权及监察官员弹劾权的独立,是有效监察百官、避免官员贪腐的前提之一。

C. 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其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表现最为突出。

D. 中国古代施政者对监察权的配置和运用有其合理性,因而对不同的政治体制也有借鉴意义。

 

1. D 2. A 3. C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保障的条件是独立,而非“从不独立逐步走向独立”。选项B,监察官员专任监察权是其具有独立弹劾权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选项C,“直到明清时期,垂直监察体系才真正确立”,理解有误。元代已经形成。故答案选D。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A,“进一步指出了这种制度自身的缺陷”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意思的把握,未曾指出监察制度自身的缺陷,而是这一制度运行的环境缺陷。故答案选A。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推断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其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表现最为突出”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文意的把握,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制度本身的完备,还依赖于官僚政治体系。故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翻着面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百香果又称鸡蛋果,_______________,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氯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以及微量元素,有“采汁之王”的美称。________,可以舒缓焦虑紧张、抑郁寡欢、神经紧张所引起的头痛、胃痛、尿频、心慌等症状。百香果虽好,_______,不然,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引起身体不适。

 

查看答案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强的表述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强给今年13岁的小明写生日贺卡:“豆蔻年华,阳光向上,你是个人见人夸的好男孩。”

B. 今天父亲40岁生日,小强向老师请假说:“家父适逢不惑之日,特请假回家为之祝贺。”

C. 在进入青竹湖的第一天,小强对刚认识的同学小明说:“你我年岁相同,兴趣相投,以后一定会成为竹马之交。”

D. 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

A. ④②①⑤③    B. ④⑤①③②    C. ⑤②①③④    D. ⑤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生倘若深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机勃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B.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了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

C. 他在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出版了六本书籍和不计其数的文章,并在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上都有自己的专栏。

D. 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