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必喜而见臣善: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B. 秦之遇将军,可谓矣深:狠毒

C. 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购:购买

D. 进兵北地略:大略

2.(小题2)下列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丹不忍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小题3)下面加线的词语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太子丹恐惧    B.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D.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4.(小题4)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

A. 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 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 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 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5.(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1. A 2. B 3. D 4. (1)如果不是太子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 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 (3)现在的樊将军, 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来悬赏他的头颅。 【解析】 1. 2. C、副词,于是,就;副词,却,竟然 D、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来。 3. 4.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  张再生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春天,海滨某军港,一派严肃、紧张的气氛。原来这里正在进行航天事业的一项重要试验:卫星回收工程。按照测算,卫星将于2分钟后落入眼前的水域。人们一个个屏住呼吸,两眼直瞪着蔚蓝的天空。2分钟后,飞物突然从天而降,落入大海,水柱冲天。快艇迅速劈波斩浪,去迎接这天外来客。顿时,岸上、船上的官兵和群众情不自禁地又跳又叫,欢声雷动。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测算卫星落点而熬过许多不眠之夜的首功之臣束星北教授。

束星北出生于江苏邗江。其父束曰璐曾是南通张謇实业集团的知名人士。束星北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童年入私塾,深得秀才老夫子魏楚翘钟爱。1924年束星北以优良成绩考取三江大学。两年后又远渡重洋,入美国拜克大学读书。身在异邦,束星北克勤克俭,矢志苦读。当时,他父亲是实业巨子,生母家是江都望族,可他却谢绝长辈们的经济资助,搬住在美国三藩市同乡会馆内,与工人们一道参加体力劳动,挣得收入以支付学费。

束星北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1929年,他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几近一年,他屏绝人事,埋首书斋。智慧之树骤然开放出奇葩——研究相对论的两篇论文脱稿了。探索神秘未知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神灯在远方闪烁,导引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寻找当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

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声全球。对于这个来自东亚的门徒,他一见如故。不久,大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果累累,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更大收益是,束星北继承了大师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由于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爱因斯坦被迫离德,束星北经大师安排,于192910月转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在天体物理方面颇有创见,获博士学位。1930年登上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的讲台,开始了他漫长的物理学教学生涯。

身为海外学人的束星北,一直萦怀祖国。1931·一八事变以后,他毅然辞聘而归,准备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回国后,束星北被浙江大学慕名求聘,请他与王淦昌教授共同研究衰变这一尖端课题。

在浙大,束星北誉满校园。他开的课,学生爱听,教师也争相入座,他不照课本宣讲,而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乍听似乎无章,细加揣摩却句句有着。他认为,物理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研究的对象,寻求其中规律,这是十分有趣的。天性率真的束星北有时跳上讲台,有时坐在椅背上,大发宏论,侃侃而谈,一条腿还下意识地晃动着。课堂上,一旦哪位学生指出他的疏漏之处,他便肃然静坐,恭听学生发言。每当学生讲出新的见解,束星北就会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连呼:妙!就是这种波尔学风,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其中最负盛誉的便是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当年,束星北特别器重这位学生。李政道一度想辍学参军,是束星北切意挽留;李政道因车祸伤腿,束星北又特意把他接到重庆,精心安排治疗调养。难怪,数十年后,李政道仍念念不忘乃师之恩,曾致书问候:我物理的基础……成就归源,都是受先生之益。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的时候,束星北教授心潮澎湃。他夜以继日,勤奋科研。1952年到山东大学任物理系教授,除了正常教学研究外,还兼研气象学,曾在《中国气象学报》上发表多篇具有灼见的文章,成了竺可桢、赵如章的好朋友,被聘到中国气象学会青岛研究所负责科研。1980年,他又为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立下了赫赫功劳。直到他生命最后一息,还在指导他的学生做海洋内波研究

一代大物理学家束星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名却永戴史册。诚如其学生李政道的唁函所说:束老师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国际闻名,桃李天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E.本文详细记述了中国物理大师束星北热情求学、享誉校园、成就非凡等几方面的事迹及其科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展示了一位德才兼备的科学家的感人形象。

A. 束星北家境优越,自幼才智过人,凭着自身的聪明好学、父母的严格要求及耳濡目染,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三江大学,后来又进入了美国拜克大学读书。

B. 束星北器重、爱惜人才,他曾鼓励学生李政道走求学之路,并在其车祸后给予帮助;李政道对这份恩情念念不忘,并将自己的卓越成就归功于束星北。

C. 束星北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除了物理教学与研究之外,他还兼研气象学,并参与了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准确测算出了卫星的落点,立下赫赫功劳。

D. 1931九一八事变后,束星北怀抱一腔热情,毅然回归祖国,准备投笔从戎,回国后被浙江大学慕名聘请,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物理教学与研究生涯。

2.作者为什么将束星北比作中国的爱因斯坦?试分析(6分)

答:                                                         

3.在浙大讲学期间,束星北深受师生欢迎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这篇传记中,束北星先后以学生和老师的角色,与爱因斯坦和李政道有过深厚的师生情谊。你认为师生之间应建立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

小狗包弟(节选)

巴金

一个多月前,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和狗的事情。据说艺术家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他给人揪回来,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我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1966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E.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好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后,便又怀念包弟。

A. 包弟在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在”“半靠边时,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的身边。最后被打断了后腿,才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B. 包弟把巴金一家人当做亲人,当主人不在家时守候在门前,多令人感动!当主人回来时,与主人亲热,仿佛老朋友重逢一般,多么懂感情的小狗。

C. 当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时,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我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被红卫兵抄走。

D. 送走包弟后,下班回家,虽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但因为它毕竟离开了家,我便感到轻松。

2.从文中看,包弟是怎样的一条狗?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3.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从那位艺术家的遭遇开篇?(6分)

4.作者为什么以一条小狗反映文化大革命的现实?这是什么手法?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和谐的文化传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  “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 “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 “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 “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  “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  “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和合”思想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和”即“和谐”。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要办成任何事情,和谐与合作最重要。

C. 荀子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和”与“礼”的本质是一致的。

D. “和”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2.下列说法,不属于“和合”思想作用的一项是(  )

A.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设定自己的价值原则,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基础。

B. 秦汉以后,“和合”思想普遍渗透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C. 正是由于“和合”思想的影响,中华文化才最终实现了与众多外来文化的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D. “和合”思想必将会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和谐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B.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和合”并举,就是和谐、协调与合作。

C. “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

D. 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  

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名言警句言简意赅,化育后世。读了以上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共享单车使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出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①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