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癖 叶志平 住在紫来桥边上的陶先生,出门总是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叶志平

住在紫来桥边上的陶先生,出门总是干净的长衫,黑色礼帽。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架在鼻梁上的一副金丝眼镜。

起初,小城人对陶先生这身装扮很好奇。后来才知道,陶先生留过洋,在东门街开了这家西医诊所,名号曰“济仁堂”。

陶先生医术如何高明,知道的人并不多。但陶先生有洁癖,却是人人皆知。

他家的碗筷,隔几天就得用开水煮一遍;被褥呢,也得隔三差五就在烈日下暴晒;给人看病,嘴上也总是蒙块白布片儿。

有年冬天,大家都聚在街上的“龙眠茶馆”喝茶聊天。却听见有人一声连着一声咳嗽,一路捂着心头,往“济仁堂”走去。却见那陶先生早已立在堂外,嘴上蒙着块白布片儿,手上还举着一个,一言不发向那人走去,就要把白布片儿往那人嘴上蒙。那人骇了一跳,更加猛烈地咳嗽起来,边摆手边往后退:“陶,陶,陶医生,咳咳,你想,咳,干啥?”陶先生从白布片儿里传来低沉的声音:“这是口罩,快戴上!”那人一看身后,喝茶的全出来看稀奇了,觉得当众受了奚落,急了:“陶医生,你这,咳咳,啥意思?我不就是,咳咳,咳嗽吗?我,我,咳咳,不看了!”人们又看到陶先生的怪模样,不由一片哄笑。

从此,小城里的人都觉得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紫来桥边上的中医刘先生那里,却是人来人往,谈笑风生。

这几天,东门街上来了个老头,头发蓬乱,衣衫全破成了布条条,老远就闻到了臭味。老头倒也安静,就靠在街边的一堵破墙边,面前放一破碗。偶尔有人经过,就“咣啷”一声丢下个铜子儿。 ……这天,老头突然“轰”地一声,倒在街面上,张着大嘴,双目无神,呼吸不得!周围有不少人,却都是干着急没办法!

恰好,陶先生穿着长衫,戴着新礼帽,匆匆路过。一抬眼,陶先生快步上前,分开人群,蹲下身子,伸出白净净的手,用拇指指甲在老头人中穴上用力掐下去。接着又张开左手,按住老人心口,右手握拳,敲打左手背,如此敲了几十下,老人仍无好转。

人们都屏息紧张地看着,陶先生白净的脸上也冒起了热汗。突然,陶先生左手捏住老人的鼻子,右手掰开老人的嘴,接着一弯腰,嘴对着老人露出黄牙的嘴,送了一口气。看见这一幕,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看病都让人戴布片儿的陶先生,怎么会这样?他不是有洁癖么?

如此几下送气吸气,老人渐渐呼吸顺畅,两眼也回了神。陶先生往人群里瞄了一眼,对“龙眠茶馆”的吴掌柜道:“吴老板,麻烦送碗茶来!”吴掌柜一拍脑袋,“哎!”待吴掌柜亲自端来一碗“桐城小花”,喂老人喝下时,陶先生已走远了,只留下一堆人议论纷纷。

这天晚上,吴掌柜提了一纸包上等的“桐城小花”茶叶,敲响了陶先生的门。陶先生打开门,淡淡一笑:“吴掌柜,稀客啊!”吴掌柜一摸脑袋,不好意思道:“陶先生好,大家平时都忙,也很少走动。”

陶先生顺手接过茶叶:“吴掌柜请坐,有话请讲。”吴掌柜又一笑:“我这人好奇心重,有点事弄不明白,我觉都睡不好。”“今天的事?”“对,对……”

陶先生打开雕花木窗,看着天边的那轮明月:“我知道,大家都认为我有洁癖。其实,有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像上次的肺结核病人,我观色听声,知他病得不轻。如果不戴口罩,极有可能传染他人。”

“那,今天,您就不怕那老人有病会传染于您?”

“哈哈,你只知医者有洁癖,却不知医者更有救人癖啊!”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有对陶先生长衫、礼帽、眼镜等衣着打扮的描写,这陶先生“留过洋”的经历与开“西医诊所”的身份很符合。

B. 文中通过对比陶先生和紫来桥边的中医刘先生,突出表现了主人公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对人较为冷淡的特点。

C. 在乞丐老头倒地后,文章通过“分开人群,蹲下身子,伸出白净净的手……”等动作描写表现了陶先生救人的急切之心。

D. 文中多次写到陶先生戴口罩,其实这本是医生的正常举动,却遭到了眼界不够开阔、卫生知识很少的乡民们的误解。

2.小说标题“癖”有哪些意蕴?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 B 2. ①“癖”指陶医生的行为在生活于紫来桥边那些乡民的眼中,是洁癖;②其实,这是一名医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传染的自我保护意识;③“癖”还指“救人癖”,即陶医生不顾乞丐的脏臭进行人工呼吸的治病救人之心。突出了他的医术高明、医者仁心。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对人较为冷淡”说法不当,根据原文“从此,小城里的人都觉得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和下文陶先生救人及后来陶先生为吴掌柜解惑的语言,可见这是人们不了解陶先生时的一种错误认识。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人文精神的发掘。作品意蕴的发掘,可以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本题要求探究标题的意蕴,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1、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2、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 3、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4、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5、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回答本题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标题“癖”表层含义(即文中具体的意思)就是指陶医生的行为在生活于紫来桥边那些乡民的眼中,是洁癖;标题的深层含义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要结合文中的关键语句来分析,如“我知道,大家都认为我有洁癖。其实,有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像上次的肺结核病人,我观色听声,知他病得不轻。如果不戴口罩,极有可能传染他人。”可知“癖”是一名医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传染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后从标题对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所起的作用,结合文章尾句“哈哈,你只知医者有洁癖,却不知医者更有救人癖啊!”,可见癖”还指“救人癖”,即陶医生不顾乞丐的脏臭进行人工呼吸的治病救人之心。突出了他的医术高明、医者仁心。答题时一定注意要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长期以来,文学创作被看作一种只有作家才能拥有的天赋,而这种天赋是不能或者不易被学校培养的。正是基于这种观念,我国大专院校的文学教育形成了“不培养作家”的传统,这导致“写作学”在大学学科体系内处于边缘化甚至不被承认的地位,一些大学的中文系一度取消写作学课程和教研室,更谈不上该学科的现代化转型及向“创意写作学”的深度发展。

“创意写作”是一切创造性写作的统称,包含狭义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和非虚构类创造性写作等。创意写作不仅培养作家,还更多地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人才。

今日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文化产业化发展时代,中国当代文学至此已经不再仅仅是所谓“圣手”作家的天才事业,而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当代文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20世纪80年代所谓“纯文学”概念可以概括的范畴,文学写作逐渐成为文学编辑、广告人、编剧、书评人和影评人等的修养基础。此外,文学经过口头时代、纸面时代的发展,其创作规约和技巧已经无比丰富,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可以无师自通的能力范围,没有相对专业的训练,要想成为一个作家已经变得非常困难,而时代主流艺术形式的新变化,更要求我们建构现代意义上的创意写作学,使得这种写作技能可以通过有效途径得以培养。

首先,创意写作学的发展是繁荣当代文学创作的需要。创意写作学在美国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有效的创意写作学训练可以培养作家、繁荣创作。谁也不能否认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领先地位及成就,而这个成就与创意写作学科在美国高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今天的美国,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受过创意写作训练的“作家”,美国战后普利策奖获奖人多数出身于创意写作训练班。美国当代知名作家几乎都有创意写作学位,许多作家甚至受聘于大学,任教创意写作专业,我们所熟悉的白先勇、严歌苓、闾丘露薇等都曾系统学习过创意写作,著名作家哈金也在作家工作室教授创意写作。

其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呼唤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未来的国力竞争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较量。谁在文化上占据了先机,谁就能真正在“观念”上影响世界,就可能在竞争中获胜,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落后最主要是由高校文学艺术教育落后所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强大的文学艺术教育学科,但我们缺乏这个学科引擎。2009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首次确认了文化可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此后各地各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为我国走向文化资源大国、文化创造大国、文化消费大国、文化输出大国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和发展提出了要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天赋,只有作家才能拥有,而这种天赋是不能或者不易被学校培养出来的。

B. 由于我国大专院校“不培养作家”的传统,我国当下的大学学科体系中取消了“写作学”这一学科。

C. “创意写作”是指包含狭义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和非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在内的一切创造性写作。

D. “创意写作”以培养作家为主,兼及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三自然段从两个方面阐释了我国建构现代意义上的创意写作学的背景和原因。

B. 文章从当代文学发展和中国文化产业格局两个角度论述了创意写作学发展的重要性。

C. 文章列举美国作家的例子论述了科学有效的创意写作学训练可以培养作家、繁荣创作。

D. 对于创意写作,文章先交代发展现状,接着逐层深入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意写作学可以帮助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印等行业的从业者。

B. 只有大力发展创意写作学科,经过创意写作的科学训练,一般写作者才能成为作家。

C.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强大的高校文学艺术教育学科作为支撑。

D. 文化创意产业的较量是未来国力竞争的核心,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文化创意产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今年春节,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燃”遍朋友圈。中国文化符号的经典之作,被虔敬用心地重新演绎。经典和流行有机结合,音乐与诗词酣然重逢,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更喜悦的体验。

材料二:去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梦莲诗话》一书,揭示古诗与人生的八个奥义,即立志、达道、雅正、无邪、仁义、化育、归真和济世。

材料三:2018年4月,华南中学面向全校同学举办了首届“清韵杯”诗词创作大赛,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诗歌传统。要求来稿内容以反映当下生活为主,形式必须为旧体诗词。

作为一名中学生,古诗词一直在我们求学路上相伴左右,你对古诗词有什么认识或体验?

请以“与诗同行”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列语段有三处地方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功利性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它只能短期内刺激你的神经,却无法为你提供持久前进的动力。功利性学习的人不是因为热爱学习,而是因为学习可以带来名利与地位,所以拼命地考大学、考研、考证、考级。而对于真正热爱学习的人来说,学习的唯一目的是追求知识与智慧。大学生必须端正态度,真正把学好文化知识放在第一位,从而学成本领,报效祖国。

①“功利性的学习没有任何好处”与后面“学习可以带来名利与地位”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中学将于2018年12月22日举行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18年12月22日早8时在喷泉广场举行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班班委会

2018年12月22日

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两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育概念出现较晚,但无论中外都很早就懂得美育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古希腊的柏拉图虽然总体上貶低、排斥艺术和审美,但他在青少年教育上却非常自觉地利用艺术和审美对孩子进行全面良好的教育。他建议,“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    于优美的作品,(         ),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可见,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统治者重视诗、乐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       。《乐记》就已强调乐教因人的本性而进行心灵疏导以产生      的感染功能,“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要求的艺术教化即美育的效果。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无疑包括艺术、审美)和习惯对人       的长期感化、教育作用。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治、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

B. 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

C. 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治、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

D. 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治、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像呼吸优美的作品中的清幽境界

B. 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

C. 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

D. 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

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耳濡目染       国泰民安      潜移默化      日积月累

B. 耳闻目睹       国泰民安      耳提面命      与日俱增

C. 耳濡目染       政通人和      耳提面命      日积月累

D. 耳闻目睹       政通人和      潜移默化      与日俱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