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百货商场的广播稿件,其中有五处语体表达不够合理,请找出并修改。 亲爱的顾...

下面是某百货商场的广播稿件,其中有五处语体表达不够合理,请找出并修改。

亲爱的顾客朋友:

您好,欢迎莅临××××百货商场!

由于现在顾客较多,收银台出现了较为拥滞的现象,为了维护好商场的秩序与您个人的人身安全,请大家排好队,同时请您照看好身边的老幼,确保他们的安全。请不要把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放在购物车或购物篮内,省得不慎丢失。

另外,当您需要结算时,请到前台静候,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尽快为您办理结算手续,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全体员工祝您购物愉快!

 

①“莅临”改为“光临”。②“拥滞”改为“拥挤”。③“老幼”改为“老人和孩子”。④“省得”改为“以免”。⑤“敬候”改为“等候”。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命题者设计了一篇某百货商场的广播稿件,有意在其中用错部分词语,然后在题干中指出“有五处不够合理”,答题时一要注意找出不够合理之处,二要注意符合“五处”的要求。题目切合生活实际,难度不大。①“莅临”,意思是指,来到;来临,光临。是含有敬辞的书面语,一般特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 当有领导来的时候,用莅临,更显出对领导的敬重之意。此处是针对来商场消费的顾客,且是广播稿,可改为“光临”。②“拥滞”,留滞,阻滞;滞缓。书面用语,不适合广播稿,可改为“拥挤”。③“老幼”,老人和孩子,属于书面语,不适合广播稿,可改为“老人和孩子”。④“省得”,不使发生某种(不好的)情况;免得,属于方言,可改为“以免”。⑤“敬候”敬辞,等候之意。此处是让顾客等候结算付款,表达不得体,可改为“等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澳门历史古城区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是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古城区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东西方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材料语言、装饰手段等美学观念在此        ,宛如一座        的东西方建筑艺术博物馆。徜徉其中,人们会惊异地发现,(      ),从巴洛克风格到新古典主义都有典型代表。而数量众多的优秀宗教建筑,也因教派的不同而        。同时,这些西式建筑在其原有风格中又揉进了南洋以及中国沿海一些地方的建筑特色,甚至连天主教堂的部分壁画也以中式手法表现。整个街区布局都体现了风水学的影响。与西方建筑近在咫尺的,则是中国岭南风格的庙宇、清末院落式大宅和广东“西关大屋”式民居。逐渐远去的历史,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抄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澳门历史古城区见证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对话,证明了中国文化的        ,以及中西两种相异文化和平共存的可能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浑然天成   古色古香   各有千秋   经久不息

B. 融为一体   古色古香   各有所长   经久不息

C. 浑然天成   美轮美奂   各有所长   生生不息

D. 融为一体   美轮美奂   各有千秋   生生不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逐渐远去的历史,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记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B. 历史逐渐远去,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抄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C. 逐渐远去的历史,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书写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D. 历史逐渐远去,这些保存至今的建筑仍记录着中西文化交融的记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在这里保存

B. 这里保存着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

C. 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被这里保存

D. 这里把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保存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__________________”,收兵后,呈现在眼中的则是“_________________”的悲壮场面。

(2)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反证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连禽、兽都难以越过蜀道中的高山来衬托蜀道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元曲,完成各题。

(双调)  天香引·西湖感旧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1.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小令以设问起笔,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喟,引发读者对昔日杭州的追忆。

B. “朝也笙歌,暮也笙歌”一句是对统治者纵情声色、贪图享乐的揭露和讽刺。

C. 这首小令语言朴实,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杭州在连年战乱中的沧桑变迁。

D. 全曲的感情基调低沉婉转,如一曲挽歌,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的悲哀与无奈。

2.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

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子北叟固辞,未听。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 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 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 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 “吏部”掌管全国文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

C. “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 “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羊和猪当祭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 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的诏令,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 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D. 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饵之,俄而大渐,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

(2)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

材料二:

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

材料四:

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18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肩负起社会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在危难、财利等面前仍然不忘道义和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生志向。

B.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式活动。

C. 我国的“成人节”仪式应该和公民意识教育以及国家观念教育相结合,从而给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动力。

D. 成人礼的宣誓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奉献意识。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且“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B. “成人节”早已在许多地方通过各种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C. “成人礼”不仅是仪式,更是具有实质意义的要求,公民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D. “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更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3.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