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自...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作品有《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曾凭借《病隙碎笔》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B.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其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外的结局”。

C. 杜牧的《阿房宫赋》骈散结合,语言精练,以自己对历史的深层思考,把史实、传说及个人想象贯串起来,总结出可以作为历代统治者记取的教训。

D. 苏洵在《六国论》中,通过议论韩、赵、魏“赂秦而力亏”,齐、楚、燕“不赂者以赂者丧”,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学常识能力类试题。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选项D,通过议论韩、赵、魏“赂秦而力亏”,齐、楚、燕“不赂者以赂者丧”理解有误。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只有燕国没有贿赂秦国。故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泊牧以谗诛

A. 成卒叫,函谷举

B. 不拘于时

C. 斯用兵之效也

D.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祸焉                            加快

B. 掠其人                            掠夺

C. 不知乎几千万落                    齐平

D. 且燕、赵处秦灭殆尽之际            改变,除去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话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以为小小说不应排斥故事(情节)性,恰恰相反,小小说的情节(故事)往往是作品成数的重要因素。                                 ,他既要惜墨如金又要纵情泼墨,这种矛盾状况要求作者必须拿“干货”,掏“精华”,任何的粉饰卖弄都是多余甚至讨厌的。

①如果没有好的故事情节,他们很快就会厌倦

②喜欢读故事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

③通俗文学之所以受欢迎,原因也在于此

④他们读小说首先注意的不是人物或主题,而是故事

⑤这就要看小小说作家能不能以极短的篇幅向读者讲述一个精彩而又复杂的故事

⑥读者在读小小说时,绝不会因为其篇幅短小面降低对故事性的要求,相反这种要求更高了

A. ⑥①②④③⑤    B. ⑥①④⑤②③    C. ②④①③⑥⑤    D. ②④⑥①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贺词、对联和诗句的使用,全都得体的一项是(   )

①椿查并茂(赞新人)

②鱼跃龙门(贺升学)

③敬颂安(祝平辈)

④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勉辞)

⑤鹤驾已随云影否,鹃声犹带月光寒(挽联)

⑥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贺友情)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至今、绵延百代          的。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商品进口国及匠人之国,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的“中国制造”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面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          ,就连今人也定会竖起大拇指。

中国古代工匠他们把对自然的敏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

A. 孜孜以求           闻名遐迩           精益求精           匠心独运

B. 孜孜以求           如雷贯耳           千锤百炼           匠心独运

C. 梦寐以求           闻名遐迩           精益求精           独辟蹊径

D. 梦寐以求           如雷贯耳           千锤百炼           独辟蹊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