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同学三年,明天就要分离,连一向最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同学三年,明天就要分离,连一向最乐观的小王,弹奏的乐曲中也充满了变徵之声

②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③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兵临城下,欧美市场屏息以待

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⑤一家人只要在上节目时不出错就是了,余下来便要一家说说笑笑,才是天伦叙乐呢。

⑥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各大商场纷纷举行促销活动。看到价格比平时降了四到五成的名牌服装,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⑦王师傅做了一辈子木匠活,方枘圆凿,样样皆通,“小鲁班”称呼名不虚传。

⑧苹果7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①③⑤⑦    D. ②④⑥⑧

 

D 【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① 变徵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乐声中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使用正确。②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掺杂着方言。句中陈述对象是“生活画卷”,故改为“不伦不类”比较合适。③屏息以待:屏,抑制;息,呼吸气息;以,来。抑制住呼吸的气息来等待。形容市场、情况、局势还不明朗,不清晰,等待情况明朗、局势清晰以后再做决定。使用正确。④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句中所描述的情景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到的,故使用错误。⑤天伦叙乐:指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使用正确。⑥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语境不存在帮助别人的意思。使用错误。⑦方枘圆凿:方榫头和圆卯眼,两下合不起来。形容格格不入,不能相合。此句把“方枘圆凿”理解为木匠技艺高 超,什么活都拿手,与成语的原义相去甚远,属于望文生义。⑧乐此不疲:因为酷爱做某事而不觉疲倦。形容对某事酷爱而沉浸于其中。此句中果粉喜欢的苹果手机,不是喜欢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不觉得疲倦。使用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举行婚礼前往往都会占卜吉凶,这在《诗经·氓》中有体现:“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行。

(3)《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鸟、鱼来自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诗歌第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诗的二、四句写景,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7分)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之。

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

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摘取、拾取。

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1.本诗使用了什么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4分)

答: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父摛,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母臧氏。光宅惠云法师每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

②梁普通二年,晋安王为平西将军、宁蛮校尉,父摛为王咨议,王又引陵参宁蛮府军事。中大通三年,王立为皇太子,东宫置学士,陵其选。稍迁尚书度支郎。出为上虞令,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久之,起为南平王府参军,迁通直散骑侍郎。梁简文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使陵为序。又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寻迁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

③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

④天嘉六年,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

⑤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太建元年,除尚书右仆射。三年,迁尚书左仆射。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陵席对曰:“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⑥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岁,谥曰章。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节选自《陈书·徐陵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宫置学士,陵其选        充:充任

B. 推之                    署:签名

C. 席对曰                避:躲开

D. 徐仆射                同:赞同、同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徐陵“忠于职守”和“文才出众”的一组是

A. 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光宅惠云法师嗟陵早成就

B. 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梁简文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使陵为序

C. 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                        又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

D. 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        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陵是东海郡人,父亲徐摛为梁朝将军,太子属官。陵从小聪明好学,八岁就能写文章,博览史书,能言善辩。

B. 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人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此事,上奏弹劾,终于罢免了鲍僧睿的侍中、中书监职位。

C. 徐陵奉命出使北魏,北魏替他安排馆舍,设宴招待,魏收本想嘲弄徐陵,结果反受徐陵嘲弄。

D. 朝议北伐,高宗让众臣推举元帅,徐陵力排众议,知人能荐,推举吴明彻主持北伐,终于收复淮南大片土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

(2)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9.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4分)

20.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4分)

2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4分)

2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