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王羲之生活的时代,①____,但简牍依然通用,所以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也因之包含着不同的书写习惯。他既保留了简牍的某些写法,又利用当时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纸张特征,将其书法加以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②____ :唐代及以后的书法学习者,均以王羲之为正宗;直至今日,王羲之的书法范本也广为流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文化拯救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误区。
第一是 ,比如当下流行的汉服运动。穿上那些被简单复制的汉服,就像与日常生活 的戏子。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试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第二是文化造伪。浙江某商人要重建圆明园,这个消息让许多人 。( )结果势必弄出一堆低劣的赝品,顶多就是一个只能远观而不能近赏的影视布景而已。还有就是民族节日,借元宵节推销汤圆,借端午节推销粽子,借中秋节推销月饼,这不都是商人进行文化造伪的例证吗?
道德过度也是一个需要反省的问题。一方面道德匮乏,一方面却又道德过剩,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人肉搜索是一种双刃剑,在社会正义方面,比如说对贪官的追踪方面,它扮演过非常正面的角色。有些贪官被 ,就是缘于网民的人肉搜索,它是民间政治监督的有效手段。但是对普通公民的搜索和道德围剿,我认为还是过度了。搜索权力的边界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是需要尽快加以界定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囫囵吞枣 格格不入 瞠目结舌 拔葵去织
B. 生吞活剥 针锋相对 瞠目结舌 革职问拿
C. 生吞活剥 格格不入 目瞪口呆 革职问拿
D. 囫囵吞枣 针锋相对 目瞪口呆 拔葵去织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你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 也无法还原传统的工艺。
B. 你无法还原传统的工艺,也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
C. 你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传统的工艺也无法还原。
D. 传统的工艺你无法还原,原来的建材也不可能使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上海当年的裁缝们引进了满足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试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B. 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C. 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试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而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D. 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足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而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 氓》中女子对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表达不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3)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小题。
君子于役①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②,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③?鸡栖于桀④,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⑤。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役:服役。②埘(shí):在墙上凿涓修成的鸡窝。③佸(huó):相会。④桀:供鸡栖息的小木桩。⑤括:至,到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以重叠章句的手法来推进情感的抒发。
B. 每章开头,都是男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
C. 主人公带着叹息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昵?
D. 本诗抒发了思妇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或劳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
E. 本诗的末句写出了当时服役者生活条件的艰难。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景物描写在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下列各句中加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 ④忽反顾以游目兮
⑤佩缤纷其繁饰兮 ⑥自前世而固然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 ⑧伏清白以死直兮
A. ①②③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④⑤⑧ D. ②③⑤⑧
2.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而掩面哭泣啊,哀怜百姓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B.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忧郁愁苦我失意潦倒啊,在这个时世只有我贫穷困苦。
C.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鸟卓尔独立不能同群啊,都这样自古代直到如今。
D.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坚守清白而站直了死去啊,这本来就被古代圣贤所推重。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B. 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C.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D. “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