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16年民用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16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040万辆升至129亿辆,自行车的保有量却从6.7亿辆,急剧下降至3.3亿辆。汽车成为代步工具的同时,给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急剧上升。而随着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摩拜提供的数据显示,共享单车的出现,直使“黑摩的”的出行次数减少了53%.根据摩拜用户的问卷调查,共享单车出现前,“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为40余单,司机日收入约200元人民币,共享单车出现后,“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下到十几单,有70%的“黑摩的“司机转行。

专家认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正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袂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

材料二:

调查显示,被访者对共享单车投放后运营管理维护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7.%和9,3%;有35%的被访者希望加大投入解决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问题。

在使用共享单车遇到的问题中,“车辆破损”问题最突出,主要表现在:刹车失灵。车胎没气链子、车把成车座损坏,有72.2%的被访者遇到过这种情形,其中有25.4%的被访者把它排在问题首位。

有58.4%的被访者在早晚高峰期间有过寻车困难的经历,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三位,其中有19.4的被访者认为这个问题最严重。

针对使用者素质问题,有70.5%的被访者遇到过车辆造恶意损坏,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二位,其中有40,9%的被访者认为这是首要问题。

许多被访者认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十分严重。还有部分被访者反映使用者随意将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或育道上,甚至直接将车停放在机动车道内,这些行为不但破坏了市容市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出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摘编自王海亮《四成人每天至少骑1次共卓单车》)

材料三:

与平台当初攻城略地,大量投放共享单车时相比、今年以来,很多用户明显感觉共享单车“少了”。尤其是在共享单车需求量大的商场、地铁口、写字楼等地,想要骑上一辆共享单车,经常需要跟别人“抢”,而且,好不客易找到的共享单车还经常是坏的。

与此同时,一些共享单车平台出现经营危机。有用户发现,押金退款变得缓慢,人工客服电话难以打通。平台内部也时常传出“坏消息”——巨额负债,实现盈利遥遥无期,还发生了大量裁员。

作为所谓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单车的诞生曾让人们感到欢欣鼓舞。国内一些共享单车平台还漂洋过海,实现了产品的对外输出。然而,经历了一轮轮洗牌,共享单车似乎没有像网约车、外卖等同类互联网模式那样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其实,对共享单车能否盈利的质疑一直没有停过。当初共享单车的对照物是市政公共自行车,因为随放随取,灵活度高,共享单车很快取代了市政公共自行车。然而,观察者常常忽略共享单车与市政公共自行车的区别:前者是追求利益的市场产物,而后者以公益性为原则和宗旨。市政公共自行车可以试验,甚至允许失败后再调整,但共享单车如果看不到成功的前景,投资人就会失去信心,整个商业模式就难以持续。

从行业整体看,共享单车的成败不仅是商业模式的成败,还关系到一类新型公共事业的前途命运,然而,此前公共政策对共享单车的关注,更多地侧重于“管”的一面。比如,在行业发展增速期,为了应对共享单车对城市空间的不合理占用,不少城市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并延续这一政策至今。没有新投放的单车,只能依靠既有车辆,再加上共享单车使用强度大,损耗率高,自然加剧了车变少了”“坏车多了”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6日)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享单车是在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急剧上涨,而自行车保有量急剧下降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产物。

B. 不少使用者认为,在使用共享单车中遇到的最为突出问题是刹车失灵、车胎没气、掉子等。

C. 共享单车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绿色出的开始,将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D. 一些共享单车平台出现经营危机,长此以往:若投资人看不到成功前景,将使整个商业模式难以持续。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改善了我国国民的出行模式,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B. 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影响了“黑摩的”司机的利益收成,他们大多转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共享单车破损的数量

C. 针对车辆有破损、早晚高峰期间寻车难、使用者素质低等问题,被采访者希望运营公司加大投入解决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问题

D. 材料认为,共享单车是追求利益的市场产物,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以公益性为原则和宗旨的公共自行车将有望取代共享单车。

E. 长期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面对行业困,依靠现有车辆,只会加剧共享单车面临的诸多问题市场难以取得良性发展。

3.怎样才能有效推行我国的共享单车?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1. C 2. CE 3. ①从使用者来说,要提升自己的素养,不故意损坏车辆,不乱停乱放车辆。 ②从共享单车平台来说,要搞好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解决好有限的城市空间与快速增长的单车供给之间的矛盾。 ③要及时调整对共享单车的公共政策,不能仅仅侧重于“管”的一面。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共享单车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绿色出的开始,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把握和理解,随着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故答案选C。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改善了我国国民的出行模式。理解有误。原文是: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选项B,“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共享单车破损的数量”。分句间没有关联,所以理解有误。选项D“以公益性为原则和宗旨的公共自行车将有望取代共享单车”无中生有,原文根本就没表达这种观点。故答案选CE.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及筛选概括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怎样才能有效推行我国的共享单车?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根据对材料的把握,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作答:针对使用者素质问题,有70.5%的被访者遇到过车辆造恶意损坏,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二位,其中有40,9%的被访者认为这是首要问题。许多被访者认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十分严重。还有部分被访者反映使用者随意将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或育道上,甚至直接将车停放在机动车道内,这些行为不但破坏了市容市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出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有58.4%的被访者在早晚高峰期间有过寻车困难的经历,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三位,其中有19.4的被访者认为这个问题最严重。从行业整体看,共享单车的成败不仅是商业模式的成败,还关系到一类新型公共事业的前途命运,然而,此前公共政策对共享单车的关注,更多地侧重于“管”的一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躲雨

丁大成

这三月的天也是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早上出门还是晴朗朗的天,半晌儿不到就下起了渐渐沥沥的雨。莽青山都躲到雨雾当中,鸟语听不见了,花香迷离。虽说雾里看花,不尽朦胧之美,眼看春衫湿透,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得赶紧找个躲雨的地方,可荒山野岭,四野茫茫,都怪俺自己正路不走,迷恋风景,误入歧途。

顺着小溪能找到大海,逆着小路能找到人家。

翻过一山,走过一洼,果然出现一户人家,三间土瓦屋,屋顶冒着炊烟“吱呀”一声推门进屋,火塘边一男一女,男主人忙着打草鞋,女主人正在做针线.我礼貌地说:“表叔,麻烦,躲会儿。”老男人抬头刻了我一眼、脸色一沉,继续骑在长条凳上编草鞋,我尴尬地僵在那里。好半天主人望了男人一眼,抬起殿从这条板凳挪到那条板,算是给我台阶。我勉强坐下,烤湿透的布鞋。

山里人热心,像这样稀奇古怪的人家少。我小心翼翼,不敢多说话,左顾右盼。看老两口儿忙生活。

草鞋耙子钩在长凳上像个“丁“字。横梁上立着七根朝天小立柱,高低不同。草鞋刚刚起头,纲一端绾的两个圈挂在立柱上,用细芒麻编好的“鞋鼻子”系在腰间。老男人绷紧腰部,将苎麻合龙草搓成毛笔粗的绳,从纲绳里穿来穿去……他粗糙的双手很灵活,不一会儿编成一双草鞋。他满意地里外欣赏,打个喷嚏,盯住我的双脚。两只湿布鞋已烤出气味儿,我赶紧把双脚从火塘边缩回来。他弯腰捡起一副纲绳又开始编草鞋,这次他用的是布条,这双草鞋要高级得多。

山里的男人若是穿布鞋上山讨生活,多半搭不上伙儿找不到活儿,人家说你娇气吃不来苦。

女主人在做鞋底,她麻利地将鞋样缝在箬叶上,将多余的箬叶剪掉,再一层一层地缝铺陈……

雨故意跟我作对似的越下越大,打在瓦上啪地响。

火塘上吊子里的水开了,蒸气顶动壶盖噗噗地响。我哑了咂嘴,爬山出汗多,早渴了。女主人望男人一眼,起身给我泡了杯茶。茶水好香!

我怀疑这老两口儿都是哑巴。

屋里沉闷,我走到门口,一树桃花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纷纷飘落,落到哗啦啦的小溪里.真是等花儿都谢了,雨,你快停下来吧!

门口风冷,我又坐到火塘边。

雄鸡唱午,女主人放下针线,望了男人一眼,从里屋端出一块腊肉。春荒头上还有腊肉!她把吊锅吊在火钩上,开始炒菜。腊肉炖山笋的香味儿让人实在受不了,这家人不年不节的,烧包!我起身到门口,落花休,凄雨惹人愁,长路难走,莫道何求……

“吃饭!”男人对着我喊。我装作没听见,饿死不吃脊梁沟的饭。

“客,吃饭吧。”女人走到我跟前柔声说。

“谢表婶,不饿。”我双手一禀。

“不吃饭,给我滚蛋!”表叔对我吼。

我心说,能滚蛋早就滚了。我勉强坐到“吊锅席”边,终抵不住诱惑,夹一块肥肉填进嘴里,满口油香!再去夹肉,老男人按住我的筷子:“当客要文明谦让装着点儿,一副馋相,人家看不起!”我不服气:“肉煮熟了,就是让客吃的”“哈哈……”他松开筷子问我,“来黄柏山忙啥?”我实话实说:“去三姨家借粮。”“都跑到我这儿来啦?”“躲雨。”“哦。”他脸色又不干净,“不上你二舅家?”我实话实说:“我娘说,我二舅那个人古怪。你要他的东西吧,他看不起你;你不要他的东西吧,他说你看不起他。连我表哥表姐都离他远远的。”

“她一辈子心高气做!你二舅我是那样的人吗?”他吼道,“你不认我这个亲娘舅,喊表叔,我还把你当客待,煮舍不得吃的腊肉!”

“算了算了,你的臭牌气真得改改!”妗子对二舅说,“你让外甥坐了半天的冷板凳,够本啦。你看孩于真的不晓得,不知者无罪呀。”妗子又对我说:“外甥,二舅有粮食,你使劲儿背!二舅还给你打了双草鞋,都长大了,莫到处瞎逛,你兄弟姊妹多,找点事儿做,帮帮你娘。”

(选自《小说选刊》2017年第10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躲雨“为燃,点明了“躲雨”是全的中心事件,巧妙地借主人公一“躲雨”时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表达主题。

B. 开篇描写淅沥沥的雨、莽莽青山、朦胧的雨雾和鸟语花香等等,为下文写“我”“迷恋风景误入歧途”做铺垫。

C. “他满意地里外欣赏,打个喷嚏,盯住我的双脚。”这里的细节描写,突出了男主人对自己不凡手艺的自信和得意,也表达了对“我”脚穿布鞋的羡慕之情。

D. 小说最后点明“我”误入的竞是自己的二舅家,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样写更能突出二舅可亲可敬、淳朴直率的山里人性格。

2.简析小说中山里的这户人家的男主人的形象特点。

3.小说中多处描写雨景,请结合作品,探究这样安排的意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追寻中国民间艺术的源与流(节选)

杨先让

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世界,实实在在与广大的平民共存了数千年,并自始至终沿着自己的规律进行制造,发展成一深厚而丰富的艺术体系。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并不考虑表现对象的生及物理的科学属性,那是一种不受什么透视学。解学限制的自由创造:只要能表现作者心中的意念,任何自然界的或外在的客观形象都可加以改。变形或组合,民间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意念的表现,或规整概括或装饰均衡,或模糊抽象,或大胆夸张,只要作者认为好看,认为美,便都合情合理,却不必符合科学之理。三头六面,人首蛇身,鸟腹有兽,象中有象,只要能为意念服务,俱无不可言以蔽之,民间艺术是从一种意念出发的“意念艺术”。

民间艺术的意念不是沿袭本源艺术的阴阳哲学,生殖繁衍观念,就是结合民俗习尚的祈福消灾趋吉辟郸思想。因此,民间艺术所选取的形象,有一部分是从先人传承下来的,诸如鱼,蛙,萌芦十二生肖等;另一部分是从生活中来,随意念而组合,手法多样:有象征,有谐音取意,有会意,有直喻,有隐喻,象征是用多个形象组成一整套的“语言”,以表达一个复杂的意念。如鱼枕是在双鱼的造型上再绣五毒形象,又在耳孔上加桃子的轮廓,使此鱼枕具有辟邪和保佑生殖繁衍,长寿等一整套互相天联的意念,因为鱼是从本源艺术传承雨米的生殖保护神形,五每代表,桃子代表生殖繁标和长寿,至于谐音会意,直喻,隐喻的例子更是俯拾即是,不必细论了。总之,民间艺术的造型从来不表现事物的本相,作者必定以自己的意念将物象加以组合、变形,使之更富艺术意味。

民间艺术对于空间的处理,从不受焦点透视、解剖学或比例观点影响,但它有一个共同要求,即让作者想表现的所有东西都看得见,这样一来,所创造的画面就在互不遮挡的平面上展开了,重要的就放大,次要的就缩小,不受视觉空间的限制,取其神,保其意。

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是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行。五色现进行组织配搭的,历代的中国平民百姓,觉得只有强烈的色彩才可以与大自然匹配,与天地协调。往往喜爱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颜色因此,原色是民间艺术的基调。但五行,五色观和民俗的影响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民间艺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突出一种颜色,以表达审美和生存功利上的追求。例如喜事的民艺品尚红,丧事的尚白;纸马与神灵和祈福有关,所用颜色就根据五行、五色观:金白、木青、水黑,大红、土黄。此外就是个作者的主观用色,那就更自由、更意念化了。

与西方艺术和中国非民间艺术的造型体系相比,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显得独特而丰富。作为中国艺术之源的民间艺术,所包括的民间传说、音乐、舞蹈、歌曲、戏曲工艺和美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具有共同的民族气质、风格,是民族艺术的元气、精华所在。珍惜它,发扬它、应该是严肃而迫切的课题。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7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意念艺术”,艺术造型只为作者的意念服务,不必在乎科学属性。

B. 民间艺术的意念沿袭民俗习尚的福消灾、趋吉辟邪思想,或传承先人,或源自生活。

C. 民间艺术对于空间的处理不受比例观点限制,也不受视觉空间的限制,取其神,保其意。

D. 中国民问艺术的色彩是以原色为基调,往往取决于古老的五行、五色观和民俗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总说中国民间艺术是一套与广大的平民共存的有自身发展规律的庞大的艺术体系。

B. 文章中间部分依次阐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空间处理和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C. 文章多处运用例证法,意在证明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色彩都是由民间艺人自己的意念来支配的。

D. 文章结尾进步强调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的独特而丰富,与西方艺术和中国非民间艺术的造型体系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是一种由创作者的意念驱使对切形象的自由创。

B. 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不考虑表现对象的科学属性,与其是平民艺术不无关系。

C. 民间艺术的造型更富艺术意味,是因为作者以己的意念将物象加以组合、变形。

D.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国艺术之源,是民族艺术的元气、精华所在,值得珍惜和发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

懒,是世人眼中的一种恶习,在某些宗教的教义里,懒,甚至是一种罪恶。但仍有不少诗人歌颂着懒,标榜着懒,唐代诗人杜甫曾说,懒性从来水竹居;宋代文人许月卿还说,平生懒意琴三叠……懒,似乎又是一种风雅的存在。

你对“懒”有什么样的认知?

请选取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楮亭记

[明] 袁中道

①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嗅之狂酲,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缯,可以颒面,其用亦甚夥。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②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冷冷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而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之哉?日将九锡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选自《珂雪斋集》)

注释:①袁中道,明代文学家,主张“性灵说”。②枳:停留。③商丘之木:《庄子·人间世》中“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④酲:指喝醉神志不清。⑤枅栌:指方木。⑥颒:洗脸。 ⑦夥:多。⑧樾:树荫。⑨宥:通“侑”,酬答。⑩九锡: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B.     C.     D.

2.下列有关“楮树”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楮树成荫较早,所以在亭旁种植它。

B. 楮树的子可以用来绘染,它并非无用之材。

C. 楮树叶有手掌那样大小,树荫可以遮蔽整个亭台。

D. 作者日日陶醉于楮树的树荫之中,对其钟爱有加。

3.对作者提到“商丘之木”用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提及《宥老楮》诗,意在说明楮树之有用,为进一步赞美张本。

B. 作者以为楮木虽不能与松柏桃李媲美,但也不像商丘之木于人无用。

C. 作者用“商丘之木”的典故强调材之有用无用是随具体情况而定的。

D. 作者借“商丘之木”的典故,为后文进一步阐述楮木的作用做铺垫。

4.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鉴赏第②段画线句。

5.依据第①段中对楮树“界于材与不材之间”的论述,推测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为吐蕃所执,死焉。

②时隋婴孺,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不为屈。韦夏卿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

③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进承旨学士,迁兵部侍郎。

④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赠太保,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

注释:①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②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处。③报聘:一种外交礼节。为答谢邻国的来访,而前往该国访问。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时隋婴孺,            (2)韦夏卿其节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隋怡然坐

A. 放纵    B. 店铺    C. 扩展    D. 陈列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其非实

A. 诋毁    B. 计算    C. 资财    D. 疾病

4.第④段中画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B. 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C. 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D. 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5.把第④段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6.根据文意,概括路隋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