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微信群聊天节录 微信群:读客群 成员:我爱读书、只看经典、看云、随意 聊天节录: 我爱读书:大家好!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看云:这家伙,装哲人呢! 只看经典:不是装哲人,是学舌呢。这是杨绛老太太的话。 随意:错啦,没看新闻辟谣吗?这是网友拼凑的,并非杨绛原话。 我爱读书:我说几位,还是多看点书吧,否则真的就成了现代文盲了。 只看经典:看样子你还真喜欢读书,名副其实啊! 我爱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大脑的“库存”就会越来越丰富,言谈举止、 待人接物就会越来越得体,人也会越来越有气质。对,就是我现在的样子! 看云:吹吧。读书人可都是谦谦君子啊! 随意:为看云兄点赞。 只看经典:我觉得,读不读书,读什么书,只是个人的兴趣爱好。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读书的作用无限拔高,好像一读书,人立刻就能脱胎换骨,就像唐僧,在西天的水池子洗了个澡,立刻就修成正果了。 看云:好,鼓掌。 我爱读书:我觉得还是要多读书。读书就是能提高人的修养,尤其是读了古圣先贤的书 之后,关于人生、关于自我、关于生活的很多问题就能想通了。现在这个社会很浮躁,有些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都有些走火入魔了,这个时候,读书能降温祛火,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这样,生活就能常态化,自己就能做个正常人。 只看经典:前些日子,杨绛老太太去世,很多人都在哀悼她。不论是真哀悼,还是凑热闹,我都觉得是好事,最起码人们还对文学、读书存有敬畏之心,至于以后能不能做到多读书,那是另一回事儿。 随意:杨绛老太太100多岁了,修炼到很高的境界了,我们年轻人不可能有她那样的心态,有,就不正常了。 我爱读书:对头。不是说读谁的书就要成为谁,“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心中有杆秤,人生不走样,大家共勉! 随意:说得好,我也是这样想的。 看云:其实,杨老太太在翻译及写作等万面的成就非常大,她对事业的追求还挺执着的。 内心淡定从容与执着追求事业并不矛盾,对吧? 随意:终于说了句还算正常的话! 我爱读书:这就对了。这句话应该成为今天聊天的点睛之笔,这样的聊天,也是我们之间最曼妙的风景。 只看经典:“曼妙”一般用来形容音乐、舞姿,杨老太太好像用错了。 看云:你打住吧,再说下去就真的煞风景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作文材料中“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这些都属于内容指令,即限定读书方面的内容。“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这属于对象指令,即“自己”这一独特对象的独特体验。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这属于主题指令,考生应该凸显自己的权衡和思考。1.“阅读方式多元化”,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拓展,传统阅读方式随着科技进步与文字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以前是纸质书,阅读是“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那么现在运用新媒体阅读,可以是光、声、影,也可以是碎片阅读,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评判,但是一定要跟阅读有关,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观点,进行拓展。2.对阅读方式发生变化的思考,探讨其背后的本质,是时代的变化,还是生活心态的转变,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不能脱离自己的体验,单纯谈现象,更需切合题目要求。审清题干要求。一定要注意,不仅仅是阅读,而是“我的青春阅读”,所以内容上一定要有“我”的阅读体验。材料中已经给出了立意的方向“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写作的中心必然是“阅读”,可以写自己的阅读方式,也可以写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虽然文体不限,但是由于有“我”,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者散文,最易于把握的是议论性散文。联系现实,强调向生活延展,经过分析解释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考生应该多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阅读体验并进行延伸,确保立意贴切、深刻。平时对此有所思考的考生,应该更如鱼得水,也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关注生活,多思考。参考立意:(1)从肯定“电子设备阅读”的角度去立意,突出自己对电子书的热爱。(2)从肯定“多媒体视听阅读”的角度去立意,强调有形有色、有声有像阅读的优越性。(3)从肯定“传统纸质阅读”的角度去立意,彰显自己不一般的个性。(4)综合三种阅读立意,逐一分析三大类型阅读的好处,强调自己是综合型阅读。(5)还可以“全盘否定”来立意,即批判当代青年阅读现象:读书太少、人心浮躁等问题。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王羲之生活的时代,____,但简牍依然通用,所以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也因之包含着不同的书写习惯。他既保留了简牍的某些写法,又利用当时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纸张特征,将其书法加以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____ :唐代及以后的书法学习者,均以王羲之为正宗;直至今日,王羲之的书法范本也广为流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文化拯救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误区。

第一是       ,比如当下流行的汉服运动。穿上那些被简单复制的汉服,就像与日常生活       的戏子。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试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第二是文化造伪。浙江某商人要重建圆明园,这个消息让许多人       。(    )结果势必弄出一堆低劣的赝品,顶多就是一个只能远观而不能近赏的影视布景而已。还有就是民族节日,借元宵节推销汤圆,借端午节推销粽子,借中秋节推销月饼,这不都是商人进行文化造伪的例证吗?

道德过度也是一个需要反省的问题。一方面道德匮乏,一方面却又道德过剩,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人肉搜索是一种双刃剑,在社会正义方面,比如说对贪官的追踪方面,它扮演过非常正面的角色。有些贪官被       ,就是缘于网民的人肉搜索,它是民间政治监督的有效手段。但是对普通公民的搜索和道德围剿,我认为还是过度了。搜索权力的边界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是需要尽快加以界定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囫囵吞枣  格格不入  瞠目结舌    拔葵去织

B. 生吞活剥  针锋相对  瞠目结舌    革职问拿

C. 生吞活剥  格格不入  目瞪口呆    革职问拿

D. 囫囵吞枣  针锋相对  目瞪口呆    拔葵去织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你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 也无法还原传统的工艺。

B. 你无法还原传统的工艺,也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

C. 你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传统的工艺也无法还原。

D. 传统的工艺你无法还原,原来的建材也不可能使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上海当年的裁缝们引进了满足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试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B. 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C. 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试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而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D. 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足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而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 氓》中女子对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表达不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3)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小题。

君子于役①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②,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③?鸡栖于桀④,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⑤。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役:服役。②埘(shí):在墙上凿涓修成的鸡窝。③佸(huó):相会。④桀:供鸡栖息的小木桩。⑤括:至,到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以重叠章句的手法来推进情感的抒发。

B. 每章开头,都是男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

C. 主人公带着叹息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昵?

D. 本诗抒发了思妇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或劳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

E. 本诗的末句写出了当时服役者生活条件的艰难。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景物描写在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