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有关贺词、对联和诗句的使用,全都得体的一项是( ) ①椿查并茂(赞新人) ②...

下列有关贺词、对联和诗句的使用,全都得体的一项是(   )

①椿查并茂(赞新人)

②鱼跃龙门(贺升学)

③敬颂安(祝平辈)

④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勉辞)

⑤鹤驾已随云影否,鹃声犹带月光寒(挽联)

⑥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贺友情)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①椿查并茂:指椿树和萱草都茂盛,现比喻父母都健康,褒义词。③敬颂安:用于亲友同辈。⑥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上联贺新婚夫妇成为人生的知音。流水,琴曲名。相传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钟子期都善会其意,后人遂以“流水”代指知音。下联赞美新婚喜庆的景况。百合,指百年和合,旧时新婚之期所说的吉语。香车,这里指迎娶新娘的专车。画桥,指装饰华美的桥。全联意境优美动人,给人以喜气洋洋之感。故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至今、绵延百代          的。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商品进口国及匠人之国,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的“中国制造”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面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          ,就连今人也定会竖起大拇指。

中国古代工匠他们把对自然的敏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

A. 孜孜以求           闻名遐迩           精益求精           匠心独运

B. 孜孜以求           如雷贯耳           千锤百炼           匠心独运

C. 梦寐以求           闻名遐迩           精益求精           独辟蹊径

D. 梦寐以求           如雷贯耳           千锤百炼           独辟蹊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2)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牧《阿房宫赋》)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苏洵《六国论》

(4)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洵《六国论》)

(5)《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人把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视为铁锅、石块等肆意挥霍的奢侈生活。

(6)《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牧以馋诛,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客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开篇“春愁”点出时序,揭示出主题,“一片”写出愁绪的连绵不断。

B. “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C. 洗抱、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 上阕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2.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析这一句的艺术特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九龄幼颖悟端重,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间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日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吏部员外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丈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士而耻此,则豪侠式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悲,有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及至兴国,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直闹,赐谥文达。

九龄尝然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九龄与弟九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同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来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之感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其意;少需,来必不自悟也。”

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者实有肯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秦检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日/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B.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日/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C. 时秦检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D. 时秦检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日/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2.下列加点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满岁,维母忧去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 不肯简涉猎                         非吾之所有

C. 耻此                             锲舍之,朽木不折

D. 弗造于平至粹之地                   丹以荆卿为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九龄聪颖勤奋,遍学百家之说。他小聪慧,深受父兄的熏陶,后来得到许帮助后,更加发奋攻读,昼夜不知倦,因而知识十分渊博。

B. 陆九龄虽为儒生,勇担备寇之责。湖南茶寇掠夺庐陵郡,他应众人之求,领导义社布防,调屯兵防御有章法,闲时让众人习射,震慑贼寇。

C. 陆九龄自律担当,死后享有殊荣,在兴国任上比较闲暇,却并不放任自己,依然衣冠整肃:死前仍牵挂全国的学术人才,死后被追封为朝奉郎,直秘阁。

D. 陆九龄致力礼学,潜心训导后学,他继承父亲志向,修习礼学,与弟陆九渊以师友相处,相互学习:对前来求学的人,他都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肯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

(2)人之感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撒,适固其意。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16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040万辆升至129亿辆,自行车的保有量却从6.7亿辆,急剧下降至3.3亿辆。汽车成为代步工具的同时,给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急剧上升。而随着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摩拜提供的数据显示,共享单车的出现,直使“黑摩的”的出行次数减少了53%.根据摩拜用户的问卷调查,共享单车出现前,“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为40余单,司机日收入约200元人民币,共享单车出现后,“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下到十几单,有70%的“黑摩的“司机转行。

专家认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正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袂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

材料二:

调查显示,被访者对共享单车投放后运营管理维护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7.%和9,3%;有35%的被访者希望加大投入解决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问题。

在使用共享单车遇到的问题中,“车辆破损”问题最突出,主要表现在:刹车失灵。车胎没气链子、车把成车座损坏,有72.2%的被访者遇到过这种情形,其中有25.4%的被访者把它排在问题首位。

有58.4%的被访者在早晚高峰期间有过寻车困难的经历,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三位,其中有19.4的被访者认为这个问题最严重。

针对使用者素质问题,有70.5%的被访者遇到过车辆造恶意损坏,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二位,其中有40,9%的被访者认为这是首要问题。

许多被访者认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十分严重。还有部分被访者反映使用者随意将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或育道上,甚至直接将车停放在机动车道内,这些行为不但破坏了市容市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出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摘编自王海亮《四成人每天至少骑1次共卓单车》)

材料三:

与平台当初攻城略地,大量投放共享单车时相比、今年以来,很多用户明显感觉共享单车“少了”。尤其是在共享单车需求量大的商场、地铁口、写字楼等地,想要骑上一辆共享单车,经常需要跟别人“抢”,而且,好不客易找到的共享单车还经常是坏的。

与此同时,一些共享单车平台出现经营危机。有用户发现,押金退款变得缓慢,人工客服电话难以打通。平台内部也时常传出“坏消息”——巨额负债,实现盈利遥遥无期,还发生了大量裁员。

作为所谓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单车的诞生曾让人们感到欢欣鼓舞。国内一些共享单车平台还漂洋过海,实现了产品的对外输出。然而,经历了一轮轮洗牌,共享单车似乎没有像网约车、外卖等同类互联网模式那样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其实,对共享单车能否盈利的质疑一直没有停过。当初共享单车的对照物是市政公共自行车,因为随放随取,灵活度高,共享单车很快取代了市政公共自行车。然而,观察者常常忽略共享单车与市政公共自行车的区别:前者是追求利益的市场产物,而后者以公益性为原则和宗旨。市政公共自行车可以试验,甚至允许失败后再调整,但共享单车如果看不到成功的前景,投资人就会失去信心,整个商业模式就难以持续。

从行业整体看,共享单车的成败不仅是商业模式的成败,还关系到一类新型公共事业的前途命运,然而,此前公共政策对共享单车的关注,更多地侧重于“管”的一面。比如,在行业发展增速期,为了应对共享单车对城市空间的不合理占用,不少城市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并延续这一政策至今。没有新投放的单车,只能依靠既有车辆,再加上共享单车使用强度大,损耗率高,自然加剧了车变少了”“坏车多了”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6日)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享单车是在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急剧上涨,而自行车保有量急剧下降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产物。

B. 不少使用者认为,在使用共享单车中遇到的最为突出问题是刹车失灵、车胎没气、掉子等。

C. 共享单车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绿色出的开始,将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D. 一些共享单车平台出现经营危机,长此以往:若投资人看不到成功前景,将使整个商业模式难以持续。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改善了我国国民的出行模式,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B. 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影响了“黑摩的”司机的利益收成,他们大多转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共享单车破损的数量

C. 针对车辆有破损、早晚高峰期间寻车难、使用者素质低等问题,被采访者希望运营公司加大投入解决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问题

D. 材料认为,共享单车是追求利益的市场产物,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以公益性为原则和宗旨的公共自行车将有望取代共享单车。

E. 长期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面对行业困,依靠现有车辆,只会加剧共享单车面临的诸多问题市场难以取得良性发展。

3.怎样才能有效推行我国的共享单车?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