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墙,生活中随处可见...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墙,生活中随处可见。墙,看得见,摸得着。墙,人类不可或缺,有时也纯粹多余。墙里墙外发生了许多故事:墙里墙外,折射出人情世故……

 

墙 一道高高的架着电网的围墙,将他与自由世界隔离开来。 那是一次交通事故,因担心巨额赔偿,昏了头的他居然选择了逃逸。没想到监控探头早就记录下了这一幕,警察根据车牌号轻而易举地找到他。他被原告以交通肇事罪起诉,巨额赔偿一分没少,还搭上了十年的刑期! 还好,妻子没有抛弃她,独自承担了巨额的债务,还不时来探望他,鼓励他好好改造。“慢慢熬吧,出来后,一切都会好的。”妻子说。有了这句话,他增添了无穷的勇气,每天拼命地劳动,终于获得两年减刑。八年之后,他出狱了。 他顾不上享受自由的阳光和空气,一溜小跑地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想见自己的妻子,还有久违了的乡邻与朋友。妻子满心欢喜地接纳了他,然而,众人的目光却带着几多猜疑,甚至是畏怯。他鼓励自己,慢慢会好起来的,大家会像从前那样对他的,可事实并没有如他预期的那样美好。 他开始找工作,因为债务还没有还清。然而许多用人单位都因他有犯罪前科,拒绝了他。有好几次,都差不多要签用工合同了,但对方一看到他简历上的那行黑色小字“有犯罪前科,有期徒刑八年”,立马变了脸,夺过合同,避瘟神一样喊着让他离开。那份简历似乎就是判定他是恶人的一个铁证。好像一堵无形的墙,把他和这个社会隔离开来。 他受不了了,他想,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可能会好些。于是,有一天,他乘上了南下的火车。可找工作时,却还是同样的结局。在异乡流浪了一个月后的他,终于绝望了…… 春天来了,走在异乡的大街上,他无心观赏周围的美景。离家时以为很快就能找到工作,所以没带多少钱——其实,家里也根本没有钱。现在,他已经两手空空,连打个电话的钱都没有了,可肚子却还不争气地叫。即使能打电话,他又如何面对含辛茹苦这么多年等待自己的妻子? 在转过一条闪着红灯的十字路口时,听到一声刺耳的刹车。人们围了上来,看到了他那张痛苦的脸,和地上一汪殷红的血迹…… 一面面冰冷的高墙拒人千里之外,一双双冷漠的眼睛将希望扑灭。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的能力。本题是给出一则小材料来写命题作文。考生首先要对材料的理解,寻找写作的角度,原材料中的语句是:墙,生活中随处可见。墙,看得见,摸得着。墙,人类不可或缺,有时也纯粹多余。墙里墙外发生了许多故事:墙里墙外,折射出人情世故。考生根据对“墙”的理解可以理解为实际的墙和心灵中的墙,可以从如下角度寻找写作立意的角度:实际生活中的墙:给人以安全、防备外界、遮风挡雨。从心灵中的墙:心灵的阻隔、心灵的障碍、心灵的界限。人情世故: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人与人的心灵芥蒂。以上都可以是学生写作立意的角度。总之,考生在围绕对材料的理解为主,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深入的挖掘作文的内容,这样作文才能写的深刻,才能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作品有《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曾凭借《病隙碎笔》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B.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其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外的结局”。

C. 杜牧的《阿房宫赋》骈散结合,语言精练,以自己对历史的深层思考,把史实、传说及个人想象贯串起来,总结出可以作为历代统治者记取的教训。

D. 苏洵在《六国论》中,通过议论韩、赵、魏“赂秦而力亏”,齐、楚、燕“不赂者以赂者丧”,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泊牧以谗诛

A. 成卒叫,函谷举

B. 不拘于时

C. 斯用兵之效也

D.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祸焉                            加快

B. 掠其人                            掠夺

C. 不知乎几千万落                    齐平

D. 且燕、赵处秦灭殆尽之际            改变,除去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话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以为小小说不应排斥故事(情节)性,恰恰相反,小小说的情节(故事)往往是作品成数的重要因素。                                 ,他既要惜墨如金又要纵情泼墨,这种矛盾状况要求作者必须拿“干货”,掏“精华”,任何的粉饰卖弄都是多余甚至讨厌的。

①如果没有好的故事情节,他们很快就会厌倦

②喜欢读故事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

③通俗文学之所以受欢迎,原因也在于此

④他们读小说首先注意的不是人物或主题,而是故事

⑤这就要看小小说作家能不能以极短的篇幅向读者讲述一个精彩而又复杂的故事

⑥读者在读小小说时,绝不会因为其篇幅短小面降低对故事性的要求,相反这种要求更高了

A. ⑥①②④③⑤    B. ⑥①④⑤②③    C. ②④①③⑥⑤    D. ②④⑥①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贺词、对联和诗句的使用,全都得体的一项是(   )

①椿查并茂(赞新人)

②鱼跃龙门(贺升学)

③敬颂安(祝平辈)

④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勉辞)

⑤鹤驾已随云影否,鹃声犹带月光寒(挽联)

⑥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贺友情)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