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1月,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占地面积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突然火了,原因是它快要被消灭了。从1959年开始,当地人民在政府领导下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涌现出了中国第一位治沙英雄石光银、19岁就开启一场长达33年的人沙战斗的殷玉珍、一家三代36年接力治沙的张立强等无数治沙英雄。如今毛乌素沙漠的绿化面积达80%,“沙漠”二字即将成为历史!网友感叹“沙漠变绿洲,创造了人间奇迹”。
惠及世界人民的海水稻培育,展现中国智慧的C919,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的量子通信,令世界惊叹的“精准扶贫”……我们生活在创造奇迹的时代。习近平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作为当代青年,如何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请联系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引用“文人之笔、劝善惩恶”鼓励文艺工作者用文艺温暖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惩恶扬善”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请从《边城》《红楼梦》《呐喊》中任选一部或一篇,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该作品中表现了怎样的“惩恶”或“扬善”的意图。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下面是江城中学“金秋读书会”活动筹委会发给某著名作家的邀请函正文,其中有五处不得体或不简明,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第五届“金秋读书会”将于2018年11月25日-30日举行,您是贵校杰出校友,我们荣幸地向您发出邀请,恭请您拔冗为广大莘莘学子作一次文学讲座。您现在是炙手可热的著名作家,日理万机,但我们仍十分期盼您的莅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其生命力和重要影响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哲学及文化 。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都热衷于构造一个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问题等。从孔孟、老庄,到中国的程朱、陆王等,他们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 ,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 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并且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
这种不仅讲究“学”,更看重“用”,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也就是“ ”的思想,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 )《论语》中的这些论述,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而是作为一种值得遵循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推向社会、推向大众。其结果就是要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为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大相径庭 抽丝剥茧 直截了当 知行合一
B. 大相径庭 鞭辟入里 直言不讳 言行一致
C. 泾渭分明 抽丝剥茧 直言不讳 言行一致
D. 泾渭分明 鞭辟入里 直截了当 知行合一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中国的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其学说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B. 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其学说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C. 从中国的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虽然他们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D. 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等,即使他们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3.根据语境,不适合填入括号内的一项是
A.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B.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C.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D.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氓》善用比兴手法,比如用桑树来比兴,桑叶未落时的特点是“_____”,桑叶凋落时的特点是“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两句阐释了学与思的关系。
(3)文天祥《过零丁洋》“____,____”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难以挽回。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崔公池亭旧游
温庭筠
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
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
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
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 起句回忆昔日游览崔公池所见之景:水清如镜的池塘里,绽放着芳香红艳的荷花,时节已是初秋了。
B. 颔联诗人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读来别有韵味。
C. “红艳影多风袅袅”中的“红艳”指荷花,此句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
D. 诗题曰“题崔公池亭旧游”,末句云“尽日无人独上楼”,可见此次重来,既无主人崔公,亦无他人陪伴。
2.清代诗人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曰:“情景兼到,照应有法。”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