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而是因为毫不相关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而是因为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他方便面品牌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打败卖自行车的店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这一切都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

你对上述材料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狄更斯曾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每天都发生着新旧事物的更替演变,有新生 ,也有灭亡。智能手机消灭了单反,外卖击垮了方便面,摩拜碾压了捷安特。社会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要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自我革新。 “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消灭其于无形之中的究竟是什么?是科技的创新,是社会的变革,更是时代的发展。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德斯说过:“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灭亡。”科技发展稳步向前,各领域间核心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广,谁都无法猜测下一个竞争对手究竟是谁,也无法预料明天哪所传统产业会被新兴产业所击败。“创新”与“变革”这两只隐形的大手正搅动着风云,若企业既没有领先其他企业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势,也没有推陈出新自我变革的意识,那么最终面临的可能就是为时代所淹没被现实所淘汰。 所以,要企业屹立不倒,要事业长盛不衰,要经济盈利不止,要人生恒胜不败,就得与时俱进,常变常新!《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有日新。”大意是说: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那怎么做才能与时俱进,实现发展更新的良性局面和态势呢? 与时俱进,就要慧眼如炬。朱光潜先生曾言“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风云变幻,时代更迭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放眼未来的长远眼光,立足于全面发展的思维,兼听远视,方能统摄全局,领先时代。 万科董事王石立足市场放眼未来,选择打造中产阶级住宅,最终成就了一位房产界大亨;杨璐菡挑战前景开阔的基因工程,攻克了半世纪难题,荣登《福布斯》;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在自主创新的路上矢志不渝,不断挑战自己更新换代,才有而今手机市场的霸气和荣耀。 革新不在数量,而在深度,只有发散思维保持思考,抓住每一个发展的动态,才能领先于时代抓住每一个发展的动态,才能领先于时代的前沿阵地,免于被打败、取代、吞噬的惨烈结局。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唯创新变通,才能巍然耸立不可战胜,才能化危机为转机,从而绝处逢生险中获胜。 创新需要一种勇敢果决自信的精神、态度。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义无反顾;不惧人言,不怕质疑,不畏失败。 你瞧,固步自封的清王朝,不懂变通,不敢创新,终落得被动挨打的下场。你看,时代在发展,胶卷生产厂不改革不引进新技术,因循守旧陈陈相袭,终究难以捱过数码新潮流的冲击,如材料中尼康被智能手机打败一样。你听,带领自己的员工亲手砸毁残次冰箱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这样阐释“创新”一词: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否定自我,创造市场,即赶在别人之前否定自己;市场永远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变易,不易,筒易”《易经》上这样说…… 所以,变通创新,不单是一种做事的方法,一定意义而言就是一个个体,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和先决条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备变以求进。历史的车轮翻滚前行 ,水是我们的敌人、对手?是科技发展,是创新变通!不革新就古旧,不进步就落后,不发展就挨打。而懂得自我更新,才能与时俱进,终成勇立时代潮头的弄潮儿,扛起社会发展的大旗高歌奋进!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道社会现象类的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分为两个层次,“这一切”前面是列举不同的现象,之后引用语句进行概括。前面几则材料具有相似性,每一个主体并不是被自己的同行或明显的对手打败了,而是在新的时代里被自己意想不到的对手打败了,再进一步说是被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给打败了。所以这里的“我”和“你”并不是真正的对手,而是新的时代里的一切事物,只是这些事物之间并没有我们平常理解的对立关系存在。材料列举的诸多“失败者”都不是败给了对手,有的甚至是战胜了所有对手,但它们全都输了,输给了时代。这则材料警示人们要立足时代潮头,有前瞻思维,居安思危,随时而变,才能持续发展。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就必须仔细审题,整体把握材料核心内容。材料里列举尼康、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自行车的店铺等被打败的原因都不是同行业的竞争,而是其他行业的异军突起对他们的冲击使他们遭遇失败,打败小偷的不是大盗,不是警察,而是移动支付,是因为移动支付使得人们不用现金进行交易,而且交易需要密码,这些使得小偷不容易得利了。材料最后问:“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这就是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被打败的原因,这是运用提炼中心法和由果溯因法去立意,从被打败的原因都不是同行业的竞争来立意:要有长远目光,视野要开阔,而不能狭隘,这样既能发现机遇也可以发现危险,保持一个足够开阔的视野,每当有新鲜事物发生、新兴行业兴起的时候,多去思考一下,说不定想到的某些点,就串联成线,就可以比别人早一点看到未来,早一点抓住机遇,让你一不小心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也可以立意为: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成就自己。由果溯因还可以立意:要学会变通、懂得适时变革创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骄傲使人落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人能永远强大;奋斗一直在路上等等。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从这个也可以立意: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百姓需求才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找对发展目标才是硬道理。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大学生国家助学金贷款的还款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       ,蜿蜒腾越于一碧万顷的海面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       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        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      ),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B.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C.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揭示了“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D.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

B. 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

C. 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

D. 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宛若蛟龙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副其实

B. 翩若惊鸿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不虚传

C. 宛若蛟龙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副其实

D. 翩若惊鸿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不虚传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见到贤与不贤之人,应持有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

(2)庄周在《逍遥游》中,举证何为“小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比较君子与常人异同之处的句子是:“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中送迁客

吴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去凭吊屈原,实写其被贬遭际。

B. 颔联点明送别的时间,色彩很鲜明,所用意象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C.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诗,情感真挚,格调相同。

D. 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